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刘少奇返回延安①
1942年,中央决定让在华中地区主持工作的刘少奇返回延安。
从华中到延安,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行程多达1500公里,而且还需要穿过100多道敌人的封锁线。
毛主席对刘少奇的这段艰难行程自然是非常的关心,早在出发之前,毛主席就向陈毅发出电报:“少奇返延,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必须保证安全。”
仅仅一周之后,毛主席还是不放心,再度向陈毅发电强调:“护卫少奇的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有得力干部为骨干,须加挑选与训练。”
刘少志对我党我军的重要程度陈毅自然明白,又有毛主席的这两道命令,当然不敢有所闪失。
为了全力保障刘少奇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陈毅精心挑选了一百位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警卫班,让他们乔装打扮成老百姓,一路上暗中保护刘少奇。
1942年3月19日,刘少奇离开华中。
仅仅两天之后,还是觉得不够安全的毛主席又给在华北前线指挥的副总司令彭德怀发电报,要求他立刻派人调查华中到华北的沿路安全情况,并且发电给刘少奇延缓出发日期(当时毛主席还不知道刘少奇已经启程)。
一星期之后,毛主席又把彭德怀关于沿途敌情的电报转发给刘少奇,并且强调一定要确认路上有安全保障再出发。
刘少奇的这一趟行程会路过山东,山东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重要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当时山东的工作却存在不少的问题。
为此,中央委托刘少奇抵达山东之后,全权指挥山东的工作并处理山东的问题。
当时,中央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说:“你们之间的争论,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去山东和你们商讨解决,请你们先行准备总结出山东工作的一切必要材料。”
1942年4月中旬,刘少奇抵达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驻地。
刘少奇到达之后,立刻展开了工作,多次与中央山东分局以及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主要负责同志朱瑞、陈光、罗荣桓等同志谈话,深入干部、群众之中调查访问,还查阅研究了山东分局的有关材料。
刘少奇的到来令山东问题得以迅速地解决,也令党在山东的工作焕然一新。
刘少奇在山东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工作,基本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任务,本应该再次启程。
但是,毛主席出于对刘少奇安全保障考虑,再次发来了电报让刘少奇暂缓出发。
毛主席说:“因沿途通过无保障,山东又缺乏统筹之人,故你不宜西进亦不宜南返,以中央全权代表资格长驻一一五师,指挥整个山东及华中党政军全局似较适宜。”
于是,刘少奇又在山东停留了一个月,直至七月份,他再度打算向西北出发。
毛主席得到消息后,再度发来电报,令其以安全为重:“我们很望你来延并参加七大,只因路上很不安全,故不可冒险……你的行动,以安全为第一,工作为第二。”
1942年10月1日,在刘少奇的全面主持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作出《关于抗战四年来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这份报告宣告了刘少奇彻底解决了山东的所有问题,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山东的工作就此告一段落,圆满完成任务的刘少奇告别了山东的同志们再度启程。
毛主席对刘少奇离开山东之后的安全情况十分的关心。
在他安全抵达一二九师师部驻地时,毛主席又一次发来电报说:“安抵一二九师无限欣慰,望休息短期后来延,并对华北工作加以考察。关于最近时局情况我有电至总部可所阅。来延路上安全保障,请商刘邓作周密部署。”
1942年10月16日,刘少奇在一二九师师部短暂停留之后,又踏上了征程,他即将穿越敌人封锁极为严密的白圭至晋城铁路时,毛主席特意通知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和晋绥军区负责人林枫、周士第、甘泗琪等同志:“少奇同志路过,你们派人接护时须非常小心机密,不要张扬,但要谨慎敏捷。”
就这样,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路关怀之下,刘少奇终于在1942年12月底返回了延安。
这一路,刘少奇历时9个多月,沿途指挥和考察了山东与华北的工作,穿越了敌人的100多道封锁线,行程高达1500多公里,体现了刘少奇高超的才能与勇气。
毛主席虽然不在刘少奇身边,但是心却始终陪伴在他左右,一路发电报护送他,直至安全抵达延安。
1942年3月19日至12月30日,刘少奇根据中央要求从华中苏北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
这是刘少奇生平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干部护送和秘密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
刘少奇此次返回延安之行,正值日军在华北战场“扫荡”的严酷时期,当时相当一部分抗日根据地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党在信息传递、物资运送、人员流通方面亦遭受阻碍。
此时返回延安,不仅需要跨越数条日军重点保护及严密封锁的铁路线,还需要在敌占区长距离穿行,危险性可想而知。
目前学术界对刘少奇从苏北返回延安的具体过程研究不多,本章拟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对此进行较为详细考察。
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离开延安前往华中,落实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打开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经过艰苦努力,至1941年秋天,华中地区的抗战形势已经发生大的转变,“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已基本完成。
1941年10月3日,经中央讨论并决定,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希望他返回延安:“中央决定刘少奇来延安一次,并望能参加七大。何时可以动身盼告。”
此时刘少奇身在华中,由于工作不能中断,且没有合适的继任者接替,无法立即启程返回延安,因此,刘少奇回电请中央考虑能否暂缓返回。
10月11日,毛主席复电再次表示希望刘少奇参加党的七大,后即留在延安指挥华中,行期可推迟。
1942年1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对华中局作出人事调整,并要求刘少奇返回延安。
次日,中共中央发出电报通知:“中央决定少奇同志回延安参加七次大会”,“望少奇同志即将工作交代,携带电台,动身回延。何日可起程,望告”。
中共中央前后两次“催促”,返回延安已经不容再拖,刘少奇决定在华中局扩大会议结束后即刻起程。
2月12日,刘少奇把准备返延计划电告毛主席。次日收到毛主席回电:“少奇返延,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
此时,敌后战场形势甚为严峻,刘少奇返延行程充满危险。
2月20日,毛主席再次致电刘少奇和华中局:“护卫少奇的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有得力干部为骨干。”
同时,毛主席还要求彭德怀等对刘少奇返回延安的路线和沿途情况提前进行调查。
3月13日,毛主席电告刘少奇:“我们正在调查由华中到华北道路上敌人封锁线的情形、安全保证的程度,俟得复电即行转告。望你等候这一复电。”
3月21日,毛主席收到彭德怀的复电后,立即转发刘少奇并附言“兹将彭电转上,你看此种情形有安全之保障否”,“必须路上有安全保障才能启程”。
但是,刘少奇并没有等待毛主席3月21日的复电,在3月19日已从苏北阜宁单家港(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单家港村)出发。
他急于启程的原因是:毛主席要他在回延安途中,帮助解决山东军政领导人之间的一些分歧。因此,刘少奇返回延安时的路线必经山东。
刘少奇返回延安途中到达的第一站是淮北区党委所在地周村(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小胡庄和陈圩村一带)。
刘少奇在到达周村之后稍作停留。一方面,由于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参加1942年2月15日至3月5日的华中局扩大会议,因此刘少奇和“淮北区负责人邓子恢、彭雪枫、金明、刘震等”进行了交流,并传达了华中局扩大会议的精神。
另一方面,由于随后的行程是过陇海铁路进入鲁南地区并到达115师师部驻地,距离较远,需要提前调查与妥善部署。要挑选可靠的交通员担任护送任务,以及安排足够的武装力量在封锁线附近集结为过路提供安全保障。
安排妥当之后,刘少奇在3月底出发奔赴陇海铁路线。
“越过陇海路达到山东根据地,全程约三百华里”,路线上有盐河和陇海铁路两道日军重点把守的封锁线。
在过路时,武装交通队主要负责监视、封锁过路点附近的日伪据点,可靠的交通员全程负责引路,沿途各个干线交通站点负责全程监控周边日伪动向,做到及时汇报、准确预警。
淮海区党委下属交通总站站长李钧天具体负责刘少奇从淮海地区到山东的护送任务,区党委交通科副科长胡干之率盐河武装交通队监视盐河线上的敌人活动,东海县交通站站长率陇海路武装交通队监视陇海路上的牛山敌据点日伪警特的活动,两名交通员跟随刘少奇的卫队引路。
刘少奇从周村出发,基本是白天休息,夜晚行进,有时骑马,有时步行。第三天,来到了陇海铁路,翻过铁路再走20多里,就是八路军的鲁南根据地,此时已相对安全。
4月初,刘少奇到达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山东临沭朱樊村(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朱范村)。
刘少奇在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驻地约停留了4个月,既是为了帮助山东抗日根据地解决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有关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6月1日,毛主席曾致电刘少奇:“因沿途通过无保障,山东又缺乏统筹之人,故你不宜西进亦不宜南返,以中央全权代表资格长驻一一五师,指挥整个山东及华中党政军全局似较适宜。”
能否继续返回延安一时未知。7月下旬,相对安全的交通线逐步恢复与建立后,刘少奇一行人员“从朱樊出发,渡过沭河、沂河,经临沂、费县、滕县、峄县地区到达枣庄西南小北庄”,等待鲁南军区随后的护送。
鲁南铁道游击队负责护送刘少奇过津浦铁路线和微山湖。接到护送命令后,游击队政委杜季伟、大队长刘金山、副大队长王志胜以及几名护送队员到达鲁南军区所在地埠阳村(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下村乡埠阳村)。
杜季伟和刘金山制订了详细的过路计划,向鲁南军区汇报获批后,即刻接护刘少奇一行出发。
为确保行进安全,先后派出了由115师教导2旅旅长曾国华“带领的一个侦察排”和杜季伟“带领的七八个游击队员打前站”,刘金山和王志胜“带领两个中队长、两个指导员和十几个队员,保护少奇同志及他的工作人员跟在后面,大约保持三四华里的距离”。
他们在天黑后启程出发,破晓之时到达津浦铁路附近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庄暂作停留。
因白天不宜过路,护送队在此暂作休整并侦察津浦铁路线两侧日伪活动情况,为过路作准备。
这种前后两部分行的方式,是人员护送的基本规则,如有情况,前部发出信号,后部被护送人员或选择隐蔽,或及时隐藏随身重要文件、身份证明等,以避免损失。
经过侦察并分析情报,“铁道游击队决定把穿越铁路的地点选择在从临城(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引者注)到沙沟(今薛城区沙沟镇——引者注)之间的干沙河处。这里有一个涵洞从铁路下穿过,暴露的可能性比在路面上通过要小”。
在过路当日,整个护送队伍各负其责。
首先,由王志胜事先勘察护送的路线,带领警卫员杨家成和1名短枪队队员,赶赴距离过路地点最近的日伪据点,与据点里的伪军队长取得联系,送上“礼物”并告知当晚山里有几个朋友要过路。
做通伪军的工作后,留下1名人员负责监视据点,王志胜赶赴会合地点。
天黑后,侦察排和长枪队率先启程,选择合适位置,对过路处附近的炮楼、据点方向和连接村镇的道路实施监视和警戒。
一切就位后,刘少奇一行向过路地点行进,按照计划的路线,穿过涵洞成功通过津浦铁路,奔赴微山湖。
过微山湖时,整个队伍分乘3条船,进入湖中芦苇荡内暂时隐蔽。由于日军正在湖西地区进行“扫荡”,“刘少奇等在微山湖中心一条小船上停留一个多星期”。
情况有所好转后,湖西军分区迅速安排曾国华和沛滕大队政委李明及7条船只与刘少奇一行接洽,帮助他们在微山湖与邵阳湖连接处涉过浅水滩上岸。
后由湖西军分区骑兵连护送,到达“山东分局领导下的湖西地委驻地单县”,安全通过微山湖。
在湖西,刘少奇听取了湖西地委的工作汇报,并作出相关指示。
停留数日后,8月中旬,离开湖西地区,经鲁西南,前往冀鲁豫。湖西军分区选派鹿合成为向导,并配备骑兵连护送刘少奇穿过湖西地区。
鹿合成是一位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的交通员,对于行进路线、沿途地形以及当地日伪活动规律极为熟悉。
经过几天的行程,刘少奇一行到达范县,安全抵达冀鲁豫。刘少奇在区党委驻地听取了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张霖之、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行署主任晁哲甫的工作汇报,并对当时冀南、鲁西北灾荒情况作出指示。
随后,他们继续行进,抵达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井店镇杨河道村),准备通过平汉铁路线进入太行根据地。
1942年4月至8月,日军对冀东、冀中、冀南、晋冀豫、鲁东、鲁中等地多次发动规模大小不等的“扫荡”。
在日军持续“扫荡”中,党的不少交通站点遭到破坏或是暂停使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