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正义之剑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大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的主张,苏联也积极支援中国的大革命,不仅派出了包括鲍罗廷、加仑(也就是勃留赫尔元帅)在内大批苏联顾问,而且还援助了北伐军大量武器装备。
但是由于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进而与苏联断绝邦交,国民党和苏联的关系正式决裂。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为中苏关系的改变带来了转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让苏联意识到了危机,认为日本“对华战争就是进攻苏联的序幕”。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中苏两国迅速靠近,于1932年底恢复邦交。
但是,虽然恢复了外交关系,但中苏之间仍心存芥蒂。
苏联一方面与中国交好,另一方面,又对伪满洲国采取事实承认的态度,以安抚日本。
而当时国民政府也没有把苏联当成盟友,反倒更主要依赖德国。
但是随着德日缔结同盟,德国援助也随之终结。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苏联这才看清了日本的野心,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开始大力援助中国。
全面抗战爆发仅仅一个多月后,中国就和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成为事实上的“同盟”关系。
从这时开始,到1941年6月,苏联分三期向中国贷款25亿美元,用来购买武器装备,总共购买了飞机1235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火炮1600门、轻重机枪1400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
虽然苏联给予中国的援助,从根本上说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是想借助中国之力来牵制日本,使日本无力进攻苏联。
但是应该看到,这些援助,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在最困难时刻里唯一的外援。
在这些援助中,最宝贵的就是航空方面的援助了。
因为在“七七”事变之前,中国空军共有各种飞机296架,飞行员620名。
但是“七七”事变之店,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尽管取得了击落日机230架的战绩,但自己也损失殆尽。
到1937年11月,各种飞机加在一起只剩下三十来架,其中战斗机只剩12架!真正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就在这时,苏联不仅提供了飞机,还派出了志愿航空队。
不过由于当时苏联为了不过于刺激日本,这支航空队是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参战的。
派到中国的飞行员名义上是“志愿飞行员”,实际上完全是以命令形式抽调。这些飞行员来自苏联空军各部队,多为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不少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老手,甚至还有试飞员。
在苏联内部将整个援助计划用“z行动”来代称。根据当时援华飞行员的回忆,第一批来华的飞行员接到调令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有不少人还以为是去正在内战中的西班牙。
甚至在空战中牺牲的人员,家里人也只是得到一份:“在执行政府任务时牺牲”的阵亡通知书,对于牺牲的具体经过和安葬地点都全然不知。
当时苏联援华物资的运输虽然没有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那样艰险,但也并不容易,特别是空军作战飞机的运输更为困难。
战斗机先被拆解,由汽车运到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重新组装后,由中苏飞行员驾驶飞往兰州。
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从阿拉木图经过石河、迪化、古城(今奇台)、哈密、安西、肃州(今酒泉)、凉州(今武威),最终抵达兰州。
所有飞机上的苏联空军标志被全部清除掉,机翼上刷上了青天白日机徽,尾翼也涂上了蓝白相间的条纹,就连驾驶杆都改成了蓝白相间的国民党空军涂装。
10月22日,首批225架飞机和苏联两个飞行志愿大队的254人抵达迪化。随后一部分苏联志愿队进驻迪化和兰州,帮助中国飞行员改装和熟悉苏制飞机,并开始担负兰州的防空任务。
另外一部分苏联志愿队23架“伊-16”战斗机在大队长普罗科费耶夫率领下直接前往南京,因为当时保卫南京天空的中国空军只有5架战斗机了!
由于当时苏联相关的资料出于保密的原因都未曾保留下来,所以直到最近,才确认苏联志愿队在中国的第一场空战,是在1937年11月22日南京上空进行的。
据日军资料显示,1937年11月22日这天,日军6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掩护2架“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空袭南京,结果遭遇6架以前从未见过的,起落架可以收放的单翼战斗机。
而这正是苏联“伊-16”战斗机的典型特征。
空战中,日军1架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宫崎康治三等航空兵曹失踪。
苏联志愿队也损失1架战斗机,年仅24岁的飞行员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中尉牺牲,他也成为了苏联志愿队牺牲的第一名飞行员。
在12月初的几天时间里,苏联志愿飞行员就击落日机20架,俘虏日军飞行员4人。
同时到达南京的20架“斯勃”轰炸机也积极活动,多次轰炸了停泊在长江口附近的日舰和日军在上海修建的飞机场。
2月23日是苏联红军节,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苏联志愿队决定对日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
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袭击目标定为台湾的松山机场。
当时松山机场是日军海军航空兵的重要航空基地,自1937年8月以来,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机曾多次从这里起飞,对中国进行狂轰滥炸。
空袭行动由苏联志愿队指挥官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雷恰戈夫指挥,分为两个轰炸机编队。
一队是从南昌起飞的12架轰炸机,是中苏混合编队;另一队是从汉口起飞的28架轰炸机,全是苏联飞行员。
由于当时苏联志愿队的sb-2轰炸机时速超过日本战斗机,又有强大的自卫火力,加上出于增加远程奔袭的隐蔽性和突然性的概率,最终决定不派战斗机护航,只出动轰炸机。
1938年2月23日凌晨,轰炸机群起飞。但南昌编队起飞后不久,因领航员计算错误,偏离预定航向,最后被迫在福州机场降落,加油后无功而返。
汉口编队在波雷宁大尉指挥下,采用5500米高度直线飞行。当时飞机上没有供氧设备,苏联飞行员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高空缺氧的生理反应。
到达台湾海峡后,机群降至2000米高度,飞行员才得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以恢复一下体力。
逼近台北时,机群又拉到4000米高空,同时为了迷惑日军,机群先向北飞行,然后突然调头南下,同时下降高度,直扑松山机场。
日军根本没想到松山机场会遭到空袭,毫无戒备。机场上的飞机都整齐排列,油罐车也停在一边,既没有战斗机升空拦截,也没有高射炮火拦阻。
轰炸机群毫无阻拦进入轰炸航线,投弹非常准确,280枚炸弹大都命中目标。
顿时松山机场火光熊熊、浓烟滚滚,有40架飞机被炸毁,大量航空燃料和设备被毁,损失极其慘重。
苏联志愿队轰炸机毫发无损返回汉口机场。
次日晚,宋美龄亲自设宴为出击松山的苏联飞行员们庆功,还专门定制了一个大蛋糕,上面还特意裱了一行俄语:“向工农红军志愿飞行员致敬!”
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大会战,武汉上空苏联志愿队也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空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38年4月29日的大空战。
这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称为天长节。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猜到日军必然会在这天大举来袭,所以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4月29日下午,日军18架“九六”式轰炸机由28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护航,进袭武汉。
中国空军起飞19架战斗机,加上从南昌赶来的苏联志愿队的45架战斗机,总共64架飞机上前迎战。
当时中苏空军主要装备的“伊-15”和“伊-16”,根据两种飞机的性能特点,以速度较快的“伊-16”对付轰炸机,以机动性较强的“伊-15”对付护航的战斗机。
14时45分,日军9架“九六”战斗机首先窜入武昌上空,随即遭到中苏空军菡萏1机的拦截。
日军另外18架“九六”轰炸机在19架“九六”战斗机的直接掩护下,则窜至汉阳上空准备投弹。
但在地面高炮的猛烈火力拦阻下只得仓促投弹后立即调头逃窜。正撞上守候在孝感至黄冈一线的苏联志愿队,不久中国空军也及时赶到,将日军机群团团包围。
激战将近半个小时,共计击落日机21架,其中轰炸机10架,战斗机11架,日军飞行员被击毙50余人,还有2人跳伞后被俘。
此役,中苏空军损失战斗机12架,伤亡飞行员5人。
这次大空战,是自抗战以来,中苏空军在空战中击落日机架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连同2月18日和5月31日两次空战胜利,被称为武汉大空战的三战三捷。
在中国上空忽然出现大量苏联飞机和飞行员,日本人当然心知肚明,只是出于外交战略考虑,没有对苏联公开发难。
在日本飞行员的口中,苏联飞行员被称为“暴徒”,因为苏联飞行员技术超群,作风泼辣强悍,尤其是经常使用撞击战术,更是令日军胆寒。
撞击战术并不是同归于尽的自杀式作战,而是艺高人胆大的代名词。因为,这种撞击战术在撞毁敌机之后还能安然返回机场。
这一方面是需要高超的飞行技术和非凡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苏联飞机的“皮糙肉厚”。
第一个采用撞击作战的是苏联志愿飞行员古宾科。他后来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成为空战英雄,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他回忆起撞击经过:他驾驶着“伊-16”本来是想撞坏日机的尾翼,结果稍稍偏了一点儿,撞在了日机的机翼上,直接把它的右翼切掉了,日机当即翻滚着坠地。
古宾科自己的飞机螺旋桨变形,但还是安全落地。
苏联援华航空队,有很多叫法,“苏联空军志愿队”、“苏联援华飞行队”、“苏联志愿航空队”、“苏联志愿援华抗日空军联队”、“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等等。
另外还有“正义之剑”的别称。
从1937年9月到1941年4月,总共43个月,苏联总共派出3665人(其中飞行员1091名)来华参战,有227名飞行员在作战中牺牲,其中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
苏联志愿航空队也创造了巨大战果,仅仅在1938年至1940年间就参加过50次大规模作战,其中15次有确切战果,就击落日机81架,炸毁114架。
能得到这样辉煌的战绩,主要是苏联志愿航空队不同于其他的外籍志愿航空队,不是那种组织松散的散兵游勇,而是国家行为,部队组织严密,后勤保障体系完备。
而且飞行员大都是挑选出的精英,甚至有不少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老手。
在苏联志愿航空队的飞行员中后来出现了14位苏联英雄,5名苏联空军中将,2名苏联空军上将,1名苏联空军主帅、2名苏联空军副司令,1名苏联空军总司令。可见其人员素质还是很高的。
更重要的是除了苏联志愿航空队本身的战果外,苏联对战时中国空军的建设也是有着巨大帮助和贡献。
首先苏联和中国的航空援助不仅仅是单纯的飞机,还包括了比较完整的支援体系一一航空器材,备件还有技术保障等等样样不缺,大到发动机小到子弹带。
并且还在兰州等地建立了专门的航校,引进了与“伊-16”配套的教练机,使得中国空军对苏制“伊-16”以及“伊-15”都有了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飞行员素质也大为提高。
与同期陈纳德在昆明的航校相比较,苏联航校的教学更加规范,效果也更加明显。
其次,在为中国空军建立完整的空军体系的同时,苏联也将全套的飞机机种搭配移植到了中国。
与后来苏联以及西方国家在外销飞机时都是降低性能“猴型”装备不同,这次苏联是把自己当时最好的武器都拿了出来,不止是驱逐机,攻击机,远程轰炸机,包括侦察机教练机一样不少。
中国空军由此才开始形成了比较正规的装备体系。
此外还要特别提出的一点,当时苏联卖给中国武器的价格比国际市场普遍都要低20左右,并没有乘机赚中国的国难财,也是应当肯定的。
当然,苏联这么做也不是完全出于道义,也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除了希望通过帮助中国来牵制日本外,还有就是在中国战场对本国装备和战术进行实战检验的意图。
所以说苏联志愿航空队所取得的实战经验,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在装备的运用上,后来在苏日诺门坎战役以及卫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事实上苏联当时确实是给已经山穷水尽的中国空军雪中送炭,帮助中国熬过了最为困难的抗战岁月,这一点历史功绩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菡萏:荷花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