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差役法
搬完家安定下来以后,第二波占城稻又要收割了。
又是整个村子的全体动员。
忙到九月中旬,最后汇总阶段李冬儿才想起,咦,这谢家三郎一去不回啊。
照理说,这二十八岁的儿子都上门抢亲来了,这当娘的不得火急火燎的赶着给儿子下聘娶媳妇么。
这倒好,毫无动静。
夹马营的关可人也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
所以,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冬儿有点摸不到头脑。
“想必是在观望吧,可能看看自家儿子抢过了亲,有没有还出什么意外。”
蔡嘉上很冷静,自己娘亲是朵小白花,如果去了一个复杂点的家庭,再有几个继子继女之类的,一个不小心过得还不如自己过。
她就没想过关可人还能再嫁。
听李冬儿说了一下这个认祖归宗的事才发现亲娘是为了她才想到了嫁人。
按她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她嫁入宫中,蔡仲勤老实呆着还好,不老实,全家接入京中,找人看着,饿不死就行。
但李冬儿说得也对,挺恶心人。
而且除非关禁闭,总要出去见人,到时候,总有那等见不得人好的,说嘴的。
在没有坐上皇后的位置之前还是要有个好听的名声。
于是她默认了亲娘的亲事,不亏,头婚,还小八岁。
谢家大致来说,真还说得上上等良配。
谢家家中三兄弟,上面的两个都有孙子了,家大业大,都分居各地。
谢家老太太是因为幼子还没有成亲,才跟着幼子一起住,不然一般都是跟着长子过活。
谢家三郎的娶亲之路,如此这般舍己为人。
只要谢三郎议了亲还能完整无缺好好的,谢老太太那就得去烧高香。
“好吧,半个月了吧,以前他议亲不是立竿见影的受伤么。”
李冬儿算着时间有点紧张。
“我娘说,熙居在谢家三郎名下。”
蔡嘉上补了一句。
“啊,明白了。”
李冬儿明了,家族财产,原来谢三郎没娶,过继自家兄弟的,财产还是内部分配。
现在新媳妇进门,还有带来的小娘子,又是另一个景象了。
那就等他们理清楚了再说吧。
赵匡胤信里的意思是等他年底改了年号给赵德昭封个王,嫁娶就好好看看的。
再到三书六礼走起流程就是明年的事,
总的算起来,就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把关可人实打实的嫁出去,把蔡嘉上的归属落实了。
时间着实有点紧张。
但这个急也急不来,女方家催婚最要不得。
“我十月初就要上京城,如果谢家老太太到时候来了,你就跟你外祖母一起去见。咱家不差什么,也不求着他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家但凡有一丝勉强的样子,这事就算了。
以后的事等我回来再说。”
这会李冬儿等不了多久。最多就是九月底,她就得上汴京了主持娶儿媳妇的事去了。
一去一来,怎么着也得一个月。
“好的,舅母。”
蔡嘉上应下了。
“我们接着说邸报,还有你大表哥信里说的事。最近砍的人有点多了。”
李冬儿也是突然想起,才问了一句。
她现在每天下午固定跟蔡嘉上一起看邸报,看关一天写过的信。
探讨一二,点评一二。
邸报是言简意赅的一句:
【光禄少卿、卫州知州郭玘贪赃事发,初判罪不死,提交复审后,判死。】
关一天的则更详细一些,
【朝中已拟定三项判死,无需复审,有待明发。
一隐官钱官物~即贪污受贿;
二盗用官物~即挪用公款;
三假贷官钱射利~即挪用公款囤积货物谋利。】
“从官家建宋至今十六起贪赃枉法,十三起判处了死刑。
都是些通判,知县,监管,参军,主薄中下级之流。
另外三起中:
宗正少卿,坐赃决杖,除籍为民,
殿中侍御史,除籍为民。
太子中舍,除名,坐监莱芜监。
这十六单里死的都是中下级官员,高官则免死,法为不公。”
自从蔡嘉上开始跟着李冬儿,就按李冬儿的要求,把赵匡胤登基以来的所有邸报全都细细的看了一遍。
看到今天的邸报就把过往的汇总数都报了出来。
顺便再下了个总结。
李冬儿撇嘴,双标呗。
无论什么年代都一样。
没背景的,干临时工的,下场都一样。
有点背景的,如果没有拍死,去了不知名的地方进修几年,出来祸害的更深,更隐秘。
但,有做,好过不做。
严刑重典。
还是能刹住一部分五代以来的乱风歪风,净化宋国官场,督促官员廉洁奉公。
“所以火耗归公很重要。当官的立个名目就能收钱了,谁都有侥幸心理,万一没被查到呢。”
李冬儿一半是讨厌这种贪官污吏,一半也确实是同情。
超过一半的都是背锅侠。
贪到的钱真能进小官小吏口袋里的,都是些零碎。
大头都是上面的。
以前电视剧也好,官场小说也好,总说恶吏横行。
给李冬儿的感觉,这恶吏就是后世的城管。
但恶吏苦起来,比黄连还苦。
“差役法,也该改了。。。。”
蔡嘉上也有点无语,真研究起来,怎么就觉得哪哪都不对呢。
“朝中大多数的法例都是承袭前代之制。没办法,只能一条一条的过,一条一条的改。朝中大臣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又欺负官家是武人,官家要是没发现纰漏,他们压根也不提醒,更不会思变改良。”
李冬儿就事论事。
建宋这事挺仓促的,又是没怎么流血的和平演变。
建宋以后,为了稳定朝臣的心,也为了安定老百姓,不宜大刀阔斧的改制改例。
但后周的一些政策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宋国了。
像差役法,要服役的分五大类。
衙前。
里正、户长、乡书手。
耆长、弓手、壮丁。
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
押、录,孔目官、杂职、虞侯、拣、掐等胥吏。
这些人出力也就算了,更坑的是,还要出钱啊!
像衙前,要是不小心弄个管酒曲的差事,至少要掏三百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