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粤北会战之良口战役
第二次粤北战役又称良口之战。
第一次粤北战役日军败退后,经过整补,于1940年5月再度反扑,欲将国军主力消灭于良口地区。
安藤利吉将第18,38,104师团2万余人和第21独立飞行队(30余架飞机),以第38师团为中路,由太平,神岗出发,经从化,凤院,进犯良口;第18师团为右翼,集结于石龙,石滩;第104师团为左翼,集结于太和,新街,协同第38师团作战。
为确保粤北防区,余汉谋指挥第62,63,65军和独立第20旅等,共33万人,沿日军进攻路线,利用既设工事,阻击日军。
此役亦分为三个阶段。
1940年5月13-23日为防御阶段。
5月13日,敌第38师团先头部队400余人从神岗进犯从化街口,被第187师561团击退。
14-17日,日军700余人,在其飞机的掩护下,与第152师反复争夺,先后攻占鸡笼岗,门楼关。
18-20日,日军3000余人由鸡笼岗出发,分三路向良口方面进攻,20日日军突破李寨顶第152师阵地,占领良口。
22日,日军3000人在飞机配合下,突破横杭第152师防线,攻陷石榴花顶,23日又占望到底。
为配合第38师团作战,第104师团千余人于16日由象山,两龙向花县进犯,国军第158师474团顽强抵抗,花县失而复得。
但日军即增援2000余人,再陷花县。
5月24日-31日为争夺阶段。
鉴于日军第38师团孤军深入良口地区,余汉谋决定在良口组织反攻。以第62,63,65军在良口西,南,北同时出击。各部于24日黄昏开始反攻。
27-31日,双方在良口附近形成拉锯战。
6月1-12日为追击阶段。
国军连日反攻,虽未将敌击溃,但日军第38师团深入良口西北山区后,补给困难。
因此,余汉谋决心集中第62,63,65军主力,继续反攻。
结果,6月1日,第187师收复陈围,黄围,第158师攻克花县。
2日,第187师推进至百鸟湖附近,第152,153师克复望到底,围脑顶,分水坳,第186师收复石榴花顶。
至3日,安藤利吉根据第38师团深入良口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的情况,令该师团撤至从化,第18,104师团分别撤回增城,新街。
同日,日军分路开始南撤。国军全线反击,先后收复良口,派潭,麻村,和睦迳等地,日军向神岗撤退。
12日,恢复战前双方阵地原态势。
此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记载,日军亡251名,伤548名。
而第4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记载,国军亡3068名,伤2225,失踪330名。
两次粤北会战,日军都没有占到便宜,反而狼狈败退。
这着实令余汉谋一雪前耻。
那么,余汉谋为何能达到如此目的,重创日军呢!
有人坦言,这与余汉谋愿意容纳共产党有很大的关系。
有资料显示,抗战中,共产党员之加入余汉谋的部队,主要是出于余汉谋等人的主动引进和吸纳。
抗战爆发,中共广东省委1提出“到军队、自卫团中去”,发挥共产党的作用。
抗战爆发后,余汉谋要求增强军事力量,振兴部队,激励士气,以尽抗日守土之责。他希望在广东的抗日、新进青年中寻求支持者。
当时广东共产党组织虽未公开,但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到处都有共产党人活动的身影。党领导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拥有一万多名队员,在各种抗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余汉谋清楚这些人,愿意起用这些人,希望将这些人引进他的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遵照中共中央“最普遍地推动友党友军进步”的方针,广东省委乃在党内提出“到军队、自卫团中去”的口号,决定派党员和进步青年到余汉谋部工作。
中共党员到余汉谋部工作,早在余汉谋担任四路军总司令时就开始了。
1937年10月四路军看护干部训练班(护干班)成立,李守纯(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西江特委书记)、李云等奉省委之命到护干班工作。
该班后改编为广东省赈济委员会救济总队,在总队部的13名视察员中,有10名是共产党员。先后加入护干班、救济总队的共产党员,目前可以列出姓名的有78人。
1938年6月,第四战区政治部成立,左恭任政治部主任秘书。广东省委派党员尚仲衣(留美博士,中山大学教授,1939年初入党)、石辟澜(1936年入党,全国救国会执委)、孙大光、刘向东、司马文森、郁风、黄新波等,到政治部第三组工作,尚仲衣任上校组长。
省委安排了一批党员投考四战区政治大队(四政大),开始时有12名党员被录取,后增加到29人,占全队人数的一半。
还派区梦觉等到四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并发动各地党员及抗日青年参加“动委会”所设之“战时工作队”。
1938年10月,日军进攻广州。第四路军护干班急赴增城,参加抗击日军,50多名队员英勇牺牲在战地上,当中有共产党员、区队长黄金龙等。
在这一战役中,余汉谋部之151师被日军击溃,师长莫希德被撤查,部队于战事结束后集中新丰整训。
“四政大”部分队员奉命到该师参加整训工作。他们向部队讲解抗战形势,与官兵广交朋友,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内部关系和军民关系,因而有效地恢复和增强了151师的战斗力,使之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粤北会战。
广州失守后,余汉谋退守粤北,因失败而备受各方责难。为洗刷作战不力的耻辱,他决心厉行整军,组建政工总队,举办政工干部训练班,以期通过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途径而振兴第十二集团军。
余汉谋此时曾经向八路军驻粤办事处主任云广英提出,请给他输送一些“有能力”的人才,以“帮助他整顿部队、训练干部”。
广东省委于是决定“大量帮助之”,派中共党员廖锦涛(曾任中共澳门工委委员)、陈中夫(“抗大”学员)、陈长源率200多名党员,并发动600多名进步青年加入政工总队。
四政大队员也集中参与组建政工总队。当时应邀到“十二集”2工作的还有不少第三党(农工民主党前身)和非党人士。
1939年3月,政工总队训练班在翁源开学,这可以称得上是一所由各抗日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合作举办的抗日干部学校。
共产党员在政训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任训育室干事,有的任各中队指导员,大多数为政训班的骨干。
他们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尊师守纪,处处起模范作用。
中共党员、特别区队指导员李见心曾到延安学习过,他大力宣传“抗大”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因此被写到政训班的墙壁上。
廖锦涛等人还到澳门、香港,将大批抗日青年带到政工总队,为“十二集”增添了新生力量。
这个班共办了8个月,一支生龙活虎的抗日政工队伍在这里诞生。
政训班结业之后,政工队员被分派“十二集”所属各师、旅、团,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其中可以列出名单的共产党员共有260多名。
他们将中共的军队政治工作的新风引进了“十二集”,通过一系列艰苦深入的工作,努力坚定部队的抗日信心,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振作官兵的精神面貌。
同时还开展了深入的群众工作,在各地建立“军民合作站”,为适应对日作战的需要而将群众组织起来,使之在战时主动配合作战。
1939年底和1940年夏,日军两次进攻粤北,“十二集”各部奋起抗击。政工队员纷纷走上第一线,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或在阵地上鼓舞士气,或协助官长指挥作战。
中共党员、157师政工队员陈兆佳在第一次粤北会战中英勇牺牲。中共党员、152师政工队员姜渭康,在从化良口的一次狙击战中炸伤了三名日军,完成了掩护部队撤出阵地的任务,自己则负了重伤。
当年政工总队的《队报》发表了《敬礼!姜渭康同志》一文,赞扬了他英勇打击日军的事迹。当时受到表扬的中共党员还有伍兆辉、陈学勤、许暄广等。
“十二集”官兵曾经充分肯定和赞扬政工总队的成绩。
参加过粤北大战的186师某团团长黄植虞说:当年在部队的中共党员“无论在平时和战时,都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地忘我工作,在提高官兵的抗战情绪和取得这次战斗胜利中,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余汉谋甚至表示:只要这些政工队员愿带兵,可给他们当连、排长。
为此,余汉谋还于1940年2月为中共党员廖锦涛、李信、张钊出具“证书”,称赞廖、李、张等“到部队服务以来努力尽责殊堪嘉许”。
由于在粤北的两次对日作战中显示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威力,十二集团军决定扩大政工总队,于1940年秋又招收了数百名青年,在始兴县东湖坪再办政训班。
于是又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了其中的工作。在第七战区政治部和政治大队,也有共产党员参与。
然而,不久却发生了皖南事变,顽固派在粤北也掀起了反共逆流,于1941年夏逮捕了廖锦涛等,并迫害致死。
但这些事情与余汉谋有无关系?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按照余汉谋的做派,他不可能前后反差太大。廖锦涛是余汉谋亲自请进去的,并且还特地发了褒奖证书,肯定了廖锦涛的工作业绩。
但是有人知道,抓捕廖锦涛三人的时候,宪兵们却是拿着余汉谋亲自签发的密令行事的。
个中曲直到底怎样,只有当事者本人知道。
不过,抗日时期共产党员加入余汉谋部队,在其中推动和参加抗日战争,前后介入的人数不少,涉及的部队较多,坚持的时间也较长,在抗日战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故从全民族抗战的眼光看,这一段历史是有意义的。
虽然当中有曲折,发生过反共逆流,但当事者双方在民族危难到来时积极谋求合作、想方设法打通合作渠道的行为,是有益于历史的发展进步的;他们当时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英勇抗日的精神是应当肯定的。
封天宇到粤北来组织训练,正赶上了这样一个微妙时期。
豹子突击队一行十一人到达韶关,余汉谋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心。
封天宇是余汉谋的救命恩人,他对封天宇的到来非常热情。但是他对封天宇提出的要求却有点犹豫,这让封天宇觉察出来了。
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皖南事变”,封天宇不想在韶关呆了。他当即带着豹子突击队到了粵赣边界的油山地区,在那里驻扎下来了。
油山地区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分局所在地,新四军组建后,这一地区的游击队都改编成新四军开赴前线了。
但这一地区仍有地方党组织活动。封天宇到达油山地区,即与这里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封天宇和他的特战队(豹子突击队的前身)很长一段时间活动在油山地区,尤其是那年营救分局领导人的行动。
当地的党组织负责人李绍沧和郭洪俦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他们都认识封天宇。听到封天宇是带着人马到这里来集训,高兴得不得了。
“封队长,日本人占了广州后,我们地方党组织曾经组织青年骨干参加东江纵队,打击日本侵略者。我们年纪大了,没机会打日本了,你们年青人可要多为我们消灭几个日本鬼子呀!”李绍沧说。
郭洪俦也说:“是呀,封队长,听说粤军的部队就在粤北打日本鬼子,我的手也痒痒了。要不是年纪大了,我真想去会会那些怪物日本人呐!”
封天宇就说:“两位大叔请放心,打小日本么那用得您们出手,我和我的弟兄们替您们包了。”
由于得到当地党组织的帮助,封天宇的训练便很顺利的开展起来了。
然而想不到的是,豹子突击队在油山训练尚不到三个月,南方工委就出事了。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负责广东战事防御的国民党粤军将领余汉谋受到各界人士指责。
蒋介石原本就对地方军长官持不信任态度,他便以失职为借口免去余汉谋第四战区代司令职务,余所率领的62军、63军、65军等被编为第十二集团军,司令部设在翁源县三华区,同时决定成立政工总队。
中共广东省委巧妙利用这一契机,派出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安插到第十二集团军政工总队。政工总队隶属于驻南浦的军官补训团,总队下设2个大队7个中队,每个中队设中队长、政治指导员。
广东省委在政工总队秘密成立了中共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廖锦涛,委员陈中夫、陈长源。
政工总队成立后,便在翁源县香泉水举办训练班。
这些政工队员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方面是军民合作站的成员,负责抬担架,抢救伤员,运送物资。
另一方面又是宣传员,利用休息时间演出抗战话剧,做军官和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为粤北会战大捷作出很大的贡献。
通过两次粤北会战,政工总队认识到举办训练班的重大作用,故1940年夏,决定再次举办训练班。
因为始兴当时是大后方,第十二集团军部队家属很多安置在韶关和始兴,故将训练班设在距离始兴县城三四公里远的东湖坪曾家祠3。
东湖坪训练班自1940夏至1941年夏,共办了3期培训班。
东湖坪训练班有一个大队两个中队,有中共党员几十人,成立了党总支,陈中夫任书记,隶属关系受广东省委青年部直接领导。
因为东湖坪训练班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共产党手里,故其训练内容基本上和香泉水训练班一样,办成了类似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校,有抗战内容的标语、口号,可以高唱《太行山上》《延安颂》等抗战歌曲。
在该队中共总支推动下,训练班经常派出宣传队到各圩镇进行抗日宣传。当时仍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上层对于东湖坪训练班公开宣传共产党的政策,高唱歌颂共产党的歌曲,心里是很不痛快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磨擦已达到白热化。粤北省委顾及政工总队内地下党的安危,派人通知东湖坪训练班党总支成员,国民党到处抓人,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宣传马列主义和新民主主义论。
6月,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在部队中“清党”,而这时,余汉谋升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总部从翁源迁到韶关。
政工总队因在第十二集团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引起了重庆方面的注意,派特务到政工总队实施秘密调查。
政工总队中共工委书记廖锦涛被特务抓了起来押回韶关总部,不久廖遇害。
廖锦涛事件后,东湖坪训练班第三期培训班仅办了10天便宣告结束。其所在的中共党员也分赴各地去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南方局未成立前为广东省委。
注2“第十二集团军”的简称。
注3第十二集团军政工总队东湖坪训练班设在太平镇东湖坪西面的曾氏宗祠,该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宗祠南北面阔26米,东西进深79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整体布局为前、中、后三进两天井及左右各带跨院的客家民居建筑,现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