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重新来过 > 第35章 双喜

第35章 双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原来吴广斌得知陈文学煮桂油,并且取得成功后,特地赶来取经的。

    自从上次在同溪县岳老板那里见过吴广斌后,陈文学知道后者终于开窍了。

    迟早有一天,他会来找自己。

    自己没有理由拒绝他,也不应该拒绝他。

    做人,吃相不要太难看。

    但也不妨开开玩笑。

    “陈老板这不是说反了吗,应该是我向你学习才对啊。”

    “哎呀陈老弟,真是惭愧惭愧!”吴广斌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说。

    事实上,对于让吴广斌也煮桂油一事,陈文学早有此意。

    对很多行业来说,太少人做是不大好的。

    但现在就让本村的人做吧,还不是合适的时候。

    一是在这黄金遍地的时间里,自己要先拾得差不多了,要跟别人远远拉开距离之后,才能让别人跟上。

    这可以说是私心,也可以说是策略。

    二是就目前而言,村里也确实没有合适的人。

    而吴广斌不同。

    首先是他有一定经济实力。

    另外他是南塘村的人,虽说同属向阳乡,但相隔比较远,是当前可以安全发展的对象。

    要说起来,如果太远了,还不太好。

    因为他的构想是,将来在不同的地方发展几个点,这样慢慢地扩散开来,效果是最好的。

    现在吴广斌找上门来,是在合适的时间,来了合适的人。

    煮桂油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

    耳提面命加上现场观摩,半天时间,陈文学就教会了吴广斌。

    送走吴广斌后,陈文学立即着手谋划房子重建事宜。

    这个年代,农村还基本上是泥瓦房。

    而且基本上是一层,只不过有的比较宽敞,有的比较窄小。

    相对富裕点的人家,新建的房子有了楼,变成两层,楼板基本是松木板。

    这种房子,当地人称之为“楼上厅”。

    就是楼上有客厅的意思。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何润强和吴广斌的房子都是这种,泥砖的“楼上厅”。

    他们都没有用上更高级的青砖。

    据说何润强曾有过建青砖“楼上厅”的远大理想,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

    以后还会不会有这种可能?

    有点悬。

    现在陈文学既不想建泥砖的“楼上厅”,也不想建青砖的“楼上厅”。

    要建就建“小洋楼”!

    如果在以前,听到陈文学说这种话,宋洁一定笑他太不靠谱。

    但看多了电视以后,宋洁的眼界开阔了,对于陈文学“小洋楼”的构想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和意外。

    更没有反对。

    而是揣着一份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向往。

    同时越发感到陈文学真不简单。

    自己的男人真不简单。

    之前对他的失望和懊恼完全是教科书式误解。

    现在和陈文学一起忙于建房子的事,虽然累,但她几乎是怀着享受的心情。

    “小洋楼”用的青砖,在乡里可以买到,但钢筋水泥得县里才有。

    好在有了拖拉机,这些问题都不在话下,无非就是多跑几趟。

    但也不是白跑。

    陈武学拉一车木柴到乡里,拉一车青砖回来。

    或者直接把木柴拉到县城去卖,县城的价格要高一点,没有白瞎功夫;回来拉一车水泥或者钢筋,合算。

    这天,刘月红看到陈武学一身汗水地回来,慈爱地走过来,递上一条毛巾。

    “陈武你坐下,妈跟你说几句话。”

    “妈,什么事您说。”陈武学一边擦汗一边说道。

    “你跟梁雪枫谈了这么久,是不是考虑把事情给办了?”

    “妈,这个事不急,以后再说吧。”

    “什么叫不急,你们俩又不是才认识几天,何况你也老大不小了。”

    抱子心切是天下父母的共性,刘月红也不例外。

    陈武学自然是理解的。

    “可是现在不是忙着哥房子的事情吗,等哥的房子建好了再说吧。”

    听他这样说,刘月红笑了。

    “你啊,只记得哥的房子,哥不是说了吗,房子建成后,咱们一块住的呢。

    这样的话,等房子落成,你们同时办婚宴,双喜临门那多好呢!”

    听母亲这样说,陈武学还真有点心动。

    但他转念想了想,觉得同时操持两件事的话,必定会有所分心。

    房子的事情,在哥的心里占着重要的位置,不能耽搁。

    自己结婚当然也是大事,但迟点早点没什么大碍。

    另一方面,虽然哥没有说,但陈武学知道建房子必定要花不少钱,具体的数额,只怕是超出自己的想象。

    最近自己开拖拉机,也挣了不少钱。

    但建房子的钱哥不让自己出一分。

    如果现在提出想操办婚事,怕是不大好呢。

    所以他没有答应母亲的提议。

    刘月红知道陈武学的意思,于是她便去找陈文学。

    后者一听,当即赞同。

    “这样非常好的啊,新居迎新人,再好不过了!”

    陈武学和梁雪枫得知陈文学十分赞同后,心里自然是喜滋滋的。

    于是把筹办婚事的事项提上了日程。

    和建房子的事情几乎同步推进。

    “你们这是干嘛?这样是不行的!”

    陈文学和父亲陈英富得知情况后,立马表示反对。

    他不是反对大儿子陈文学建房子,更不是反对小儿子陈武学结婚。

    而是不同意两件事情一起办。

    理由是进新居得择个吉日,结婚也得择个吉日。

    这个年代,人们请村里村外的先生选个吉日、看个风水,虽然还比较谨慎,但都是做的。

    没人会说这是“四旧”什么的。

    不过盖房子和结婚,虽然都是选的吉日,却各有各的吉法。

    就像许愿,通常是“一事一愿”,不能混在一起。

    不同的祈愿混在一起,就会有所侧重,有所偏向。

    无论偏向哪一方,都是陈英富不可接受的。

    “爸,你放心,这事我会处理好的。”陈文学理解父亲的心思。

    “陈文啊,这不是能不能处理的问题,而是没人能找到一个对两方面都同吉的日子。”

    以前“破四旧”的时候,不少有名的风水先生都隐匿起来,不敢再做这营生了。

    现在虽然还有人做,却基本上是半吊子,选个单方面的吉日还勉强,要选个兼顾平衡的吉日,就力不从心。

    “妈您放心好了,这事我来办。”

    陈文学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