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1300章深沉的回忆(待续)

第1300章深沉的回忆(待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司令姐,你看这是谁?”

    挺进纵队刚在一个叫赤塘的地方驻扎下来,易云珍就带了一个人来见林欣儿。

    林欣儿正在纵队部里和华卓然看地图。易云珍不在,林欣儿就直接吩咐那些参谋们将作战室布置出来。

    听了易云珍的话,林欣儿就往那个人看去,见那人静静地站在那儿,神情颇有点激动!

    “沙海根?沙团长!”林欣儿很快认出来了,这不是她的三团长沙海根吗?十几年过去了,她还能一眼就认出来,“你、你怎么在这儿?”

    “报告林司令,我是沙海根,38年的时候我就调过来了。”沙海根激动地向林欣儿报告。

    沙海根完全没有想到,林欣儿能一眼认出他来。

    前些天,皖南特委的同志专门找到他,告诉了他苏南挺进纵队奉命西进大别山的事。

    特委同志说,挺进纵队在皖南遭到了日伪顽的围追堵截,情况很不妙。现在他们己进到繁铜地区,希望二师和七师的部队预以协助。而在繁铜地区,沿江支队力量最强。

    前天,他又接到师部的命令,让他全力支援挺进纵队完成西进。

    昨天,他根据特委的介绍,率领部队进入青阳,派出侦察人员寻找挺进纵队。不期与同样来寻找沿江支队的易云珍相遇。

    说实话,沙海根并不知道苏南挺进纵队就是自已的老部队,林欣儿、林凯之、林闯、范中骏这些老战友都在这支部队里。

    所以乍一见到易云珍,总觉得似曾相识,可一时却回忆不起来。毕竟十多年过去了,变化大着啦!

    而易云珍也把他打量了又打量,那场面说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还是易云珍先打破了尴尬。他问道:“支队长同志,请问你贵姓?”

    沙海根答:“参谋长同志,我姓沙,叫沙海根。”

    “唉呀!你果真是沙海根?”易云珍大叫道,“沙蛮子,我是易云珍呀!”

    “易云珍?易大哥!果真是你?我说这么面熟么!”沙海根高兴的跳起来。

    至此,沙海根才知道苏南挺进纵队乃是自已的老领导林欣儿任司令的部队,是自已的老部队。知道老部队原先那些战友都还在这支部队里。

    同时还知道,挺进纵队西进是要去与八路军南下支队汇合,而南下支队就是红六军团,红六军团的政委王震也是自已的老领导。因此,南下支队那也是自已的老部队哇!

    “沙海根同志,你参加了长征,38年就调来皖南,难道一直在三支队?”林欣儿很高兴。她向华卓然介绍了沙海根。

    “林司令,是的,我参加了长征。可是我们那个团长征到陕北后没剩下多少人,我侥幸活下来。38年我调来皖南,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沙海根兴奋地说。

    林欣儿对华卓然说:“你应该认识的,在赣南的时候,他是我的三营长。我记得东韶追击战的时候,就是沙海根抢在鲁涤平前面拦住了鲁胖子的。”

    “报告华司令,我是沙海根。”沙海根从易云珍嘴里知道华卓然一直在冀鲁豫,现在要去华南军区任职。

    “我记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打仗不要命,背地里被人喊作沙蛮子的那个哈!”华卓然笑着说。

    林欣儿见到沙海根非常高兴。部队进到青阳,日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这里有新四军七师的部队,还有宋波的特一旅的部队。

    她就询问沙海根与三支队的情况。

    沙海根就跟她讲开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南京相继失陷,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江南大地。

    在这民族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勇敢地挑起抗日救国的重担。

    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华北抗战以后,又在南方经过与国民党两个多月的谈判斗争,终于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11月初,谢忠厚、陈仁洪受黄道1之命带领一个排从崇安长涧源进入石塘镇打前站。

    不久,闽赣边各地红军游击队接到命令,分别下山,陆续汇集到石塘镇。

    当时汇集到石塘镇的红军各游击队,只有600多人。黄道号召青年工人、农民、学生报名参军,上前线杀敌。

    闽赣省委为此也进行了紧急动员,组织了大批干部到铅山、崇安、蒲城、上饶、弋阳、横峰、广丰等县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人报名参加抗日义勇军。

    这些地方都是老区,群众基础好,一经发动,立即掀起了参军的热潮。特别是铅山、上饶两县的群众,报名参军尤为踊跃。

    不到一个月,部队便扩充到1300多人。

    不久,资(溪)光(泽)贵(溪)等地区又动员了100多人参军,由地下党员鲍永泉亲自送到石塘。

    到了1937年12月中旬,加上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失散在各地的红军战士都陆续找到石塘镇来,部队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

    闽赣边苏区和闽东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接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下设第五、第六团。

    五团由闽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组成,六团由闽东的红军游击队组成。

    那末,原在红六军团,经过长征的沙海根又是怎样到的三支队的呢?

    1938年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闽北、闽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

    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支队司令员(后谭震林),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实际为政委),赵凌波任参谋长,胡荣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第五团、第六团。全支队共2100余人。

    1938年2月9日,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张云逸、副司令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后叛变,被处决),政治部主任胡荣等主要领导人从南昌到达石塘,正式宣布了新四军军部命令,将续集在石塘的部队改编为三个营和一个机炮连。

    张云逸、潭震林分别在五团成立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

    在石塘期间,张云逸司令员等支队领导还筹建了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领导机构,从五团抽调了一批精干干部到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工作。

    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绍铭,参谋长桂逢洲,主任刘文学;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参谋长黄元庆。六团的政治处主任暂缺,以后到皖南才分别由张友来、刘松青先后担任的。

    五团有一千多人,下设三个营,全团有重机枪三挺、迫击炮两门、轻机枪十多挺、花机关枪三支、驳壳枪九十多支、步枪七百多支,还有自己锻造的大刀和梭镖。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抗日义勇军独立团(即后来的新四军五团)一方面组织部队进行对日作战的军事训练;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到各苏区把当年红军埋藏起来的枪支挖回来。

    通过强化军事训练,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保证了战斗人员人手一枪。

    五团由闽赣边的红军组成,饶守坤为团长,曾昭铭为副团长(政委)。全团有三个营和一个机炮连。

    一营以饶守坤率领的闽东北分区红军游击队为主;二营以陈仁洪率领的原四纵队一支队和马长炎率领的部分部队为基础;三营以省委机关直属队和崇安游击队为主。

    饶守坤为军部教导大队大队长后,孙仲德抗大毕业后接任团长。

    3月25日,五团将士携带装备,在石塘镇操场列队举行抗日誓师大会。饶守坤团长和曾昭铭政委分别做了简短的讲话后,桂逢洲参谋长便宣布了:“出发!”

    石塘镇群众扶老携幼,把这支上前线的军队一直送到上分线路口。

    部队当天到横峰,第二天经上饶到玉山县。一路上,这支抗日队伍都受到赣东北苏区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和热烈欢送。

    第三天,部队进入浙江省的常山,后由开化到达安徽省的岩寺镇与三支队六团汇合。

    沙海根就是这个时候到达皖南加入三支队的。

    原来,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在延安的时候,曾向中央军委申请从八路军中调一批领导骨干到新四军中去,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

    所以除项英从延安回中央苏区时随身带了一批干部外,以后陆续从八路军各部抽调了干部到新四军,沙海根就是其中的一个。

    沙海根在红六军团时曾任团长,副师长,但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由于编制缩小,多余出很多的干部。当时沙海根任一二0师师部作战参谋,实际上是编外人员了。

    沙海根调来新四军,起先也在军部任参谋,岩寺集结后,沙海根被调到三支队六团三营任副营长。

    一个师级干部当个营副职,这应该是非常奇怪的。当事人怎么受得了?(事实上当时有不少八路军调任干部心中不满)可沙海根心里却很乐意。他认为从一个闲职参谋到一个基层指挥员,就是一大进步!

    六团也有三个营,一、二营在1938年夏赴苏南,只留下三营在皖南。

    5月,六团率一、二营挺进江南敌后。

    8月间,支队率五团和六团三营接替国民党一四四师红杨树到青弋江一带防务。

    武汉失守之后,又转移到南陵、繁昌、铜陵一带开展游击战。

    从此,沙海根就和三支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林欣儿听了沙海根的介绍后,微笑了一下,算是对沙海根的赞许。

    过后易云珍对沙海根说:你小子还算幸运!你知道吗?司令姐当时就是一个营长呐!凯之也是副营长。

    林欣儿到新四军一支队来的时间大抵和沙海根差不多。所以岩寺的那段经历她就没有。过后沙海根的三支队去了繁铜,她一直战斗在江南。

    新四军五团、六团从开化向北,翻过金鸡岭进入安徽,到达风景如画的歙县岩寺,按照军部命令,三支队在岩寺西北的西溪南地区驻扎。

    1938年4月初,新四军除四支队在皖西霍山县外,军部及第一、第二、第三支队7000余人,全部集中到岩寺一带。

    新四军的司令部、政治部设在岩寺,叶挺等军领导就住在岩寺镇的金家大院内。

    一支队驻扎潜口;二支队驻扎在琶塘、琶村;三支队、机关及五团一起,驻扎在西溪南,六团驻在砖桥。

    驻地这么分散,而且这样的情况时间很短,不久一、二支队东进,所以当时林凯之和易云珍他们都不知道沙海根也在新四军三支队。

    三支队从闽北到赣东北,一路走的都是老区,群众看到红军又回来了,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

    新四军一路走、一路宣传,扩大了军队的政治影响,部队不但没有减员,而且补充了一些新生力量。

    军部到达后不久,一天风和日暖,天气格外晴朗。叶挺等军首长来三支队看望战士。

    叶挺、项英名为检阅部队,实际上是送谭震林走马上任,为他树树威信,便于他今后开展工作。

    当时,第三支队所辖第五、第六团,分别由闽北和闽东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后为孙仲德),第六团团长叶飞。每团下辖三个营。

    检阅中,谭震林看到经过三年游击战争洗礼的第三支队的健儿们英姿勃发,军容整齐,武器中除长短枪外,还有几门迫击炮和几挺轻重机枪。

    谭震林十分高兴,对两个团的领导说:“真了不起!你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不但发展了队伍,还保存下来这么多的武器,真不容易呀!我们三支队打鬼子有本钱了!”

    检阅结束,叶挺、项英又召开了三支队营以上干部会。会上,着重介绍了谭震林2的出身和革命史。

    五团在西溪南村南河滩广场列队,接受检阅。检阅部队之后,军首长又召集干部见面,详细地询问行军情况并鼓舞士气。

    叶挺掷地有声地对战士们说:“五团基本上是从闽赣边过来的老红军战士,是很强的骨干力量,要继续好好学习锻炼,今后发展起来都是我军的优秀干部。你们要利用当前宝贵的时间,加强军政训练,提高政治水平和军事水平。我们马上要同日本侵略者打仗,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

    项英说:“我们虽然改编为新四军,但仍然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继续保持、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过去我们打的是山里的游击战,将来可能要打平原水网地区的游击战,虽然游击战的基本原则不变,但是时间、地点和条件都变了,作战的具体方法也是要变的。”

    4月中旬,新四军在岩寺鲍家祠堂召开了全军(除四支队外)第一次营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由项英主持。

    陈毅代表党中央首先讲话。陈毅当时虽然是一支队的司令员,但他原为中央分局的领导,现在又是东南分局的副书记,所以他实际上也是军领导。

    他在会上介绍了抗日的基本形势,国共两党合作的进展情况,并对新四军的组建尤其是对叶挺将军出任军长表示祝贺。

    最后要求大家团结在东南分局及军分会的领导之下,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完成抗日救国大业。

    叶挺军长在热烈的掌声中健步走上讲台,他激动地说:“同志们欢迎我、信任我,实在不敢当。今后我一定坚决遵照党指示的道路前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在在座各位的帮助下,坚决抗战到底。”

    项英在大会的最后介绍了新四军组建的经过及各支队整编和开进华中的情况,并明确了在岩寺待命的四项主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搞好部队的组编,调整和完善支队的编制,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二是抓紧扩充武器装备;三是搞好部队的军政训练;四是开展民运工作,以实际行动表明新四军是一支真心实意抗日的队伍。

    全军营以上干部会议召开之后,三支队便和全军一起,在岩寺一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组训和民运工作。

    为了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动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新四军在岩寺一带大力支持、帮助地方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歙县组织了“皖南青年救国会”、“歙县青年工作团”,还办起了农民夜校。

    另外,中共地下党还在岩寺学校创办了青年训练班,组织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爱国青年,这批青年绝大部分参加了新四军,走上了抗日道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