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翱翔的雄鹰
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比较熟悉的就是由陈纳德率领的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
其实最早翱翔在中国上空抗击日寇的是另一支神秘的航空队伍,即苏联航空志愿队(又称“苏联援华空军航空队”,别称“正义之剑”)。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飞虎队”,却不清楚抗战时期的苏联航空志愿队的贡献牺牲更大。
无论是从航空队伍规模,歼敌数量,还是牺牲人数,他们都远远超过美国的“飞虎队”。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在1937年10月到1941年年底这段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来华援助作战的。
众所周知,大部分重大战役都是在这一时段爆发的,是中国军民牺牲最大,最困难的阶段。
早在1936年,国府时任空军顾问美国人陈纳德递交了一份令人沮丧的报告,中国空军名义上的500架飞机,实际能够空战的只有90架左右,而且机型多是老旧的。
这一严酷的事实,说明中国的抗战面临多么尴尬的状态。那时候中国自己无法生产,要补充飞机,只有从外国进口,打一架就少一架。
反观日本,海陆两军飞机加起来共拥有2700多架飞机,大部分都是新型号飞机,且有独立研发制造的能力,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补充。
中国空军虽然孱弱可丝毫不畏惧侵略者,一批年轻的中国精英飞行员最早投入到抗日的空战中,涌现出许多英雄,取得惊人战绩,极大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国家的优势不断凸显,战机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日本空军占据绝对优势,中日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中国空军飞行员每一次升空都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机。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空军战士都知道自己将会以殉国结局,但却仍毅然投入战斗。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三个月内,中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飞机,所有飞机加在一起只有30几架,基本丧失作战能力。
战前培养的那一批年轻优秀的飞行员,在开战的一年内,基本全部殉国。
如“四大天王”的高志航(30岁)、乐以琴(23岁)、刘粹刚(24岁)、李丹桂(24岁),还有沈崇诲(22岁,电影《无问西东》沈光耀的原型)、陈怀民(22岁)、阎海文(21岁)等。
这些为国捐躯的空军飞行员,风华正茂,大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未来。
然而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他们毅然从军,用生命和忠诚来诠释自己是炎黄子孙,捍卫祖国尊严是他们的神圣职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日双方巨大的差距,能够取得胜利的方式只有付出生命。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是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石碑上铭刻的文字。在航校的同学之间,普遍现象是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殉国。
毋庸置疑,不管是谁在知道了这些伟大的飞行员之后,都会眼眶微热,鼻子发酸,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将传至千秋万代。
中国空军在战争爆发后最惨烈的一两年内消耗殆尽,侵华日军占据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
日本军机肆无忌惮的袭扰、出击,不分昼夜地轰炸中国的大地,使中国变成了一个昏天黑地的魔窟。
日本全面侵华后,法西斯主义甚嚣尘上,西方列强采取绥靖政策,以严守中立的名义,停止向中国出售军用物资。
国军中那几个宝贵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遭受重大损失后也无法补充,因为德国迫于压力不仅停止了向中国出售武器,还撤走了在中国所有军事顾问。
抗日战争初期美英法等国给予中国的实际帮助实在是微乎其微。美国甚至还在向日本出口钢铁、橡胶和各类军用物资,侵华日军可以说是美国养肥壮大的。
而苏联则是在“七七事变”后第一个公开援助中国的国家。她提供了上亿数额的美元贷款和1200余架飞机、1300余门火炮,82辆坦克、1800余辆汽车、14000余挺机枪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石油等物资。
由于中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加上日本的压力,向其它西方国家买不到武器等军用物资,苏联的支援解决了燃眉之急。
大家也许知道,国军第200师就是由苏联援助物资组建的精锐苏械师。
苏联在人员技术方面同样提供了巨大帮助,约500名苏联军事顾问、教官和专家,对中国军队进行军事指导,整编和训练,提供作战建议,还有不少人直接参加了战斗。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共有3665人来中国支援抗战,其中就包括1091名飞行员以及2000余名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辅助人员。
前一章讲到,航空志愿队是秘密组建的,从空军抽调的优秀飞行员,大部分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空军精锐。
但是苏联为了避免刺激日本,苏联志愿队成员多使用化名,其行动严格保密,活动记载极其有限,因此其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后来的美国“飞虎队”。
苏联空军志愿队的到来,直接复活了奄奄一息的中国空军,打击了日军在华的制空权,有效遏制了日军轰炸的威胁,给中国i的天空带来一丝光明。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10月,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带队,轰炸汉口机场的日军,猝不及防的日军有60架飞机损毁,100架左右受伤,半年无法出击轰炸。
被吹捧为能够改变中途岛战役结果的海军少将冢原二四三左臂被炸残。
苏联空军志愿队还在中国建立航空供应站和飞机修理厂,并在西北地区建立航空学校和训练基地,培养飞行员和相关技术人员。
航空志愿队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25次空战,歼灭、摧毁敌机1000余架,炸沉日军各类舰船70余艘。200多名苏联飞行员在中国作战牺牲,其中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赫曼诺夫。
当年美国人的“飞虎队”来中国是当老爷的,拿着高额的工资,住豪华酒店,配备专门的厨师、佣人、司机,一个美国飞行员要好几个人伺候着。
这些飞虎队员吃饭时还要有牛肉,以至于驻地周围地区的耕牛都被吃完了。相比之下苏联人就比较务实,任劳任怨,没有那么多要求。
飞虎队名字是非常厉害,但就其本质就是一支雇佣兵部队。
相比之下,苏联航空志愿队虽然也以志愿队的名义称之,但人员组建都是以军事命令的形式发布的,抽调空军中的精锐,实质是成建制的空军部队。
从志愿队中后来出现的5位苏联空军中将,2名空军上将,2名空军副司令和日加列夫空军元帅,我们可以见到其中的端倪。
抗战之前,中国空军原本可以更加强大的,由于战前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认为到必要时,只要有钱,何愁买不到飞机,这种幼稚而自以为聪明的想法支配了国府高层。
她把空军的经费储蓄起来收利息,中饱私囊,暂时停止购买飞机,天真地以为现有的飞机能维持经常训练就行。
等到战争爆发,沿海主要港口被日军占领,且西方国家担心刺激日本,纷纷拒绝向中国出售先进战机。
宋美龄的只要有钱还能买不到飞机的主张受到狠狠一击。有钱也买不到飞机,即便后来能够买美国的飞机,但价格也大大提高了。
而此时的苏联却伸出援助之手,堪称是“雪中送炭”。
苏联不仅送飞机,还送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及一应俱全的配套设备。这种援助,在当时除了苏联,还有谁能做得到呢?没有。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一到中国,立即投入战斗。
从1937年10月开始,到1941年年底,航空志愿队的对日作战便没停止过。
1937年12月2日,科兹洛夫大尉率9架轰炸机首次对地(海)面目标突击,袭击停泊在上海的日军军舰及运输船只。
骄横的日军未料到会有这种情况,根本没有组织防空高炮实施有效掩护,结果被志愿队击沉大型巡洋舰一艘、运输船2艘,还有6艘军舰起火。
在11月、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中国飞行员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共击落日机20架。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参战,给战斗力量弱小、消耗严重的空军注入生机。
但是面对猖狂的日军,仍显力量单薄。南京沦陷后,苏联支援航空队随同中国空军一同撤向后方,分别驻南昌、汉口、兰州等地。
当时在南昌有2个设备齐全的机场,中国空军在备战期间的整训,就是在南昌青云谱机场进行。
因此,在开战之初,日本航空队就将南昌作为空袭的重点。从南京撤至南昌的苏联志愿航空队,包括科兹洛夫率领的轰炸机大队和布拉戈维申斯基率领的战斗机大队。
中、苏飞行员密切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2月中旬,苏联援华第二批40架战斗机又进驻南昌。当时,在南昌机场的飞机有近百架之多。
1937年12月14日,日军航空兵战斗机开始袭扰南昌,中、苏飞行员遂展开南昌空战。
12月22日,日航空兵鹿屋航空队派战斗机12架,攻击机11架来袭南昌新机场。苏联志愿航空队战斗机起飞迎敌,南昌上空顿时电闪雷鸣,浓烟滚滚。
大队长布拉戈维申斯基追击一架日机至鄱阳湖以北的都昌上空,拉杆升高占领有利位置,然后俯冲射击,一顿猛烈的炮火将这架飞机击落。
事后,日方公布“我指挥官大林法人大尉空战后行踪不明”,他就是被布拉戈维申斯基亲手击落的那个飞行员。
此后,中、苏又多次与敌交手,击落敌机多架,飞行员斯米尔诺夫英勇牺牲。
正当中、苏飞行员在南昌上空与敌鏖战之际,武汉大空战揭开了序幕。苏联飞行员奋勇出击,大显身手。
苏联援华航空人员全力以赴、积极主动的联合抗战精神迅速取得了显著效果,尤以1938年4月29日的武汉大空战最为引人注目,日方认为此役是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交战。
这一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空军跃跃欲试,妄图以矛头直指武汉的“空战大捷”作为向天皇的“献礼”。
日军精锐的海军航空兵第12航空队派遣了由36架战斗机和18架重轰炸机组成的特混编队,气势汹汹直飞武汉,志在必得。
苏联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只见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直指云霄,向一路上已遭中国地面防空炮火拦截的日军飞行编队直扑而去。
战斗异常激烈,仅半小时之后便已见分晓。日军来袭飞行编队遭受重大损失,共被击落21架,其中12架为苏联志愿航空队击落,9架为中国空军击落。
一些当时现场目击的中国军民事后回忆到,在激战当中,苏联飞行员非常勇猛,敢打敢拼,常常是以一对二,决不退缩。
有的还看见苏联战斗机在被击伤冒出阵阵浓烟之后,并未惊慌失措弃机而下,反倒驾机直奔敌机而去,誓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令中国军民敬佩不已。
此战狠狠教训了一向骄横的日本空军,迫使日机一时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据资料了解到,四二九空战参战的苏联飞机由布拉戈维申斯基大尉指挥。
阿列克谢·谢尔盖耶维奇·布拉戈维申斯基(1909-1994)苏联援华航空队头号空战王牌,在中国作战至1938年10月,个人战绩7架,集体战绩16架,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担任歼击航空兵第2军军长,1943年晋升空军中将。
1985年,76岁高龄的布拉戈维申斯基中将率领一批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老志愿队战士受邀来中国参加纪念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的纪念活动。
1938年7月18日,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派6架战斗机、14架轰炸机、5架攻击机又犯南昌。
在洪都上空,中、苏飞行员奋勇迎敌,击落敌机4架。此役,日本海军航空兵“四大天王”之一的战斗机飞行队长南乡茅章被击毙。
即使在南昌、武汉会战期间,苏联志愿队也不甘于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
除袭击台湾松山机场外,在整个1938年夏、秋季,苏联轰炸机部队持续不断地出动,频频轰炸长江一带的日军机场、基地和水上舰船,还派兵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给日军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争。
1938年10月9日,敌机夜袭衡阳机场。当时衡阳机场气象条件复杂,不具备飞机起飞条件,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毅然驾机升空迎敌,在激战中不幸阵亡,成为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空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大队长。
战后,拉赫曼诺夫的遗体移葬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供人们凭吊缅怀。
1939年10月14日,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大队长库里申科亲率20架轰炸机轰炸日寇在汉口的军事基地,一举炸毁敌机60架,毙伤敌300多人,造成了日寇在“七七事变”以来最大的损失。
返航之际,面对20多架敌机的反扑,库里申科指挥轰炸机先敌开火,短短几分钟就击落了6架敌机,但他驾驶的长机左发动机被敌击中。
为了保护飞机,他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将飞机迫降在长江江面上,自己却因过度劳累无力泅渡而光荣牺牲。
广州、武汉失守后,苏联航空队和中国空军移防成都、重庆等地,扼守大后方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共同守护中国大后方空域的同时伺机反击,深入敌占区作战,给敌人造成惨重的人员物资损失和巨大的心理恐慌,并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从1937年到1941年这四年的时间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来到中国,仗义行侠,浴血奋战,屡建功勋。与中国空军携手,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一统中国上空的美梦。
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其中,14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200多人长眠在中国,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