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铁军第一师②
1944年,苏中抗日根据地经过艰苦奋斗,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日军老兵成份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控制的苏中地方仅及16多一点。
我地方武装已能独立担负打击、歼灭日伪,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主力部队随时可以用于机动作战。
1师、苏中区党委及时提出了“更顽强地坚持原地斗争和更有效地准备反攻力量“的方针。
粟裕意识到现在敌人正在作垂死挣扎,战争进行到了转折关头,作为战区的指挥员,必须正确估量形势,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地推进形势的发展。
早在1943年6月,粟裕奉命去军部驻地(淮南盱眙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便带少数参谋、测绘人员和一个连,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实地调查。
当时就特别注意到淮安、阜宁、宝应三县边界的淮宝地区,该地区是我新四军第1、第2、第3、第4师的结合部,也是日军华北65师团和华中64师团的结合部。
该地中心据点为车桥镇,位于淮安东南20公里处,拿下这一地区,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便于部队休整。
该镇驻扎日军一个小队,约40余人,伪军一个大队,约500余人。他们加高围墙,拓宽外壕,架设铁丝网,修建了53座碉堡,构成了绵密的交叉火力网。
以车桥为中心,在外围还有十几个坚固据点相拱卫。
车桥地处中心,来援方向较多,但日军两个师团部的驻地徐州、扬州,距车桥都比较远,无法及时来援,其主要增援方向来自淮安。
为此,粟裕决定调集主力第1、7、52团和苏中军区教导团及第4分区特务团等共5个多团的兵力,采取攻坚打援并举的方针,决心不惜牺牲,坚决攻占车桥,同时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
以前1师对日军打的都是游击战,这次集中5个团的兵力,还有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对日军举行这样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抗日游击战争中是没有前例的。
1944年2月下旬,1师召开兼苏中军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5个多团的兵力临时编为3个纵队,由副师长叶飞担任前线指挥。
第1纵队以1旅1团、3分区特务营即泰州独立团1个营编成,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
第2纵队以3旅7团、师炮兵大队编成,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
第3纵队以18旅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
另以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两个营组成预备队。
此外,电请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3月4日午夜,按照预定计划,3旅旅长陶勇指挥第2纵队,从南、北两个方向成冲锋队形摸向车桥土围。
5日凌晨1时50分,月光下的围墙上突然搭上几十副云梯,一阵短促的骚动中,突击队员翻上了墙头。
10分钟后,南、北数十颗信号弹飞上天空,战士们潮涌般越过了深壕。车桥战役开始了!
占领碉堡的伪军负隅顽抗,被誉为“飞将军“的6连战士陈福田,腰上别满手榴弹,背上梯子,冒着弹雨,飞身爬上碉堡顶盖,抡起十字镐挖开窟窿,将一连串的手榴弹塞进了碉堡,顽抗的敌人被消灭了。
接着,3连乘胜继续攻击伪别动大队,占领了涧河以北的街道房屋,监视小圩内的敌人。
1连向围墙上的两个碉堡发起进攻时,战士蔡心田发挥“百步穿杨“神技,飞步蹿近碉堡,1枚手榴弹凌空而起,准确地从敌枪眼里投进了碉堡,突击组冲了上去,全歼驻守伪军。
接着,他们又向伪军补充大队部发起攻击。不到1小时,1000余官兵次第攻入市镇,向街心发展。
5日上午10时,伪军补充大队驻守的两个碉堡,被3旅第7团攻占。
我军冲进屋内进行白刃战,全歼守敌,俘虏伪大队副以下80余人。11时,伪军1个中队全部投降。
下午14时许,车桥内的碉堡陆续被我占领,只剩下日军和伪军一大队部的两个小围子尚未攻克。
叶飞闻讯,立即命令:“开炮轰击!“我攻击部队以山炮、迫击炮向敌发起轰击,将敌一些大碉堡及暗堡打塌。
正当攻坚纵队围歼凭坚固守的日军之际,车桥西北的打援战斗也已打响。在芦家滩一带,1团3营构筑了阻击阵地,在阵地前沿铺设了地雷。
突击部队主力1、2营和特务营隐蔽于芦家滩以北和西北一线,待机出击。
下午15时15分,淮安来援日军240余名乘坐7辆卡车,进至周庄附近。
这天东北风大起,黄尘遮日,飞沙扑面。1团3营战斗警戒分队在周庄与敌接触后迅速撤回。
敌继续进至韩庄附近。至我阻击阵地前约500米时,3营轻重机枪猛烈开火。
敌军在慌乱中,闯入我在公路以北预设的地雷阵。触发雷、引发雷,一阵接着一阵爆炸,炸得日军血肉横飞,当场伤亡60余人。
敌后续部队不敢再沿公路前进,向我3营阵地迂回,企图绕过草荡。2营发现后,立即予以阻击,迫使日军缩回韩庄固守。
在新四军攻打车桥后,驻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的独立60大队先后在淮安集结,由大队长三泽金夫大佐统率,分批驰援车桥之敌。
不久,敌第二批增援部队约200人赶到;17时30分,第三批援敌100余人赶到;紧接着,第四批跟着到来。但由于遭我侧击,增援日军都猬集于韩庄。
黄昏时分,韩庄之敌多次偷袭我3营阵地,均被我军击退。
由1团2营和3分区特务营组成的突击部队犹如猛虎下山,分成4个突击队扑向日军。
6连首先攻入,进占韩庄西头,日军横尸60余具。4连和特务营1连分别由北、西两个方向攻入韩庄,随后5连也自东面突破,把日军截成4段,和敌人展开白刃战。
22时许,3营俘虏了一名身负重伤而又狂呼乱叫的军官,身挂银鞘指挥刀,战士们把他抬到包扎所时,已经气绝身亡。
经俘虏辨认,正是增援日军之最高指挥官三泽大佐(后被追赠为少将)。
韩庄打的激烈之时,有一部分日军由伪军淮安保安团30余人带路,趁夜暗从我军阻击阵地右翼徒涉偷渡芦苇荡,进至草荡东北,遭到我1团7连和泰州独立团1、2连的堵击。
芦苇被枪弹打得燃起了火焰,敌一部逃向三面被河道环绕的的小马庄。
晚22时许,1团1营攻击小马庄,经过反复冲杀,迫使敌人退据数间小土屋。
6日凌晨2时,新四军趁夜暗,发起最后围攻。敌援兵溃乱,四散逃窜,有的跳进芦苇淤泥里,有的窜到我打援纵队指挥所附近,被警卫员、通信员捉住。天色大明后,战士们仍在到处搜捕溃敌。“活捉鬼子呀““缴大炮啊“的痛快呼喊声此起彼伏。
此时,敌最后一批援军120余日军赶到,逼近小王庄、韩庄之线,遭到3分区特务营、1团2营拦路阻击。
敌见势不妙,立即转身逃回周庄据点,也顾不得收容在公路上的一群头发焦枯,脸面烧肿,浑身污秽的残兵,随即被我追上俘虏。
偷渡芦苇荡的30余名伪军,稀里糊涂地绕道至师指挥所附近后,也被我山炮连全部缴械。
担任曹甸、塔儿头方向的打援第3纵队,也在大施河击退了来援日军。
待援无望,6日清晨,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趁我松懈之际突围逃往淮安,车桥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共歼灭日军465人(其中击毙383人,击伤58名,俘虏24人)、伪军人483人(其中击毙212人,击伤103人,俘虏168人),合计歼敌948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新四军参战部队伤亡238人(其中牺牲53人,受伤185人),日本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松野觉参加火线喊话,英勇牺牲。
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新四军收复车桥的消息,赞扬这是“以雄厚兵力“打的一个“大歼灭战“。
第18集团军(八路军)总政治部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一书中也曾指出:“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车桥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震动了日寇,许多日军惊恐不安,悲观绝望,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不久,1师乘胜扩大战果,以多路小部队挺入车桥边区,曹甸、泾口、泾河、周庄等12市镇日伪据点全部解放,淮安、宝应方圆50多里为我控制,使整个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1944年秋,中共中央为了发展东南各省的抗日斗争和准备战略反攻,重申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新四军1师奉命担负向苏浙皖边区发展的任务。
当时本来中央要叶飞带1个主力旅渡江南下,汇合16旅,恢复6师建制,由叶飞任6师师长。
粟裕自告奋勇,请求亲率部队南进。中央改变计划,同意粟裕请求,改由叶飞留在苏中主持工作。
因此,叶飞升任1师师长。此时,18旅番号和建制撤销,另组建1分区机关。
1944年12月,粟裕率3旅旅部及第7团、苏中军区特务1、4团共7000余人及由中央、华中局、苏中区党委分别调集的各类干部300余人渡江南下。
1945年1月,抵达浙江长兴地区,与在此地区坚持斗争的16旅会合。
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以浙西的16旅、浙东纵队、南下的1师3旅依次整编为第1、2、3纵队,并组建起3个军分区,全军区实力有25000余人。
短暂休整后,苏浙军区部队即向浙西敌后继续进军。为了全力迅速向敌后进军,新四军总是力求避免同顽军纠缠和正面冲突。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想避免也避免不了,彼此的心思都十分清楚。
从1945年2月到6月,在浙西天目山地区,主要是孝丰(今安吉县丰城镇)地区,新四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自卫反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顽军。
期间,1945年4月,叶飞率1旅1团、苏中军区特务2团、江高宝独立团共6000余人组成苏中教导旅及抽调的各类干部250人第二批渡江南下,进抵浙西孝丰,改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
至此,新四军第1师番号自行取消。同一时间,1师和苏中军区部队在三垛、河口伏击日伪军大获全胜,激战1昼夜,歼敌180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240人,俘日军7人。新四军军部为苏中军区颁发了嘉奖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中军区和苏浙军区奉命立即行动,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
但形势发展很快,中央和华中局原来的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的部署,已不适应。
中央来电改变华中部署,指示“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
据此,粟裕率苏浙部队全力出击,从8月16日起在浙东、浙西、皖南、苏南,从日伪手中先后收复南汇、长兴、溧阳、金坛、溧水、句容、安吉、广德、郎溪、高淳、宜兴等县城和大小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
苏中部队也展开大反攻,先后攻占了宝应、泰兴、东台、如皋、靖江、启东、海门等县城,湖垛、丰利、白驹等100多个市镇也宣告解放。
此后,苏中部队于11月发起盐城战役,歼灭拒降伪军3000余人。
12月,发起高邮战役,歼灭拒降日军1000余人,其中生俘日军第90旅团高邮警备大队大队长岩崎大佐以下891人,歼灭伪军8000余人,胜利结束了苏中对日最后一战。
新四军1师及其前身部队自1938年到1945年,鏖战敌后7年,抗战期间共歼敌66万余人,其中包括日军7000人,伪军26万,顽军33万,自身发展到正规主力31万人、地方武装8000人。为华中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曾评价说:“我1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1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一代名将粟裕亲手带出来的1师3个旅,作风顽强,意志坚定,长于突击、穿插,擅长运动战,均为新四军军部确定的甲等作战旅,以后分别发展为三野的3个军,即第20、23、24军,苏中军区部队也整合发展为第29军。
70年后,这些部队延续保留的还有1个集团军(济南军区陆军第20集团军)和1个警卫师、1个预备役炮兵师、3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特种作战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