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重新来过 > 第24章 先人一步

第24章 先人一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样又忙活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一年收购桂皮的事儿终于就要结束了。

    这此期间,陈文学又骑着“嘉陵”摩托如约去了一趟梨花矿。

    当他拿出整整八千块钞票时,村主任激动得热泪盈眶。

    紧紧握住陈文学的双手,久久不愿放开。

    “陈老板啊陈老板,你真是救了我,救了矿场,也救了村民啊!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这一个月,我可是天天在佛祖面前烧高香,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你来啊!!”

    村主任这话不算夸张。

    他费尽口舌,磨破嘴皮,用尽办法,让那些铁了心要退出股权的村民再等一个月。

    “一个月后,如果不能兑现你们的股权,要杀要剐,随便你们!”

    他在村民面前撂下了狠话。

    这实在是万般无奈。

    除此之外,没有一丁点别的办法。

    就算头撞南墙,也只有博他一回!

    既然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村民们也只有等了。

    毕竟矿场的格局立在那里,不可能一晚上就消失不见。

    还不到非要“马上解决”的地步。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村主任越等心里越慌。

    那个人到底会不会真的来要了那些股权?

    万一不来,村民们一旦失去理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事实上。

    陈文学还担心被人抢了先呢。

    虽然这次的开采将以失败草草收场,但以后别的公司接手,这些股权一样有效。

    若干年后,这个矿场将被一个大公司收购,然后上市。

    最高市值达到6000倍!

    当然,这是后话。

    虽然收购点完成了任务,但旧仓库的桂皮还有不少尚未拉完。

    偶然还有个别村民或挑或背一些桂皮来卖。

    这天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人。

    是琴兰。

    还带着她的儿子蛋蛋。

    看到她挑着一担桂皮来到旧仓库,陈文学感到有点突然。

    “琴兰姐,我还以为你今年没有剥桂皮呢。”

    “不是不剥,只是迟了点。”

    听她这样说,陈文学感到有点心酸。

    为什么迟,是因为她没有人手!

    自从大军出事后,她一个人忙前忙后,能够将桂皮从山上剥下来已经十分不易。

    陈文学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那琴兰姐,你家里还有桂皮吗?”

    “还有小两担,我等下就挑来。”

    陈文学立即叫弟弟陈武学去帮忙挑一担。

    “我也去。”梁枫雪自告奋勇。

    琴兰听了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不用麻烦你们,我慢慢挑就行了。”

    “琴兰姐不用客气啦,乡邻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陈武学说着就和梁枫雪出发了。

    “琴兰姐,你让他们两个去就得了,我有话跟你说。”

    陈文学喊住了正要回家的琴兰。

    先问了一下大军的情况。

    又逗了一会儿蛋蛋。

    然后说了要买那台拖拉机的打算。

    “反正大军一时半会也开不了。”

    但琴兰不同意。

    她认定那拖拉机就当是对陈文学父亲腿伤的赔偿。

    但又不好明说。

    只是说你们愿开就开,闲着反而会生锈。

    “物尽其用,别说什么买不买,我还要感谢你呢。”

    陈文学觉得这样说来说去也不会有结果,也没什么意义。

    得想另外的方式或者办法。

    “那这事以后再说吧,琴兰姐。”

    过一会儿,陈武学和梁枫雪回来了,却都是空手而回。

    正要问,却见一个人挑着满满一大担桂皮过来。

    竟然是魏地瓜!

    这二混子也会挑桂皮来卖?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就知道你们会觉得奇怪。”魏地瓜放下担子,一边擦汗一边说,

    “这些桂皮不是我的,是琴兰的!”

    原来,他得知陈武学和梁枫雪去帮琴兰挑桂皮后,也赶去琴兰家。

    看到两人准备挑桂皮时,硬是抢过来,将两担合成一担,一个人就虎虎生威地挑了过来。

    “陈老板,叫他们称了吧。”魏地瓜大大咧咧地对陈文学说。

    后者看看琴兰。

    琴兰皱着眉,低头不语。

    “那个,琴兰,我没跟你说一声就挑了过来,你不会怪我吧?”

    魏地瓜笑嘻嘻地跟琴兰说,“其实我这是学雷锋做好事,做好事不应该被责怪,对不对?”

    接着又没心没肺地说:“我魏地瓜做点好事大家也不要太惊讶。你看人家陈文学都从一个大傻缺变成大老板了,我当然也会变。嘿嘿。”

    这话说得。

    陈文学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连琴兰都似乎忍不住笑了一下。

    桂皮的收购终于结束。

    剩下工夫就是将旧仓库里的存货拉去同溪。

    现在他们不用那么赶了,有时候隔一两天拉一趟。

    村民也不关心,毕竟大多数人已经拿到了钱款。

    这期间,陈武学也基本掌握了驾驶拖拉机的技术,也拉过几趟桂皮去同溪县了。

    陈文学开始谋划另一码事,生产桂油。

    生产桂油在学术上叫做桂油提取,农村人叫做煮桂油。

    如果你认可八十年代黄金遍地,那么桂油绝对是无法绕过的时代章节。

    至少在这一带地方是这样。

    桂油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香料和医药制作,也是制作香皂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国内外需求量一直长盛不衰。

    为什么说桂油能够担当起黄金遍地的重任呢?

    因为当时1斤桂油市值50元上下。

    桂油是从带枝条的桂叶中提取出来的,1担桂叶可提取1斤左右桂油。

    而在那个年代,桂叶完全是1毛不值。

    人们砍伐桂树剥下桂皮之后,便将那些桂叶丢在山上,任其自然腐烂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悖论?

    因为提取桂油或者说煮桂油需要一定设备,还需要一定技术。

    当时一套设备要一千多块钱。

    而村民在集体化时期,一天工分只值1毛多,分田到户后较长一段时间,一天能挣几毛钱的,已是相当不错了。

    一千多块这样的天文数字,谁能拿得出来?

    何况就算凑得到,万一失败怎么办?

    陈文学知道,在重生之前的上一世,两三年后附近村子就有人靠煮桂油发家致富了。

    现在他就是要先人一步!

    同溪县的岳老板也没做过桂油生意。

    因为当时敢投资煮桂油的人极少,货源难找。

    但他知道销路。

    而且在外地看过别人煮,知道基本技术。

    “只要你敢煮,我就敢收!”岳老板对陈文学说,“基本技术我也可以告诉你。”

    这样就好办了。

    作为上一世三里八村的著名“民科”,陈文学偏偏只记得一些煮桂油的关键技术,基本技术反而记得不太清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