第405章 李林的故事127
李林转了一大圈,见练太极的人最多,在整个公园里,有至少五六伙练太极的,最大的一群人是在公园广场上的,能有六十多人,练太极的人年龄段比较广,李木仔细观察了挺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最年长的能有八九十岁老爷爷,也有五六岁的小娃娃,不管年长年幼,都练的极其认真,一板一眼的非常到位。
一位中年大叔叔吸引了李木的关注,显然那位大叔是这群人的老师,很多人都围着他,大家的目光时不时的都看向他。
李木站在远处,也学着练了起来。
练了一阵后,众人见那中年人收了势后,也纷纷收势。
李木一见,也收了势后,快步走向中年人。
李木到了中年人面前,行了一个礼后,说道:“师父你好,我是李木,见你领着众人练太极,我也想练,也想多了解一下太极,师父你能给我讲讲吗?”
那中年看向李木,见李木面目清秀,谈吐不凡,回道:“你是华厦大学的学生吗,喜欢太极?我是陈永年,陈氏太极的传人,你想了解太极,那我就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太极拳只有两个动作----起式和收式,一阳一阴的关系。”
李木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太极拳就是这么简单,起式,然后落下收式。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太极一样,不过一起一落罢了。
陈师父又说:“太极不过两种姿态:一阴、一阳;练太极的人也不过两种姿势:抬起、落下。起落时才能体会出阴阳平和;举放间方能凸显出太极拳方圆;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拳艺。一起一落,就是太极的阴阳。好似人生的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升降往复。拳若人生,起时坦然,落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拳尽具打完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纵横人生。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打一套拳,拳是活的,心是静的。一人,一拳,一阴阳,一世界,行云流水,任尘世浮华,似眼前起落,松肩,垂肘,中正,平和。
拳罢,一收式,绝尘而去。只留下,让人欣赏不尽的风骨云影。
豁达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习拳,品人生百态。
一套太极拳下来,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一拳一人在凡世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拳与人是如此地默契,拳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冥思、纯厚、虚实、洞彻,习拳之旷达随心,释拳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拳之五性,拳与人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拳并不重要,先哲认为:“修炼太极拳,其实也是修炼人生”。打什么拳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拳才是好拳。打拳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一拳一世界,每个拳友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阴阳,可纳动静。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喜欢太极拳,无可否认的理由,那就是健康。打完拳以后浑身热气,只需一柱香的功夫就可一日锻炼的需求,谁不想呢?打拳,其实也是品味一种文化。阳光雨露,将尘世喧嚣化作成手中的一阴一阳,任时光一点点淡去,慢慢体会动静的转化与阴阳韵味。拳之道,拳知道,守一方净土,盈一世清静,因为懂得,所以豁达。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屹立磐石上,陶醉拳艺中。
李木问道:“太极拳者,人称为内家拳之典范,先生以为如何?”
陈永年回道:“事实如此、当之无愧。”
李木问道:“那么太极拳好在什么地方?”
陈永年道:“理论有独到之处、功法别开生面。练这即或无功,尚不至于伤身。与世俗之野拳不同也。”
李木问道:“太极拳能不能打人?为什么罕见太极高手打人。”
陈永年回道:“不打人不叫拳,既是拳就打人!与任何门派的情况都一样,太极门得真传者少,泛泛练者多,所以动真格的少,说大话的多。得真传者唯是大师?”
李木问道:“什么叫真传?谁得了真传?”
陈永年道:“直切要害揭示本质的东西就是真传。三五句话就可以讲完、三五十天的练习即可成功,谁达了这一点谁就是得到了真传,谁经年累月胡扑腾不见功,他就是没有得真传!”
李木又问:有人说练太极拳要花费华生的精力,一天练七八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才会见功效。敢问此话当真?
陈永年回道:“太极拳什么东西,值得有以人生作代价!一天二天尚可,若成年论辈练源为生,父母妻儿喝西北风过活吗?是在阳间教人也?还是阴间教鬼去?”
李木问道:“好多人说太极拳论写得不错,人人读的同一本书,功效何至于相差天地?”
陈永年回道:“书是死字,文是活文。书读无字处,问世上几人晓得?更何况还是调词断句要断开,有时意是重复那些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哪里能看见什么真东西?”
李木惊讶的问:“师父言之过重!想那书上的纸黑字,岂能任意改动?”
陈永年答:“书本就那么可先靠吗?在没有核对原始手稿时,后来印的说那么可靠吗?凭什么绝对相信它?唐&34;黄沙远上白云间&34;都被大小文人抄成&34;黄河远上&34;又印到大小书本上,拳论碾转传抄,谁敢肯定一点都没抄错呢?说是有真迹为凭。那也有考究的必要。谁敢断言上边没有错别字呢?”
李木又问:“大师世代相传的,还会弄错吗?”
陈永年答:“怎么不会?你看那太极八法,其中有个肘字,大师也传是&34;以肘部人。&34;千人一口,无有异议,珠不知这个肘字是河南方言:&34;托举&34;的意思。大师们就没有想想,那八个字中七个字讲的都是技法,怎么会冷冷地崩出个部位呢?连这他们都敢弄错,别的岂会不弄错?”
李木问:“你说有些字要调换们置才能读出真意,何以为证?”
陈永年答:“那&34;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34;便是错文,正确的应该是&34;极柔软然后能灵活,能呼吸然后极坚刚。&34;身体柔软自然动作灵活,掌握发声技术自然发力刚猛,这本是人人都知道常识。而在师们竟然承谬传讹,照本宣科,穿凿附会,矛盾其说。如此正宗,不自羞乎!”
李木问:“你说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岂有此理?”
陈永年答:“那&34;动之则分,静之则合&34;岂敢实践?必是&34;动之则合、静之则分&34;方为有益。动之则合是&34;打出整劲。&34;静之则分是&34;对位互争、自我放大&34;!岂有动则散势、静则事束缩之拳么?!那&34;立如来准、活似车轮&34;实应为&34;立如车轮、活似来准。&34; 立如车轮才能见力得力,活似平准才能&34;一羽不能加。&34;
李木问:“我的天哪!这岂不是完全弄反了吗?”
陈永年答:“不必吃惊,你照我说的练练试试。我爱太极拳,但是我更爱真理?你记着理论若不能指导实践将一文不值。”
李木问:“以先生之见,太极拳是谁发明的?”
陈永年答:“人若不借于家谱,五世而&34;数典忘祖。&34;如无照片画像,又有谁知道祖宗是什么模样?太极拳渊源既久、史迹不详,如必欲言创自某某,必利之心,学好练好太极拳就是对太极创始人最好的纪念,至于创始人叫什么名字,又何必严加追查呢?”
李木听了陈永年师父的一席话,真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哦,这一早的收获真是巨大。但李木还有很多问题是要问陈永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