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豫西事变③
在这次事变中,除了极少数人侥幸逃过劫难,相当多的人死于非命!
这些死难者其中就有张君英。
1944年11月7日,张君英随河南省党委副书记、河南军区副政委刘子久从延安出发经山西南下,于12月下旬渡过黄河,到达豫西地区。
1945年1月中旬,八路军第一次解放了渑池县,收编了地方民团上官子平(出身地霸,历任国民党渑池县公安局长、渑池县长和地方自卫队司令等职)部,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七旅,由上官子平任独立旅长兼渑池县长。
王舟平任独立旅政委兼渑池县委书记,张君英任副县长主持渑池县政府工作。
张君英在渑池县工作期间,大力发动群众,搞赎地斗争。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动用公物。当时,渑池县政府驻在上官庄村,张君英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张君英觉察到上官子平有些不正常,有叛变的迹象,第一时间与渑池县委副书记、县农会主席安道平一起找到王舟平,告诉他,上官子平靠不住,思想与行动值得怀疑,要出问题。
王舟平不听,并说上官子平不是那种人。后来,张君英又与陈冰之一起去找王舟平,说上官子平有叛变的迹象。王舟平还是不重视。
除向地委汇报情况外,张君英还积极做应变的准备。
他请求公安处发十几支枪,积极建立自己的武装,以防发生意外。
他还找到八路军洛阳情报处处长张自强,通报渑池县的情况,并要求支援枪支。
由于当时张自强手中无枪,准备次日给张君英送去,可是当晚便发生了上官子平叛变的事件。
1945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晚上,圆而皎洁的月亮已经升起,张君英在县政府驻地上官庄村南场给群众开会时说:“近来情况不正常,夜里如有枪响,你们就在屋子里不要出门。”
散会后,张君英回到屋里,点上油灯,由一名警卫陪着办公,一个小时后,上官子平指挥独立第七旅发动了叛变。
叛匪首先包围了县政府驻地上官庄村,突袭了县政府,看到张君英正在屋里办公,他们对着窗子向屋里开枪,张君英和警卫在屋内开枪还击。
终因寡不敌众,张君英与警卫一起壮烈牺牲,年仅32岁。
上官子平还指挥其爪牙张荫曾、林凤云带领叛匪在耿村把县委书记王舟平等人捆绑起来。
王舟平知道他们已叛变,要求给叛军讲话,说明形势,张荫曾不允。
后来,王舟平等人被乱刀残害于耿村。
此次事变中遇难的还有独立第七旅副旅长汪德清等党、政、军干部42人。
事变发生后,上官庄村的群众万分悲痛,对叛匪恨之入骨,他们擦干眼泪,自发地将同志们的遗体成殓。
据上官庄村村民讲:“当时,上官庄村东边有一条深沟,沟半坡有个破洞,群众在那里放了7口喜棺,张君英烈士的遗体成殓在其中的一口喜棺中。”
之后,叛匪曾在上官庄村搜寻张君英等烈士的遗体,企图毁尸灭迹,但由于上官庄村的群众推说不知,叛匪终未得逞。
上官子平的叛变,给我军和根据地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与破坏。事变首先从渑池县开始,后来波及陕县、洛宁二县。
由于地方势力相继暴动,土匪乘机捣乱,日伪军四面进攻,一个月之内,我党干部被残杀一百多人,抗日武装损失两千多人,豫西根据地的工作遭到严重挫折。
这次事变史称“豫西事变”。
豫西事变发生后,上官子平因受八路军的围剿,提心吊胆,忧劳惊恐,日夜吸毒,得了重病。
日寇投降后,在全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之际,这个罪恶昭著的反动人物,因惶惶不可终日,于1945年9月病亡,时年39岁。
1950年,渑池县镇压反革命时,将杀害张君英烈士的叛匪处决。
1950年春,渑池县人民政府在隆重召开追悼大会,将张君英烈士遗骨安葬于渑池县烈士陵园,并竖墓碑纪念。
2011年,张君英烈士的儿子张晋生曾与亲人去上官庄村瞻仰了该村东边一条深沟中的古洞,并对渑池上官庄村的父老乡亲表示衷心感谢!
考虑到1950年为张君英烈士立的墓碑经过50多年的风雨侵蚀,发生了变化,为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尊重与怀念之情,中共渑池县委、渑池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重新为张君英烈士立了一尊高约2米、宽约08米的墓碑,上书刚劲有力的魏体大字:“前渑池县长张君英纪事碑”。
张君英出身书香门第,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张君英的大伯父张玉淋原是一位私塾先生,清代中举,曾任汤阴县和陕西蓝田县知事,因对当时的官场不满而辞职,回到荥阳县教书育人。
由于教书工作成绩突出,许多学生成名成才,张玉淋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得到荥阳县县长张旭的重视,后来,张旭推荐张玉淋东渡日本深造。
回国后,张玉淋在荥阳县城办学,传播新文化,被群众誉为“荥阳县新文化创始人”。
张君英的二伯父张玉清是一位著名的养蚕、丝织强人。
张君英的父亲张玉温,排行第三,焦作福中矿务大学毕业,生前是一位矿业工程师。
张君英7岁时,因霍乱大流行,父母不幸双亡,他和5岁的弟弟张华祺全靠伯父张玉淋、伯母杨慈云抚养成人。
据张晋生介绍:1946年夏,因下大雨发水,他在家收拾东西时,曾在楼上的暗间发现了父亲张君英存放的大量书籍,其中有张玉淋留下的五经四书、诸子百家、医疗、琴谱和拳谱等。
张玉清留下的养蚕、养鸡和织布之类的书;张玉温留下的有关地质开矿、英语之类的书;以张君英留下的书最多,有唯物辩证法教程、《鲁迅文集》、《丁玲文集》等等。
由于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政治运动,这些书大部分都遗失了。
张君英的4本日记,在文革中被抄走烧掉,现在张君英留下来的只剩3件可贵物品,一是辩证唯物法教程,二是教学用的《辞源》,三是1937年张君英从太原寄回的一张照片。
2008年11月6日,《郑州晚报》刊登了一则消息:“郑州第三次文物普查又有新发现,西郊发现张君英烈士家族祠堂。”
据介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国文物普查队在郑州西郊普查时,经当地群众积极帮助,在水牛张村发现了一座建于民国期间、保存完整的张氏祠堂,而且在其家谱上还发现了张君英烈士的名字。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已为张氏祠堂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祠堂位于水牛张村北侧,现保留正房3间,其余建筑已毁;在正房的椽子上仍然清晰可见“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菊月中浣谷旦建修”的字样。
祠堂内最有价值的文物是镶嵌在后墙正中的张氏始祖牌位,这被张氏后人称为“龙碑”。
这尊“龙碑”由青石雕刻而成,十分精美。龙碑两侧为八通家谱世系碑。正房门口左侧还立有一通民国时期的《水牛张张氏宗祠碑记》碑刻。
据碑文记载,水牛张张氏家族祖上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徙于此。80岁的张广林老人指着家谱世系碑上的“华福”说:“这就是烈士张君英的名字,这里很少有人知道华福就是张君英,新中国成立前张君英每次回家,大家都叫他华福。”
张君英烈士是张氏家族历史上的闪光点,是郑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河南人民的骄傲。
张氏祠堂的发现,对研究河南省民国初期祠堂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同时,祠堂内的家族谱系碑,对研究张君英烈士家族的迁徙史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1945年5月26日,豫西二分区改编的地方武装独立第七旅旅长兼渑池县县长上官子平,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
28日、29日,陕县县政府警卫队中队长周子涛、陕渑抗日独立大队长史汉三相继叛变。
6月20日,新安黄河支队第一大队长徐秉章、第三大队长张成鑫叛变。
26日,洛宁的桂五旅旅长郭连杰、三团团长王延历叛变。
7月3日,桂五旅一团团长赵连治叛变。
那场一个多月的腥风血雨,史称“豫西事变”。
“事变”虽然很快被平息,但有130多名老八路和地方干部被叛军残酷杀害。其中,营以上干部20多人,有30多人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
震惊中共中央的“豫西事变”原因复杂,暂且不论。在这里,谨介绍被赵连治残忍杀害的9名烈士。并以此文祭奠英烈忠魂。
邬贤旺河南新县人,老红军,中共党员。1944年11月,从太岳军区随军渡过黄河,参与开辟豫西二分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5年1月,被派往独八旅(后为桂五旅)任第一团政治委员。7月3日,该团团长赵连治叛变,邬旺贤被杀害于小界乡山后村。
刘乘武籍贯、出生年月不详,老红军,中共党员。1944年冬,随军南渡黄河,参与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945年1月,任独八旅一团参谋长。赵连治叛变时,被杀害于小界乡山后村。
顾春云籍贯、出生年月不详,中共党员。1944年冬,随军南渡黄河到豫西创建抗日根据地。
1945年1月,任独八旅一团政治部主任。赵连治叛变时,被杀害于小界乡山后村。
李树德籍贯、出生年月不详,中共党员。1944年冬,随军渡过黄河参加豫西二分区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45年1月,被派往独八旅一团任三连指导员。赵连治叛变时,被杀害于小界乡山后村。
王廷柱(1919—1945)又名王相林,洛宁县河码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1945年1月,任独八旅一团一连指导员。赵连治叛变时,被杀害于小界乡山后村。
李廷琨(1915—1945)洛宁县王范镇人,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王范区委书记、宜洛区委书记。
1943年,被捕后关押在叶县集中营。1945年返回洛宁,参加李桂五游击总队。改编后,先任旅部秘书,后任一团团部秘书。赵连治叛变时,被杀害于小界乡山后村。
王生财籍贯、出生年月不详,中共党员。1944年冬,随军渡过黄河参加开辟豫西根据地的工作。
1945年1月,任第独八旅一团五连指导员。赵连治叛变时,被害于小界乡苇子山村。
李富春籍贯、出生年月不详,中共党员。1944年冬,随军来到豫西。
1945年1月,任独八旅一团七连指导员。赵连治叛变时,被杀害于小界乡石盘沟村。
杨华轩陕西省人,出生年月不详,老红军,中共党员。1944年冬,随干部队来到豫西。
1945年3月,任抗日独立大队副大队长、党总支委员。赵连治叛变后,被杀害于小界乡凹岭村。
这些简短的文字,难以描绘英烈们的鲜活人生。透过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才会看到那一颗颗对党的赤胆忠心。
团政委邬贤旺在牺牲前几天,就看出了赵连治叛变的迹象。
他对来了解情况的分区人员说:“看来(赵连治)叛变是确定的了。请转告分区首长,……如果牺牲有价值,我们就视死如归,心甘情愿。”
当七连指导员李富春向他报告赵连治要叛变时,他镇定地说:“组织上会设法扭转这种局面,你要安心带好队伍。”临危不乱,有大将风度!
团参谋长刘乘武足智多谋,也预先看出赵连治要叛变。他曾向旅首长和邬政委作过汇报,还嘱咐战友们晚上不要随意开门,要枕着砖头睡觉。万一情况有变,可把砖头当武器,多杀几个敌人。危难之际,显英雄本色!
赵连治叛变时,劝同乡王廷柱说:“共产党前途无望,只要你改变立场,即可把你放出。”
王廷柱义正词严地回答:“前途无望的正是你们这些叛徒!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这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车轮。任你千刀万剐,我革命意志永不变更!”铿锵话语,掷地有声!
李廷琨本已因故回到分区,7月3日奉命再返山后村监视赵连治的行动。他毫不犹豫,深入虎穴,与敌斗争。慷慨赴死,血溅五步!
杨华轩接到赵连治“东进凹岭”的命令,疑窦丛生。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前行。结果,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可谓“宁愿前进一步死,不肯后退半步生。”
九位英烈,九座丰碑。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生死关头,对党忠贞。面对屠刀,视死如归。英雄殒命,天地同悲。洛水呜咽哭英烈,庙山俯首悼忠魂!
两年后的1947年8月31日早晨,解放军攻克王范镇,生擒赵连治。愤怒的战士们把这个叛徒、刽子手拉出东门,枪决于延寿河桥下。
在这些殉难的烈士们中,本来也有一个叫刘丰的人,但他都奇迹般的活下来了。
简单地介绍一下刘丰,他也是河南省渑池县人,祖上世代务农,他早年间为了生活,曾加入“杆子”武装,后来所部被冯玉祥收编。
中原大战后又进入国民党第26路军,不过,1931年“宁都起义”,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
就这样,刘丰拐了一个大弯,还是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刘丰很有指挥能力,受到上级的重视,从班长干到了副连长,后来又转到后勤部队,出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科员。
抗战爆发后,刘丰曾担任山西决死一纵队42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杨家堂战斗等,可谓是战功赫赫。
话说刘丰进入独立第7旅之后,一直都非常谨慎,生怕出什么岔子。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就在1945年5月26日,独立第7旅旅长上官子平突然向八路军军政干部发难,不少干部都被他残忍杀害,而刘丰也被逮捕。
当时上官子平要处决刘丰,让警卫员将刘丰拉到外面枪毙。
这警卫员虽是杆子出身,却良心未泯,加之平时刘丰对他也不错,于是将刘丰拉到了隐蔽处,为他松绑,说:“你是一个好人,我不杀你,你快走吧。”
刘丰对他非常感激,说:“你跟着上官子平没有前途,还是跟我一起走吧!”
那警卫员摇了摇头,说道:“我要是走了,上官子平一定会派人追捕,说不定我们都走不了。”
说着,那警卫员朝天打了两枪,假装打死了刘丰,然后便大步离开了。此后,刘丰成功逃过一劫。
上官子平叛变后,紧接着又有几位意志不坚定的旅长、团长叛变,他们杀害了133名排级以上的八路军军政干部,给八路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便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豫西事变”。
“豫西事变”后,刘丰费尽千辛万苦,终于重回了太岳军区,后担任71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1旅副旅长、二野四兵团40师师长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6年的吕梁战役中,刘丰还亲手活捉了国军上将杨澄源。
建国后,刘丰担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豫西事变发生后,八路军领导第一时间调回了大批军队回去平叛,不过苦于战事胶着,一直到六月下旬八路军才真正开始强力镇压反叛区。
6月27日,郭连杰、赵连志等叛徒被围剿,郭连杰被当场击毙。
7月11日,八路军突袭上官子平等人,上官子平一众心腹被当场射杀,而上官子平本人则侥幸重伤逃脱,从此蜗居在龟山不敢冒头,并于同年9月病死。
7月19日,叛徒周子涛于段岩村被捕,且几日后被枪毙。
史汉三虽然没有被捕甚至还在秦生福麾下混了个职位,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杀。
最终,豫西事变在八路军的强劲攻势下迅速被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