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谢雅庭
因着李冬儿的提议,五郎本是巡视汴京产业三五天的功夫,变成了大展拳脚搞书局,关家一行人又在汴京待了大半个月。
等回到木石村,就已经快到乾德三年的七月。
也是前期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方法,即使李冬儿关羽长离开了木石村一年多,整个木石村的一切还是依然照常运行。
一年多以来三次占城稻的收获里,没有出女儿稻,一颗都没有。
柴伯带着十几个小子,按着李冬儿原来把雄花去掉的稻穗的样子,一颗颗的排查了,木石村没有。
查完了木石村,连着白马寺那边的几百亩也去了一趟,发动了白马寺的和尚跟周边种地的百姓找,也一样,都没有。
“夫人,还继续找么,实在没有你说的那个样子的稻穗啊。”
老柴头田间地头跑得多,越发的黑了,但精神头还是十足。汇报完上一季占城稻的情况又问道。
“这一季选个单独的地块,跟我们最初那样,隔成小格子,单列,双列,混种。我新得了一些上好的稻种。都标注了时间,有三个月收成的,也有四个月的,你先育秧,估摸着差不多再把占城稻种下去,到时候试试看能不能出肥一些的稻子。”
在滁县,李冬儿很是收集了一些稻种,云州的稻种,大辽的稻种都有。
在还不能出发去海南找女儿稻之前,先搞一波杂交,第一代增产应该没问题,看看等增多少再说。种子的传续性先不考虑了。
“是,夫人。”老柴头应了。
“等要开花了,你来跟我说一声,到时候还要手工授粉。”
李冬儿把这事自己也记到了记事本上。有后代对于搞事业真的是挺妨碍的,去个京城本来想着几个月解决的事,结果一年七个月就过去了。原本打算进行的水稻杂交实验搁置到现在。
“是,夫人。”
老柴头觉得夫人就是一等神仙下凡。
所想所思无需质疑,做就是了。
家里的稻子种得好,家里的六郎按夫人的方子养的那个猪,不比九娘子带回来的小象个头小多少,肥得呀,简直无法形容。
“柴伯这一年了。夏娘子跟你小闺女稻子还好么?”
“好,好的很,稻子去上学堂了,我媳妇说,特别佩服夫人养了这么多个小郎君还这么气定神闲。我们俩养一个,鸡飞狗跳的,这去了学堂才消停了一些。”
“哈哈哈,养娃不易,且行且珍惜。你去休息吧,我这没别的事了。”
李冬儿乐得不行,木石村一大奇景就是小娃娃都是宝贝蛋,赶上后世独生子女那范了。
好在村里主事的是关家,不管将士们多么宝贝自己的娃,该干的都得干,跑步上山,练武。下地干活,读书。
等老柴头走了,李冬儿靠在炕桌上,就开始考虑下一步的问题。
湖南,海南,实在必行啊。
李冬儿把摊在床上,为自己掬了一把泪。
湖南也就罢了,好歹现在南平地界很安逸,占城稻跟一条税法,两样加成之后,南平的发展一日千里。
当时也是和平演变式的拿下,没有多少抵触情绪,现在宋国官员也经营了一段时间,去湖南找稻子能得到很多助力。
但海南是袁隆平爷爷成功的地界,撇去出女儿稻的几率,那边的气候更适合做培育基地。
八代培育,在河南这边顺利的话要四年,不顺就是四年再四年。
海南一年至少三熟,按占城稻这种,一年四熟都可以,直接把八代培育的时间缩短到两年,不超过两年半。
按这个年代人的普遍寿命来说,她没有多少时间了。
可南汉还没拿下,危机四伏,她实在不想壮志未酬身先死。
“娘,我们回来了。”
摊尸的时间过得那叫一个快,李冬儿还没怎么觉得,就听到儿子们的动静了。
“进来吧。”
“还有小姑丈。我们去隔间啦。”
关四郎提醒了一句。
“好的,一会我再过去。”
李冬儿嗖的一下从炕上坐了起来答道,差点忘了还有这么个人。
关可人的小郎君,那位抢亲的谢家三郎谢雅庭,被他娘勒令到木石村读书了。
谢老太太被谢嘉上给吓到了,继孙女是个未来的皇子妃,又上了谢家族谱,这就意味着整个谢家上了一个台阶,可家里一个正经读书人都没有,那不是给自己的孙女没脸么。
这便宜占的,太没底气啊。
谢老太太左思右量,谢雅庭年岁也不大,还有可能,也有读书底子,那就继续读书吧。再不济,也是个书生的说法,比商贾可好听多了。
这事在关可人回娘家住对月的时候,谢老太太跟关老太太一商量,关老太太就做主把这便宜女婿给收了下来,走了个后门把这超龄一大截的女婿给塞进了大马山书院。
现在只要不是休沐日也跟着他们一家住在山上。
关可人夫唱妇随,也基本等于搬回了木石村,就隔一天去一趟夹马营荣家药铺,其他时候就在木石村的医馆教学徒。
谢老太太把这些事理顺了,自己就住回了大儿子那边,要不然谢雅庭跟关可人还得两头跑。
谢老太太还办了件大事,把谢家的第三代统统给塞进了书院,能读出来一个算一个,皇子妃的家人,不能拖后腿!实在读不出来再说,起码努力过了。
木石村的信件来往里讲过,关羽长跟李冬儿看过就算。
谢嘉上名义上的父亲愿意努力是好事,只要不往歪了走,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跑不了。
“嫂子好!”
李冬儿收拾了一下,走到起居室的时候,谢雅庭第一个站了起来,拘谨的跟李冬儿问好。
“好好好,别拘着,坐下吧,咱们家没那些规矩。”
也不知道村里的人给这位妹夫灌输了啥,她回来好几天了,妹夫看到她还是手足无措的样子。一点不像关可人嘴里那个心思绵密的男人。
待坐下,环视一圈,好像少了些什么,没等李冬儿问,七郎就开口了:
“九爷被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