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论灵脉的养气功夫 > 第272章 死去的十八礼阵

第272章 死去的十八礼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钥匙是一块满是裂纹的玉牌。

    大灾变发生之前, 有过短暂的千兆,修真大能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察觉到可怕的灾厄即将降临,然而做为准备的时间却什么都来不及,一切都很仓促, 前所未有的灾厄考验着所有儒门弟子的心性和学识。

    后来的儒生, 复盘当年的情形后发现……若是有时间, 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如果有三年的准备时间来行庇护苍生之壮举,儒家圣人至多有两三位跌境, 远称不上伤筋动骨。

    如果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 儒山也用不着把自家十八个山头的十八礼阵全部拿顶上,或许只会剩下一两位圣人, 但儒家……至少还剩个山头,底子还在。

    如果有三周的准备时间, 可能很多弟子、长辈和自家山头都会搭上,但文脉一定能保下来,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衰弱, 世间道德伦理, 也不至于这么顺利的跌落到这种程度。

    实际上, 满打满算, 从发现不对开始到确定灾害规模到大灾变正式开始, 儒山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

    其它门派也是差不多, 而这三天里头,就已经发生了很多不妙的事情了, 比如说御剑飞行变得困难,术法效果变得夸张而不可控,甚至有在野外调息,直接岔气的修真者, 也有直接走火入魔的,数量还不少,这些都是本质为灵气乱流的大灾变,一点小小的起床气罢了。

    三天时间,再三确定情况、各种可能性推演、救援方案确定、与各大门派接洽、商讨……这其中最难的部分,反而是……如何去统一意见这一点。

    当时几乎所有的修真大能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考量,毕竟他们的大道相互之间或有共通之处,但绝对不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大道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导致了修真大能们,从本质上就是一群思想放飞自我的家伙,平时看着大家能较为融洽的相处,那是因为大家都有收敛本性,相互妥协。

    但到了在真正的灭顶之灾面前,到了每个人都有义务放开一切顾虑去思索最优方案的时候……几十个放飞自我的玄皇大佬聚众讨论,后人能想象那是何等卧槽的场景吗?

    能在几个时辰里头商量好方案和分工,简直就是奇迹。

    剩余的时间,哪怕儒门弟子和圣人们拼尽全力,也只能以十八礼阵、文脉和人命强行庇护天下苍生。

    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做为当时一切压力中心的儒山,最初的时候,还能保持较为完好的外形,除了纸笔一类比较脆弱的物品直接化灰外,至少房屋、土石和多数日常物品,看着没啥问题。

    但,这并不代表反噬的伤害低……这么说吧,越是凡俗事物,只要本身结构不脆,那就暂时没大事,但儒山山上大批没来得及转移的,诸如墨宝、儒笔、圣人的丹青真迹、集浩然精粹于一体的法宝之类的宝贝,都在数日到数周内,突然暴毙,要么直接裂开,要么直接炸开,如此破财的场面,一度令人心碎。

    剩余的儒生弟子,就在这个期间,带着仅剩的家当下山了,逐渐减少上山的次数,之后与妖兽海洋死磕,而二代弟子和圣人们自囚于儒山,现在对外宣称,那是在疗伤,但其实……庇护苍生的反噬过于诡异和强大,如果任其扩散,造成的影响……

    从那些没了智商的妖兽,凭着本能就跑来文芗洞天祸祸,形成可怕的妖兽海洋……可见一斑。

    所以,圣人们一边如《狼的芗城》中所言的一般,帮助弟子守城,另一方面,用最后的时间,将儒山彻底封闭起来,试图将影响局限在儒山范围之内。

    至于此事为何外界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当时圣人们也没搞清楚这到底咋回事,啥个情况,具体影响有多大,也不能确定,只是本着最坏打算,做了能做好的一切,既然啥都不能确定,在当时乱成一片,人人自危,自顾不暇的大背景下,自然也没啥可说的。

    在那之后,圣人逝去,儒山最终完全封闭,那一代的儒门弟子再也无法触碰魂牵梦绕的儒山。

    事实证明,圣人们的决定是对的。

    时隔多年,儒山终于有外人到来。

    穿界门在她身后消失,于是,名为方位,起到区分前后左右概念的唯一锚点消失了。

    珂芋看到了浮在一片虚空中的十八儒山及其数百座风格各异的附属山头。

    本应无形无质,平时难以一窥全貌的儒山十八礼阵,此刻却被墨色完美的被勾勒出来,仿佛有人在不断的用笔墨勾勒,防止其褪色。

    在漫长的岁月中,儒家六德六艺六礼的精粹被摆在前台,无人问津。

    但再怎么惟妙惟肖,这个精妙的连环阵,已经“死”了,死在承天护道的那一刻,是一种名词概念上的死亡,别说修复了,不管之后花多少天材地宝重建……哪怕连刻阵时每一笔的神韵都相同,十八礼阵也绝不可能因此而重新天下。

    因为,十八礼阵已经死了。

    难怪儒门的阵法,现在仅剩一点皮毛,珂芋就曾感到奇怪,觉得儒门剩下的底蕴也少得太可怜了一点,狼群的鬼狼变,说是六德唯忠之阵的变法,但其实……真的就是一点零星的残渣。

    没看到十八礼阵全貌之前,珂芋并不觉得儒门十八礼阵有什么特别的,直到一踏入儒山境内,惊鸿一蹩,才惊为天人。

    相较上三派下三门如今的大阵,儒山大阵……与其相比,仿佛是从遥远的未来穿越过来的一般,其技术水平和精妙,远超过三清派自誉为至臻之阵的三清化臻之法。

    但是,儒家的阵法,其很多精妙之处,都受限于文脉,非学识至臻不可使用,不可见其精妙。

    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儒家的十八礼阵是一种建立在文脉影响法理的基础上,以儒家脉络为中心诞生的产物,与修真者一般概念的布阵,已经是ios和安卓的区别,如果说十八礼阵是个适用于ios的app,你把它放到安卓系统里头打开,那肯定是当场奔溃给你看啊。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可以说,儒生的修行,与修真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神修一道一样,几乎已经可以算是另外一套系统。

    也就是说,今天已经没几个人记得的一点:当年儒家一脉、神修一道,外加修真大道三足鼎立,皆为世间修行正途。

    如今,神修一道受常年大灾变和黑域的迎头痛击,与凡俗联系最深、影响最剧烈的它们,已经衰弱成不入流的散修、妖兽的修行法门,真正的神道修行者,珂芋至今都没见过一个。

    底蕴原本如此深厚,脉络原本如此繁盛的儒山,从这上百个风格不同的附属山头就明白,其当年定然兼并了各类学说,派系之内百家争鸣,好一副大家都在说理论道的盛景……已经不存在了。

    只留下这么一个玄皇也避之不及的残骸,默默向珂芋展现着当年的余韵。

    是的,这里可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甚至比太虚之海都要危险。

    初看之下,这里似乎是类似于归墟地带的无法之地,只有儒山残存不灭,但在实际上,正如十八礼阵一开始也不是这个鬼样子,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功能能运行一样,如果真有玄皇不怕死,进来打探儒山的情况……那么,那么儒门也犯不着忧心忡忡了。

    因为这玄皇出去后没几年,多半会变得和十八礼阵差不多的下场。

    但这个对于玄皇都很可怕的地方,珂芋进来之后,却也感到太多的不适,仙族那写在种族概念中的逆天天赋,学名概念抗性,俗称遗世独立的天赋,让她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还有一点是,琢治星上有珂芋专门用来实验各种仙术的场地,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可怕的凶地,珂芋准备某个阶段的课业完成后,就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

    然而……哪怕是被珂芋实验仙术犁过的土地,都没有这里这么危险。

    “乱成这样,我要找的东西肯定找不到了,行吧……先来整理一下,幸好来之前有预计,学完了《界体微雕学》。”

    她抽出几根之前在儒门薅来的文竹,将其搓成十八把功能不一,与儒山有深厚渊源的刻阵刀,由于过程中存在运气的影响,珂芋指尖灵气化水,洗了把脸,希望自己脸够白,一次成功。

    “无中生有,上下四方曰宇……先来一点‘宇’。”

    其中的四把刻阵刀,灵动的留下一道道绿影,珂芋阖上眼睛,第一次干这事有点小紧张,全心神浸入其中,以超越凡俗的视角,以微雕的手法,重塑这处秘境方位的概念。

    由于秘境本身受损严重,方位这一概念已经“死”了一部分,她干脆像切除患处那样,将坏死的部分通通剔除,然后,用精纯的灵气化墨,手动补上。

    老实说,这么精细的活计,珂芋还是第一次实干。

    绿影留下又淡去,原本无序的空间,有了方位的概念——如果有个参照物,能分清前后左右了。

    “往古来今曰宙,然后是时间线,运动轨迹的记忆……”

    “物分冷热两级,待我把能量好好捋捋……”

    “还是乱?哦,磁场的概念怎么糊成这样了,算了,全不要了,不如干脆重新搓……刻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

    作者是尸佼(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0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先秦诸子百家之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