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下我有
忙活完小鸡崽的安置,又用完午饭。
胡老管家就来了。
“夫人,张大树送了陶管过来,您是现在过目吗?”
李冬儿本有点困意,每天起得太早,午间不小睡一会下午就没什么精神头。
但一听陶管精神立刻一震!
这是整个生态基地所有的建设的基础,后世有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到了她这里,要致富,要先把路下面的管道布置好了,才能事半功倍。
“现在看。羽长,一起去看看,这个搞好了,地里的肥就不用着急了。”
陶管张大树直接运到了猪舍那边,正是午后最热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盖猪舍的汉子都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干活。
关羽长远远的瞧见就拉着李冬儿停住了脚步。
“胡伯,你让他们送过来这边看!”关羽长指着旁边的一颗大树,拉着李冬儿就往树下走。
他天生不爱黑,晒半天也就是脸红,被衣服遮住的地方更是肤白胜雪。
媳妇老是说他是白斩鸡,又对着军营里那些个黑不溜秋的汉子偷偷流口水。
嘴里念叨着六块腹肌啥啥的!!
远远的他就瞧见有几个符合媳妇流口水标准的男人了,坚决不能让媳妇靠近!!
李冬儿初时还不明就里,就看张大树带着两个汉子抬了东西过来关羽长立刻挡她面前才恍然大悟。
暗笑之余,她还是在后面偷偷的掐了一把关羽长!
关羽长就跟没事人一样,反正打死不让开。
“行了,放下,你们回去干活吧,让顾工头过来。”等人东西一放,关羽长立刻就说道。
一切不利因素必须掐死在胎里!
等顾工头一头大汗的过来,关羽长才让开了让媳妇办正事,顾工头跟张大树又瘦又小又不好看,没看头!
李冬儿也懒得理自家男人那点小心思了。
蹲下来看地上放着的陶管跟陶砖。
这张大树的手艺不错,每一根陶管粗细均匀,管壁厚度也很一致,陶面并没有釉面,摸起来也很光滑。
接口的地方看得出来特意打磨过,没有毛刺,所有的陶管做的都是套管,一头大一头小,扣在一起,严丝合缝,再稍微加点粘合剂,漏水的可能性极小。
陶砖烧了两种。
一种是单釉面,这个就已经很像后世的60x60的大瓷砖了。就是现在的工艺问题,略厚了一些。
李冬儿用手丈量了一下,尺寸应该是按她的标准做的,四边也同样打磨得很光滑。
没有加釉面的那一边摸起来的手感也不差,张大树家用的陶泥质量不错。
另一种就是纯的陶砖,虽然摸起来不错,细看还是有小气孔。
“上釉跟不上釉价格差多少?”李冬儿问道。
“回夫人,差两到三成。”张大树看李冬儿一样样看过去,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夫人订的这些他们以前没烧过,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烧废了一波才成功的。
要是不行,他家的窑就可能真的保不住了。
“陶砖还能再烧得密实点嘛?这猪舍要经常冲水清洗。”
猪舍的地面要经常清洗,陶砖的吸水跟透气性太好,反而不太合适。
“回夫人,再密实就容易裂了,如果只是冲水的话,不如上一层薄釉,可能颜色会不太一样,但价格只多半成!”
张大树急需这笔买卖,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道。
“行,就按你说的这个来,量的方面让顾工头算一下,除了地面,猪舍的墙也要贴,高度的话三块就差不多,要快,七月底把整个猪舍弄完!”
“多谢夫人!!多谢老爷!!”张大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连墙面都贴,就是又多了几乎一倍的量,就这张订单就够他们支持到年底了。
“别急,这个品相要保证,如果比你送来的这个差,我是不要的!”
“另外,上次说你家的窑拿不到官窑,现在怎么样了?”
本来喜气洋洋的张大树的脸又耷拉了下来,半天才说道:
“走了好几个人的门路,也拿不下来,我家窑太小了。限令到今年年底。到时候再拿不到就得关张了!”
“那也没几天了。”
李冬儿把送过来的样品每一件都拿起来细细的看了一遍,心里基本有数了。工艺是不差的。
但在这会的国策面前,小作坊,小工业是注定要被时代吞没的了。
“你这窑我家倒是能买下,但不单单只要窑,连着所有的人我都要,你回去商量一下价钱,死契最好,活契不少于十年,这整座大马山都是我家的,签了契就找个地方开窑,这村里地方也有,过一阵我要盖一批房子,可以给你们住。”
李冬儿看完就站起来对着张大树说道。
“多谢夫人厚爱!!!”张大树激动得声音都发抖了。
他看前面李冬儿的意思像是只买了这批订制的陶器。待到了年底,家中还得另觅生计。想不到还有意外惊喜。
“帮你们拿官窑的这事我家其实也能做到,不过,你这窑的产量不行,太少了,拿了也没什么用。衙门的单子没路子你们也拿不到手。所以你回去跟家里人说说,想好了再来。”
李冬儿想了想还是直接说了,她不是圣母,但在可以的情况下还是想给人一个选择的权利。
给对方也给自己。
人在没有得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有唯一的出路,等回过头来就容易滋生情绪。
她要可以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干活的人。
“我这边要做就做大的,以后这陶瓷砖,我要让整个宋国都铺上。活会很多,想好了你再来找胡管家!”
李冬儿顺手画了个大饼,她现在稻种在手,天下我有,底气足足的。
后世自己的国家从农业大国到科技大国,不过就是短短的不到百年的时间,一切的基础就是粮食!
老百姓吃得饱比一切都重要。
赵匡胤也不是个迂腐的皇帝,宋朝的建隆之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后来的康乾盛世伟大多了。
分裂已久的五代十国,整合成一个大宋国,还要拖着被晚唐的奢靡作风误导的千疮百孔的国家向前发展,费的心力比康熙乾隆那会费劲多了。
没有稻种的情况下,赵匡胤都把一个蓬勃发展趋势的国家留给了后来人。
更别提现在有她李冬儿,也有提前来到做试验的占城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