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鲜血铸成的雕塑
郭国言(1913~194229)湖北黄陂人,时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的郭国言,1942年2月9日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年29岁。
1942年2月29日黎明,纠集在武乡县蟠龙一带的4000多日伪军疯狂地向大有镇猛扑过来。
为阻击敌人的侵袭,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时任决死三纵队副司令员的郭国言将军率领全体指战员,分三路进行阻击。
他亲自指挥的一路部队在西岗头桃树顶埋伏。
上午11点左右,战斗开始了。炮火中,年仅29岁的郭国言将军穿行于阵地间,指挥战士们奋勇冲杀。
凶恶的敌人几次发动猛烈进攻,都被战士们用手榴弹压了回去。几经反复,敌人仍不能前进一步。
战斗进行到黄昏,急躁的敌人已经恼羞成怒,开始用大炮狂轰乱炸。我方阵地上瞬间硝烟弥漫,弹片横飞。
郭国言将军一面沉着冷静地指挥战士们作战,一面观察敌情伺机转移。
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呼啸着在郭将军的身旁爆炸了,他倒在了阵地前,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太行山巅。
其实跟他在一起指挥的不止他一人,然而,郭國言的运气确实差了点,那炮弹就像是看中了他似的。
郭国言一共七次负伤,可以说七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严重的一次是丢了一条腿,还是医生医术高明,腿保住了,但却成了残痎,成了有名的瘸子司令。
但是这次,死神又一次找到他,他这个八路军司令,被炮弹命中,他的上级刚走躲过,而接替他的成开国中将。
对于运气一说,真的有点太笼统,专业解释就是某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微小、随机性强、无法计算且不可控制的情况下,事件结果产生后恰好与某人的猜想或个人情况决定一致,并且在现实中发生一般为不可思议或完全不可能存在的背景下发生的事件。
郭国言的运气就太差了。他这个八路军军分区司令指挥作战,被一发炮弹命中,当即壮烈牺牲。
可是就在前一分钟,他的上级和他是在一起的,刚刚走就来了一发炮弹,不得不说他的这个上级运气真是好到了极点。
郭国言牺牲后,由他的副手接替他的位置,后来成了开国中将。
和他在一起的上级是谁呢?他就是后来的著名外交家黄镇1。
1942年,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黄镇来到了太行第三军分区,与官兵并肩作战。
2月,日军出动2万余兵力对太行、太岳军区进行“扫荡”,由于情报及时各分区都提前转移。
日军扑空后,掉过头来,向和顺县、辽县等地进行扫荡。
2月9日拂晓,三分区得到情报,敌人在蟠龙集结重兵,准备向大有镇撤退,黄镇和三分区司令员郭国言决定带第7团去大有镇附近设伏,副司令员刘昌毅带第8团去打蟠龙。
其实,这次第三军分区小瞧了日军,日军是假装撤退,用计引出八路军主力。
郭国言率领第7团刚到大有镇,还没进入预伏阵地,日军就发现了他们,大战就这样拉开序幕。
郭国言也知道陷入了险地,危急时刻,他立刻指挥部队占领了大有镇南侧高地,希望占据有利位置摆脱险境。
蟠龙镇的日军得知八路军出现在大有镇附近,立即出兵扑来,结果,与刚到蟠龙的刘昌毅8团不期而遇,也立刻交上了火。
黄镇与郭国言一起指挥部队作战,没多久,分区政治部派来一人,请黄镇去研究事情。
黄镇刚走下两道土梁,就听到身后一声爆炸,接着便听到有人高喊“郭司令员”。
原来日军发现了郭国言指挥部的位置,然后一发炮弹打过来,郭国言被一块弹片击中胸部,当场牺牲,年仅29岁。
就差了一分钟,黄镇与死神擦肩而过。事后黄镇一了解,当初分区政治部叫他去研究事情,其实也不是什么要事。
然而就这样,黄镇躲过了一劫。
郭国言牺牲后,师部命令由刘昌毅代理三分区司令员。而刘昌毅后来成为开国中将,有人说,如果郭国言不牺牲,最少也是个开国中将。
所以呀,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的一生运气还是很关键的。
英雄遽逝,惟有遗憾与怀念留存。让我们还是来详细了解一下郭国言烈士吧!
走进武乡县大有镇大有村———来到郭国言将军献身守护的地方,记者看到,这个近千人的村庄四面环山。
在树木的掩映下,村子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脚下、山腰上,透露出一份静谧与安详。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南的泰山顶,这里矗立着纪念郭国言和彭光2两位烈士的“大有阻击战纪念碑”。
据村干部介绍,当年立碑用的是风化石,因为年月久远,已经损毁了。
2003年,大有村村民集资近5万元钱,专门用青石做料,模仿原来纪念碑撰文雕刻了新的“大有阻击战纪念碑”,还计划修建纪念亭来缅怀先烈,并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泰山顶上,村干部指着对面山上的一棵柳树告诉记者:“那就是郭国言将军牺牲的地方,叫桃树顶。”
“当时,郭将军率领的军队就战斗在那个山顶上,而立碑这里(所站立的地方)是村前,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英雄牺牲的地方!”
1950年,郭国言将军的遗骨迁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新的纪念碑立在村前人们经常能看到的地方就是个明证,这表达着村里人对先烈的崇敬,也表明后人将时刻铭记英烈的献身精神。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当年作为民兵参加“大有阻击战”的两位老人———85岁的郁有柱和82岁的董效先。
当时,他们负责后勤工作,抬担架救伤员等。
据老人回忆,虽然他们没有和郭国言将军直接接触过,但“认识郭将军”,在他们的印象中,郭将军“那时20多岁,是个大个子,很英武!”
郁有柱老人当年是村里的武装主任,领导403个民兵搞后勤,救伤员,还曾引部队侦察当地的地形。
“我当时目睹了郭国言将军被炮弹击中的情形,”郁老表情凝重,“炮弹打中了他的身体,整个人就炸开了……”
据郁老讲述,当时战士和民兵都埋伏在沟里,郭将军是起身观察敌情时,突然被炮弹击中的。
为追悼这位年轻英勇的将军,太行第三军分区、太行第三专署及武乡县抗日政府在横岭寺召开了公祭大会,安葬郭国言烈士,并立碑勒石纪念这位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将军。
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加了公祭大会,他们称赞郭国言为“模范的布尔塞维克,最忠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
他是为民族解放、为保卫边区而牺牲的,“为国尽忠牺牲奋斗是中华民族无上的美德。”3郭国言将军之所以获得人们的爱戴和极高的赞誉,不仅因为他忠于民族解放事业,更因为他出色的才能和平易近人的品质。
郭国言将军1913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29年,郭国言抱着远大的革命宏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独立一师三团三营九连,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31年,年仅18岁的郭国言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色根据地的白色恐怖中,他出生入死,浴血战斗。
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后,他跟随主力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红军部队里,他历任连长、指导员、营长等职,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9月,郭国言随八路军总部、第129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任第129师386旅772团2营营长4。
1938年9月,任772团副团长。
1939年7月,升任772团团长。
1941年,调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副司令员。
每次战斗,郭国言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八路军总部、129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每次战斗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曾指挥过数百次战斗,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敌人。
战斗中,先后七次有弹片侵入他的身体,使他右腿致残,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胆识,坚持战斗在保卫民族的最前线。
身为出色的指挥员,他从没半点骄傲自满,一直谦和、虚心,虽出身工农家庭,却具有知识分子的面貌。
他对战士关怀备至,经常深入战士的生活,与战友的关系亲密而和谐。
他能在夜间战斗中,辨别战士的声音,叫出战士的名字,这曾在战士们中间传为佳话,也使他在部队的威信更加稳固。
郭国言将军用自己的鲜血,灌注起大有村村民的幸福与快乐,他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英雄的伟绩将与太行比高,武乡人民将世世代代怀念他!
1950年,郭国言的遗骨埋葬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2014年,名列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历史上花木兰竟是英雄郭国言的同乡。如今,古有花木兰,今有郭国言,他们的家乡美名远扬。
商贾云集的蔡店街南端,矗立着一尊雕塑——《红土》,是用革命先烈鲜血铸成的,上刻着“木兰精神万古长存”。
作为木兰精神的精髓——爱国,自然有郭氏家族一份荣耀,抗战英烈郭国言就是杰出的代表!
有一位叫谌建祥的词人,写了一首《沁园春·郭国言》词:
一缕忠魂,七饮碎弹,百战成钢。
止华年二九,三军勇冠;
长征万五,八路名扬。
日月擎天,江河注地,猎猎旗旌上太行。
锤镰举,望天涯孤旅,梦里家乡。
英男舍命铿锵,碧血涌、声声俱断肠。
抚泰山5勒石,功垂烈史;
蟠龙6杀寇,气荡扶桑。
枫叶殷红,松涛夜吼,代代冤仇没齿忘。
音书寄,告儿雄瞑目,贼子仓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黄镇(1909~1989),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艺术家。乳名百知,辈分为“师”,又名佩寰,学名士元。安徽桐城(今枞阳)人。1927年毕业于新华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历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和民运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89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
注2彭光1914年出生,四川省巴县人,中共党员。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冀东军区十六团副团长。1942年2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时牺牲。
注3引自刘伯承《在郭国言追悼会上的悼词》。
注4八路军129师最初的12位营长:
第129师是由红四方面军下辖的第四、第三十一军,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和独立第一团至第四团以及第十五军团的骑兵团等合编而成,由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下辖两旅4团及其他部队。
对于129师主要领导的军衔问题,我们好多人已经耳熟能详,师长刘伯承和副师长徐向前均被授予元帅军衔,参谋长倪志亮被授予中将军衔。
386旅旅长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385旅旅长王宏坤和769团团长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770团团长张才千,771团团长徐深吉被授予中将军衔,772团团长叶成焕却牺牲在战场上。那么他们麾下的12个营长在建国后都被授予什么军衔了呢?
1、769团:一营长吴荣正,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红九军的营长。抗战爆发后,吴荣正被任命为769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响堂铺伏击战、八团大战和老爷岭战斗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吴荣正担任过四野48军143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吴荣正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担任过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二营长孔庆德,山东曲阜人,孔子第73代后裔,1930年底加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孔庆德参加了红军时期的多次反围剿作战,曾担任过红4军第10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孔庆德被任命为769团2营营长,之后又相继担任过冀南军区第8旅副旅长兼第三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孔庆德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桐柏军区副司令员、58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孔庆德担任过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0年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三营长赵崇德,河南商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赵崇德参加过著名的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等红四方面军的多次战役战斗。抗战爆发后,赵崇德被任命为769团三营营长,率部参加了袭击阳明堡日军飞机的战斗,在掩护部队撤退的时候,赵崇德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2、770团:一营长卜万科,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卜万科被任命为770团一营营长,之后又相继担任过770团副团长、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四支队第10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卜万科担任过中原军区二纵十三旅副旅长,豫皖苏军区汝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卜万科担任过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59岁。
二营长滕海清,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参加过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0团二营营长,之后滕海清又担任过八路军第四纵队第5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滕海清担任过华野第2纵队6师师长、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七兵团21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滕海清担任过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三营长张德发,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抗战爆发后,张德发被任命为770团三营营长,参加了129师的多次多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张德发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23师师长,曾因个人问题被撤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病逝,享年59岁。
3、771团:一营长徐其海,安徽金寨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徐其海被任命为771团一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徐其海到东北作战,担任过45军158师副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徐其海担任过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二营长邹国厚,湖北红安人,1927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邹国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1团二营长,后来又相继担任过771团团长、新7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6分区司令员、新4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鄂豫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邹国厚担任过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河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逝世,享年91岁。
三营长吴宗先,安徽六安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1团三营营长,之后又相继担任了129师新编第四旅十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七七一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吴宗先先后担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旅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吴宗先又相继担任了空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空军第六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在济南逝世,享年78岁。
4、772团:一营长丁思林,湖北黄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务,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2团一营营长。1938年9月升任386旅新一团团长,1939年7月在与日军作战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二营长郭国言,湖北黄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在红一方面军任职,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2团二营营长,副团长、团长和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2年2月19日在大有镇和日寇战斗时不幸牺牲,年仅29岁。
三营长易良品,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先后在红11师、红31师、红91师和红93师作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易良品被任命为129师386旅772团三营营长,1940年5月冀南军区部队整编时,易良品担任新编第七旅旅长。
1941年2月冀南军区组建了第六军分区,易良品兼任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枣强与日军遭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注5泰山,山西武乡县泰山,山上有烈士纪念碑。
注6蟠龙,武乡县蟠龙乡,郭国言烈士牺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