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愐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苏南茅山、东路地区(无锡至江阴公路以东,南京至上海铁路以北)的江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编成新四军第6师。
该师所辖第2、第3支队(由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改称)依次改称第16、第18旅,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罗忠毅任参谋长。
全师共8000余人。第6师成立后,担负坚持苏南敌后抗战,阻止国民党顽军破坏根据地的任务。
4月上旬,第16旅西返茅山恢复抗日根据地,5月,在溧阳县西北黄金山地区,击溃国民党顽军1个师的三次进攻,收复溧阳、溧水、江宁、句容地区,巩固了茅山根据地。
7月,日伪军15万余人在苏州、常熟、太仓地区实施“清乡”,第18旅迅即展开反“清乡”斗争。
8月,师部率第18旅主力转移到丹(阳)北地区。
9月,日伪军转向江阴、无锡、常熟地区进行“清乡”,第18旅在组织有力反击后,奉命北渡长江抵达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执行开辟新根据地的任务,11月划归第1师建制。
为配合东路地区反“清乡”斗争,7~11月,第16旅向句容、丹阳、武进、金坛等县境的日伪军发动进攻,先后攻克丹阳县延陵、九里镇等据点30余处。
11月28日,日伪军3000余人奔袭驻溧阳西北塘马村的第16旅旅部,第六师参谋长兼该旅旅长罗忠毅、旅政治委员廖海涛率领部队英勇阻击,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罗忠毅、廖海涛等270余名指战员牺牲。
1942年春,在谭震林主持下,第16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坚持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军地方化,加强军政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
6月,16旅挫败了日伪军3000余人对宜兴县闸口地区的“扫荡”,收复了太湖沿岸地区。
7月,16旅攻克溧水西南博望、小丹阳等日伪军据点,恢复了横山抗日根据地。
10月,第6、第1师领导机关合并,归第1师师长粟裕统一指挥,对外仍保留第6师番号。谭震林调离第6师。
年底,新四军第1师第2旅主力从苏中渡长江南下,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
1943年3月,第16旅在丹(阳)北、茅山等地区继续进行反“清乡”斗争。
4~6月,国民党顽军集中10余个团的兵力两度向溧阳、溧水地区进攻,第16旅被迫自卫反击,打退了顽军的进攻。
9月底,日伪军向苏浙皖边区发动进攻,第16旅为牵制、打击日伪军,积极向郎溪、广德、溧阳、高淳沦陷区进击,开辟了广大游击区。
1944年春,第16旅挫败日伪军4000余人对广德、郎溪地区的“扫荡”。8~10月,第16旅向日伪军发动进攻,攻入长兴县城,并攻克长兴外围据点10余处,收复溧(阳)南地区。
12月,攻克宣(城)长(兴)公路上重要据点泗安镇。
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后,第16旅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随即向苏浙皖边敌后挺进,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并在浙江省西部天目山地区,参加了对国民党顽军的三次自卫反击作战。
到全面反攻前,第1纵队主力发展到8000余人。
8月中旬,第1纵队向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展开猛烈反攻,同苏浙军区其他部队一起攻克据点100余处,收复溧阳、溧水、金坛、句容、宜兴、高淳、南汇、长兴、安吉、郎溪、广德等县城,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10月,第1纵队奉命北撤至苏中地区,后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
第6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灭日伪军16万余人。
第6师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虽然有所变化,(与第1师合并)但其基本的行动轨迹仍然可循。那么,作为它的指挥机关一一第6师师部,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僻静的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藏着一幢二层中西合璧小洋楼。
1941年,谭震林率领新四军六师一度驻扎在锡北,并将师部设在这里。
风云变幻,小洋楼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战斗岁月,传承着共产党人坚贞勇毅的伟大品格,如今被打造成具有红色内涵的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解说员王静介绍,小洋楼的原主人叫诸水本,是一个留美博士。
上世纪二十年代学成归国后,诸水本根据自己的留美经历设计并建造了这幢小洋楼。
小楼位置得天独厚,东、南、西三面是一条河,北面被几座山丘环绕。
“易守难攻、退路良多,所以谭震林才把六师师部选在这里。”
“1941年,谭震林把六师师部成立在我家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当时我虽然只有五六岁,但记得很清楚。”
诸水本的儿子诸卫今年87岁,回想起那段时光,仿佛还在眼前。
他说,当时的文工队员们教孩子们唱抗日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还有《反扫荡》《枪口对外》等歌曲。
“每隔几天的晚上,还会在我家大厅表演抗日话剧,谭司令等首长们还会抱着我和弟弟一起看节目呢!”
挺进澄锡虞地区后,谭震林贯彻“扩军建政”指示,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武装和创建抗日根据地上,整合江南东路地区各种受党影响的抗日武装。
新四军六师在苏南地区的存在和发展,遭到了日伪军的疯狂反扑。
从1941年7月开始,日伪军发动了残酷的“清乡”,六师及苏南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
谭震林号召全江南人民武装起来,顽强斗争,粉碎日伪的“清乡”运动。
1941年7月19日,新四军第六师突袭锡北水陆要冲东北塘严埭街日伪军据点,俘伪军2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取得锡北地区“反清乡”斗争的重要胜利。
在寨门村,不仅有烽火硝烟,还有鱼水情深。
1941年春,村民吴根和妻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生命垂危。谭震林知道后,当即让军医前去治疗。
军医因当时药品奇缺,说要救人很是困难,遂在回答谭司令的要求时说话吞吞吐吐。
谭司令斩钉截铁地说:“别的不谈,救人要紧,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军民一家人嘛!”
在军医的精心治疗下,吴根和妻子恢复了健康。村民们知道后都说:“东洋人杀人,新四军救人,共产党是亲人。”
前面的章节中曾经介绍过新四军六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的事迹,对罗忠毅略知一二,本章中再费笔墨,说说罗忠毅的传奇人生。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六师新任命的参谋长就是罗忠毅,他在皖南事变中及后,安全转移了2000余突围人员,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1941年1月,国民党32集团军包围了正在安徽南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新四军军部,皖南事变爆发。
皖南事变爆发时,国民党出动了八个正规师,合计八万余人包围了九千余人的新四军。
因为敌众我寡,新四军突围失败,最后关头分散突围时,只有傅秋涛率领的第一纵队突围成功,其他新四军战士有的失散,有的被国民党俘虏,也有的战死沙场。
皖南事变结束后,在组织的关怀下,1月20日,新四军完成重建。
新成立的新四军下辖七个师,其中第六师新任命了一位参谋长,此人就是罗忠毅。
值得一提的是,皖南事变后,罗忠毅还立下过一件奇功:他收编了很多新四军失散人员,多达二千余人,并且把这二千余人安全转移到苏北的新四军指挥部,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那么,罗忠毅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的结局又怎么样呢?
罗忠毅出生于1907年,湖北襄阳人。1927年7月,冯玉祥的西北军在襄阳开办了中山军事政治学校,罗忠毅投笔从戎,加入中山军校学习。
后来的中原大战,蒋介石战胜了冯玉祥,罗忠毅这支部队被收编为国民党的第二十六路军。那时罗忠毅任排长。
1931年底,蒋介石调遣罗忠毅所在的部队围剿江西中央红军,但罗忠毅所在的这支部队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
他们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在江西宁都发动了一万七千人参加的起义,史称“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后的这支部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序到,为第5军团,军团长季振同(后董振堂)。
1932年,罗忠毅加入中国共产党,屡立战功,从红军班长一路晋升到营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大部队进行了长征,罗忠毅奉命留守苏区,陆续担任了闽西南游击队第一纵队司令员以及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等职务,他留在闽西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罗忠毅的游击队也加入了新四军,罗忠毅本人则担任了新四军第二支队参谋长。
在这之后,他率领新四军第二支队参与创建了以茅山地区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同时担任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参谋长,多次粉碎日伪军对新四军江南根据地的扫荡。
抗战爆发以后,罗忠毅参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水阳镇战斗、官陡门奇袭战,以及著名的黄桥战役。
1937年,罗忠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参谋长,凭借非凡的组织指挥才能,率部在苏南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且参与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32岁的罗忠毅遇见了爱情,与一名叫柳肇珍的上海知识青年结为伉俪。
可残酷的战争,很快让他的家庭遭遇不幸,他的妻子柳肇珍于1941年的2月,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1941年,国民党派32集团军包围了新四军军部,皖南事变爆发。
经历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遭受灭顶之灾,最关键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却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
蒋介石的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很快就引起全国人民的一致讨伐,1月20日,我党宣布完成新四军重建。
皖南事变后,罗忠毅还为新四军立下一件奇功。众所周知,经历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损失惨重,很多战士也在分散突围中找不到组织,与新四军走散。
此时是罗忠毅出面,他在交通员的配合下,把新四军的撤退人员、失散人员以及皖南事变后突围成功的人员整编到一起,合计2000余人,安全转移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也因为这件奇功,1941年4月,罗忠毅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
在这之后,罗忠毅配合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挺进苏南,他们先后转战于句容、丹阳等地,歼敌四个营,击溃敌军七个营,同时还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为新四军挺进苏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六师巩固和发展了新四军苏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随着新四军在苏南地区发展壮大,苏南地区的日伪军开始多次组织“清乡”以及“扫荡”。
在日、伪、顽的夹击下,第6师的抗战处境艰难。18旅北渡长江后,16旅独撑危局,与敌人继续战斗。
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包围了新四军苏南指挥部,罗忠毅带领新四军第6师16旅同日伪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因为敌众我寡等原因,16旅很快弹尽粮绝。
子弹打完后,在罗忠毅的带领下,16旅与日伪军展开了白刃战。在白刃战过程中,罗忠毅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罗忠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享受后人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