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传奇开国大将王树声②
王树声将军是我国著名的开国大将,为新中国成立立下过汗马功劳。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受兄长的影响,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长大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农民武装。湖北麻城一带土匪暴乱,王树声指挥反击,不仅打跑了敌人,还粉碎了他们杀回乡里的计划。
1927年,王树声组织发动黄麻起义,并且建立了临时政府。但是因为对敌情判断失误,盲目迎战,导致伤亡惨重,只好撤退转为游击。
后来起义军被改编为工农红军鄂东军,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战争。鄂豫皖红军被迫西征,王树声率部参加了长征。
长征结束,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奉命西渡黄河,王树声带病随队出征。过河部队被组成西路军,王树声任副总指挥。
西路军的行动,国民党军早有察觉,他们切断了红军后方联系,使得西路军变成了一支孤军。
西路军成功渡河的部队,按照指示向西进军。
西路军西征前期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他们所遭遇的马家军却是一支十分凶残的军队;他们以骑兵为主,十分难对付,红军吃了很大的亏。
西路军在甘肃西北与马家军陷入苦战,他们顽强抵抗了4个多月,终于因为力量悬殊,后援无继最后失败。
西安事变后,西路军曾一度接到指示,停止西进,就地建立根据地。
孤立无援的西路军变成了活靶子,马家军采取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战术,让西路军损失惨重。
意识到不能原地固守的西路军决定突围。但是马家军早有准备,他们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
西路军无力反抗,只好退守祁连山。王树声带着部队在祁连山游击作战,但是两个月不到,300人的队伍只有30余人了。
王树声将队伍分成了两队,分别突围,经过千辛万苦他返回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
1944年奉命率部挺进中原,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王树声与李先念、王震的部队组成中原军区。
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公然撕毁协议,派重兵围住中原解放区,企图凭借兵力优势彻底歼灭我中原部队,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王树声为了保存实力他想要突围。经请示中央后,收到回复:同意突围。中央电示:胜利第一,生存第一。
王树声打算分两路突围,为了保护主力部队撤退,需要一支精锐部队掩护。
他找来自己的得力部下皮定均与徐子荣,说明自己的意图。
这是一次艰险的突围战斗,但是皮定均与徐子荣没有退缩。最终在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中原突围顺利成功。
王树声一生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例如善射将军,遭劫下跪等。
“善射将军”的称号来自黄麻起义时。将军善射,在红四方面军是出了名的,当时享有“神射手”之称。
1927年黄麻起义时,王树声将军率领农民自卫军坚守麻城。敌红枪会万余人攻之。
将军登城北门,见敌蜂拥蚁行而至,为首是一红衣“师爷”。
将军取步枪,推弹上膛,射之,“师爷”应声倒地,群匪四散逃命。
红四方面军老战士董国元言,长征途中某日,见王树声将军为红军战士授短枪射击要领。
将军举驳壳枪,指一座屋顶言“我打右下角翘起的三片瓦”,话音刚落——啪、啪、啪!三片瓦被击得粉碎。
某日,将军为其子表演射技,以气枪击梨树上的梨子,连发三枪,三只梨相继坠地。
而“遭劫下跪”的故事发生在西征路上。
1937年3月13日,红九军剩余的300多人和骑兵师剩下的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西路军副总指挥兼九军代军长王树声等率领,沿祁连山深处向东跋涉。
西路军失败后,大家又把两个行动不便的伤员隐蔽好,王树声把剩下的8个人分成两个小组,分路赶回陕北:
王树声、杜义德加上营长谭云保和一个通讯员是一路;李新国和通讯员曹丕堂、秦传山、周德玖是另一路。
有天夜里,王树声等4人遇到蒙古土匪(李新国则说是蒙古盐卡的税警)的包围。
土匪大声喊叫着,让王树声他们缴枪。4人冲出房子,见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在骆驼后面瞄着他们。
杜义德拔枪要打,王树声大声制止着。可是他们硬不听。
王树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杜义德等惶惶然,赶紧把他扶起。
王树声说:“他们是一伙经济土匪,要的是我们的金条和枪,不是我们的人。要不他们早就该开枪了。土匪人那么多,打起来只能遭受无谓的牺牲;再说,伤了帐篷里的老百姓怎么办,我们的使命是到陕北去,向党中央汇报。革命战士不怕死,可死在这里值得吗?”
杜义德等3人被勉强说服,痛苦地把枪和金戒指之类交给了土匪。
果然土匪没有杀他们,并每人还给他们一个金戒指,让他们作东去的路费。
王树声生得敦实剽悍,脸上点缀着许多紫红的酒刺疙瘩,绰号“绷麻子”。一般胆小的百姓见了就怕。
在向一家老乡找饭吃时,王树声因与老乡成年的儿子发生口角,被追逐,不得不撤出。
后遇开明绅士俞学仁,陪他到陕北。刚踏入陕甘宁边区地界,王树声就被几个红军便衣侦察员掀翻在地,捆了起来,押回驻地。
首长见了,命人赶紧为他们松绑。这才被证明他不是国民党马家兵的奸细。俞学仁也陪着他受了一场惊吓。
这将军之跪,并非王树声的耻辱,倒是他粗中有细,灵活决断,善於在特殊情况下保存自己的绝好例证。
不然,何以有建国以后的大将王树声?何以有大军区司令员杜义德?
抗战时期,某日,将军洗头净面,着装全新,勇进门诊部,突然对正在值班的医生杨炬说:“杨医生,我对你印象很好!”
杨炬吓了一跳,脸红耳赤,扭头躲进隔壁换药室。
将军则昂首挺胸,向后转,退出门诊室,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后来,将军第二次与杨炬见面,依然昂首挺胸,说:“小杨同志,请你嫁给我。”
杨炬无言默许了他。将军于是与杨炬恋爱一年,遂定终身。
王树声一生有三次“大突围”,即:浴血突出鄂豫皖、孤身突出河西走廊、胜利突出中原。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标志着鄂豫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时王树声任红十一师师长。
随着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不断扩大,王树声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直接指挥下打了许多硬仗、恶仗,成为红四方面军能够独挡一面的重要将领。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连续发起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均取得重大胜利,红军总兵力扩大到了四万五千余人,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然而,随后,红军的节节胜利却一步步地断送在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手中,一大批能征惯战的优秀指挥员也被这位外表“斯文”的张主席以“大肃反”的屠刀“清洗”掉了。
王树声因当时负伤四个多月,正在后方养伤,且因“很少过问政治”和“特别能打仗”的缘故,幸未被牵扯进去。
但他对张国焘的这些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理解和愤慨,但迫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形势也无能为力,他依然是一心一意地率军与敌作战。
本来部队经过七八个月的连续征战,已十分疲惫,应该抓住敌人尚未展开第四次“围剿”的间隙进行休整。
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国焘却命令红军西出平汉路,进逼武汉。此时,敌人已调集了30万兵力开进鄂豫皖根据地,寻机“剿灭”红军主力。
没能得到休整的红军只好仓促应战。根据张国焘“进攻,进攻,再进攻”的作战指导思想,我军灵活机动的战术优长根本无法发挥,使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
经过几次作战后,根据地不断被敌人蚕食,作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最后被迫在方面军的诞生地七里坪与敌决战。
而在此期间,张国焘还以“肃反”为名杀害了许继慎等一大批他视为“异己”的优秀指挥员,使部队元气大伤。
在七里坪血战中,王树声率红七十三师与其他部队一道与敌恶战,全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8000余人的重大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没有达到歼敌一路之目的,根据地没能有效恢复。
红四方面军主力却在作战中受到很大损失,依然被敌军重重包围。经过数月苦战,根据地越打越小、红军越战越少,形势非常危急,已经没有回旋余地。
正当王树声率部与尾随而来的敌军血战之时,徐向前总指挥送来一封急信,告诉王树声方面军总部和主力已转移,要他指挥后续部队坚决抗击,掩护主力突出敌军的合围。
王树声率领红七十三师死死顶住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他适时组织部队实施反冲击,并亲自点兵组成敢死队,亲自率领突入敌阵地与敌肉搏,使进攻之敌不敢贸然出击,只好与我军暂成对峙状。
王树声的坚守保证了鄂豫皖苏区党政军高层领导“黄才畈会议”的顺利召开。这次会议作出重要决议:以少部兵力坚持根据地斗争,主力突围至平汉路以西,开辟新的根据地。
主力突围后,因王树声没有参加会议,也不知道要走向何处、要走多远,只知道向西向西。
王树声一边突围一边还要指挥所部阻击敌人。就这样,王树声第一次带着失败后难以言表的心情,离开了他的故乡和他浴血奋战过的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10日,在张国焘错误路线干扰下,三过雪山草地的红四方面军终于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在此之前,王树声就已经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徐向前总指挥的主要助手。
此时,病中的王树声还没能充分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欢乐,就抱病踏上了漫漫而又悲壮的西征之路。
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的殊死拼杀中,西路军遭到惨败,王树声也经历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惨痛的一幕。
西路军惨败后,他经历了失败后心灵上极大的痛苦,但仍然志坚如铁。
在祁连山游击数月后,又与战友分散,只好孤身穿越茫茫沙海,九死一生,突出重围,东返延安。
红四方面军主力组成西路军后,西渡黄河,因不适应回民区环境,特别是不适应与马家军骑兵作战,首战古浪便遭重大损失。
此时大病初愈且在长征中被张国焘剥夺了实际指挥权的王树声临危受命,兼任红九军军长,重新开始了他的一线拼杀。
西路军将士虽然浴血奋战,但由于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缺粮少弹,兵员无法补充,无法与马家军骑兵相抗衡,特别是由于所担负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的限度”,部队损失惨重。
倪家营子一战,红军被迫与马家军精锐部队激战,连王树声作为方面军副总指挥这样的高级将领也像士兵一样挥舞着大刀与敌人肉搏,部队处境十分险恶。
而马家军还在不断增加兵力。危难之际,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作出决定:突围东返。
王树声亲率红九军在右翼,他指挥部队突袭尾追而来的马家军骑兵,一下就打乱了敌人阵脚。
此战取得了较大胜利,但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却让这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命令部队重返倪家营子,部队无奈又入重围。
一次次遭敌攻击后,被迫又一次决定突围。这次突围,王树声亲率红九军开路。
一路上他指挥部队不断与阻击的敌人作战,并多次亲自率骑兵接应被围的部队,当他退入祁连山赶上总部时,红九军已经几乎拼光了。
在一个名叫石窝的山头上,西路军召开会议,决定徐向前和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
并将现有部队分成三部分,其中由王树声率领由红九军余部和一百多骑兵及其他人员共400多人组成的右支队,在祁连山右翼打游击。
在目送方面军首长和其他战友离去后,王树声也率部向大山深处走去。
王树声的这支部队在大山深处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而且依然没有摆脱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人员不断减少,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只能靠吃野菜或间或向山民讨点吃的为生,还要时刻注意躲避马家军的搜剿。
最后,历经千难万险的王树声终于率领仅存的8名红军战士走出了祁连山。然而又不小心走进了腾格里沙漠,走进了绝地。
最后只剩下王树声一人沿途讨饭,九死一生,终于于1937年初夏回到了延安。
王树声回到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王树声沉痛地向毛主席和中央汇报了西路军失败的经过。
他恳切地说:“部队打了败仗,我是有责任的,我对不起党和人民,也对不起红四方面军的烈士们。”
毛主席对他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稍后,毛主席介绍他到抗大学习。
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然而蒋介石却要抢夺革命的胜利果实。王树声又一次担负重任,他率部分干部和部队前往中原,与在那里活动的部队一起组建新的河南军区,并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受命组建豫西纵队。
其后,所部又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一起组成新的中原军区,王树声任军区副司令员。
中原军区的成立,犹如一把尖刀插进了中原大地,肩负起了保卫中原前哨的重任,使国民党部队无法控制中原。
且出华东、华北和东北,成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战略全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支援了我军在其他战场的战略展开和作战。
国民党反动派决不甘心中原为我所占,叫嚣要聚歼中原解放军,重演第二次“皖南事变”。
为保存实力,我中原解放军于1946年6月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史称“中原突围”,由此也揭开了伟大的解放战争的序幕。
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的王树声,率部从南路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第三次大的突围。
尽管将军也是惜别部队历险返回解放区,但中原突围不仅从战略上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掩护了我军在华东、华北和东北战场的战略展开,而且保留了部分主力部队,所以与前两次相比,这是一次胜利的大突围。
突围命令下达后,王树声率领的由第一纵队组成的南路军经鄂中向西突围,他指挥部队拼死冲过敌人重重设防的平汉铁路,在后有追兵和空中火力威胁的情况下强渡襄河。
经过约一个月的突围作战,终于摆脱了敌人重兵围追堵截,到达鄂西北地区。
王树声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在鄂西北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将所属部队改为三个支队,开展游击作战。
经中央批准,1946年9月1日,王树声任新成立的中共鄂西北区党委书记和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标志着突出敌人重兵围困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斗争时期。
但此时情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鄂西北虽然山多人稀、地势偏僻,但在军事上却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国民党不会容忍我军在此“生根”,所以对王树声领导的鄂西北军区又实施了重点和更加猖狂的“清剿”。
王树声一面指挥部队与敌人打游击,一面还要做好部分同志的思想工作。
他形象地说:“我们就好像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搅得蒋介石是睡卧不安”。
教育大家要通过艰苦的战斗牵制敌人,配合其他战场作战。
同时,他还针对当时当地的敌情、地形、群众及经济条件下部队难以立足建立根据地等实际情况,向中央和中原局建议适当时机部队跳到外线作战。
后来,中原局批准了他的建议,于1947年2月4日,鄂西北区党委根据指示精神召开“老观窝会议”,决定除少数部队在原地坚持游击战外,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
同时决定王树声等年纪较大、身体不好的领导同志在报请中央批准后,化装转移到山东、华北解放区。
王树声又一次要离开自己亲手开创的根据地,又一次离开自己亲自指挥的部队,他的心情十分难过,在依依不舍中甚至有几分愧疚。
他要其他同志先走,自己表示要再留几天,把工作安排妥当再走,随后才在地下党的护送下离开部队。
一路上他扮作小老板,辗转荆门、武汉、南京、上海,到达山东解放区,最后又到山西晋城参加了原中原部队领导人的“高干会议”。
在会上,他作了长篇反省报告,对自己未能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的任务而痛心,恳请组织给予处分,并再次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
其后不久,于1947年8月,王树声又一次毅然告别妻子和儿子,谢绝了战友的挽留,追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重返大别山。
他以“誓将奋斗会中原”的英雄气概,在不得已突出中原后又开始了收复中原的新的战斗。
王树声大将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气吞万里的英雄与豪迈,令人称道与回味;然而,在他军事生涯中可以称作是不得已的三次“大突围”,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坚贞不移的信念与忠诚,令人钦佩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