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防御
“想自己种么,占城稻不费事,不耽误操练。”
这边土质不错,比吕蒙正县城周边的好上许多。驻军四千人的话,有机肥也有了,这一片平原还可以养马,马粪也是好肥料。
开个几十亩地出来,自给自足不成问题。
“我爹想过,可稻子种下去就是几个月,不熟带不走,总有来破坏的。”
杨廷昭答道。
“嗯,现在应该不成问题了,等信吧,杨将军跟潘节制如果拿下云州,这边你们把朔州,寰州过一遍,就可以放心的种地了。”
李冬儿起身在裙摆上拍拍手,擦掉手上的土说道。
“希望如此。”杨廷昭底气不太足。
攻城不比守城,难度要翻好几倍。燕云十六州里,云州也是数得上号的州府了。
“这边的养羊户跟养马户怎么样?”
李冬儿又想起一事,国内禁了养羊户,北汉边境的养马户基本都改了养羊。
现在北汉归宋,这些养羊户怎么处理的她忘了问。
“年初的时候已经下了禁令,养羊户就地换成养马户。”
杨廷昭答道。他爹就说过,宋国这一招用得绝,很是毒辣。
原来北汉还养着大量的马,但宋国人到处买羊,养马的牧场一缩再缩,他爹原来在北边北汉跟辽国边境上,感受最明显,连辽国都有好些养马的牧场,图那份可观的收入改了养羊。
北汉没降之前无论军马民马都开始吃紧了。
辽国地方大,暂时不显,但时间一长也会一点点的变得跟北汉一样。
官家的大皇子豫王,相对稚嫩一些,杨业迂回的套了一下话,结果发现着禁羊养马之计居然是这个天天跟着关夫人的小娘子出的主意。
这让他的感觉十分复杂。
娇娇弱弱的小娘子,长得还很好看,但却是这么。。。。还是豫王未过门的准王妃。
小郎君的一番没来得及酝酿发酵的思慕之情,大受打击,但又本能的被吸引。
杨廷昭心里的纠结,李冬儿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心思已经转到了如何开拓这三州的计划上去了。
“嘉姐儿,记下来,建议官家防线往前压。
这一大片地方,地广人稀,练兵,种地,养马,养猪,样样合适。平原稻子麦子轮种,熟化肥用上,出产整个北汉都够了。
千里迢迢的送粮食过来,不划算。”
“好的,舅母,我觉得,这一片地势太平缓了,一旦云州没防住,大军可以长驱直入,一点阻碍都没有,就是直接把粮仓牧场送给人家了,是不是让官家看看怎么挖了沟渠,种上一些树,战事一起,绊马索之类也得有个地方可以绑。”
谢嘉上很快记下又跟李冬儿探讨。
“嗯,可行,你汇总了我们这些天陆陆续续写的,列成明细章程,到时候拿给你舅舅,让他一起附上寄回去给官家好了。”
李冬儿很赞同。
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这燕云往西,回鹘人也挺彪悍的。
原来北汉在这中间做三明治夹心,也算是有个缓冲,现在大宋就是直面辽国还有回鹘,防御工程必须做。
话说,那个灭了辽的金这会在哪里?
怎么没听到什么消息。
坑爹的金元辽,早期崛起时,都是各种又长又臭的名字,部族首领更迭太快,又是少数民族政权,她记不住,依稀有个完颜阿骨打这个名字的记忆,但这几年来朝的人里没有类似的名字。
这不科学,后面金可是联合宋一起灭的辽,难道是太早了,还没勾搭上?
想起这个,李冬儿就想起她早先想跟杨业说的事。
“等你爹回来,我们应该就已经回去了,麻烦转告你爹一声,我的一点点小建议。”
“是,关夫人您说。我一定转达。”
“我家木石村里退下来的将士很多,关将军也是军中人,常听他们说驻守时,辽军多爱劫掠。咱们则只处于守势。
说起来是军马少,不舍得损耗。
但,劫掠一事,也并不需要多少马匹啊。
仁义二字,实在没有意义,拿了地界,归了宋国,慢慢的再仁义也不迟。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若拿下云州,这些话请务必转告。”
李冬儿以前就吐槽过赵匡胤,又当又立,明明想吞并人家,还要找个理由,哪里需要什么理由,我强,你弱,该归顺就归顺,不想归顺的始终要打一架,还非得师出有名,脑子秀逗了。
胜者为王,这历史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后世人要看你不顺眼或者诋毁你有利于统治,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像关家老祖宗的起起落落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是,关夫人。”
杨廷昭眼睛一亮,李冬儿说他心里去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他爹碍于降将的身份,瞻前顾后的。
说到底,是上面用不用,自己有没有用,他都替他爹累。
“回吧,看得差不多了,就等消息了。”
“是,关夫人。”
~~~官家来信分界线~~~
“嗯,内容如下:
第一,夸我干得好。
第二,张琼没事,那两个告发的被官家塞到别地去了。
第三,骂我不经他同意把潘美跟杨业搞去了云州,摊子铺得太大了。
第四,晋王要来北汉啦,一条过税法一样在北汉实施。
第五,后蜀乱死了,他不胜其烦。
第六,孟昶府邸有人潜入下毒。
第七,朝臣催他迎娶新皇后,说宫中不能无主。
第八,各种啰嗦,各种抱怨,他也想出来玩!这些个破事谁爱管谁管去!”
晚饭的时候,关羽长挥舞着手给李冬儿提炼赵匡胤来信的中心内容。
“。。。。”李冬儿。。。
“官家叔叔真能写。。”
九寿看关羽长手里信的厚度比划了一下,比孝经,千字文加起来都厚。
【小科普:史实上的北宋在整个防线~三关跟雁门关上,做了大量的防御辽国骑兵的改造。
一地道战~如引马洞。
二白洋淀与塘泊~利用白洋淀与人工挖塘造湖形成天然水障,在当时相当于三关外的护城河。
三榆塞~相当于人工造林。赵匡胤曾诏令:于瓦桥一带专植榆柳,中通一径,仅能容一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