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七五]桃花酒 > 第471章 第七六回 重阳秋,天下风云几多愁

第471章 第七六回 重阳秋,天下风云几多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猫儿, 你可记得秦苏苏曾道,那小童阿金, 所用的乃是江左叶府的功法。”白玉堂沉声道。

    “叶瑾轩……”展昭正色, 明了白玉堂言下之意,“乃江左叶府之人。”

    “伯父二三十年前的旧怨,是真是假都且有的一查,恐怕鸿鸣、剑冢、二十七年前的血案旧怨,从头到尾都是为你备好的陷阱。”白玉堂微微颔首, “所图亦是相同。”展昭儒侠之名天下知,针对展昭下手、从太原开始做局, 不惜翻出旧事也要绊住展昭, 如此大费周折,想来唯有一个可能——

    边关走货。

    搅乱一池浑水不让他查,又或是让他被种种糊涂了神智,哪怕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为此而来江南, 也顾不上抽丝剥茧捋明白这桩重案的根源。

    “但若如此, 查明父亲旧怨, 亦能顺藤摸瓜。”展昭道。

    “不错, ”白玉堂冷笑,“做局人越是想要遮掩走货货源, 这多做多错,定然要露出马脚。”

    夜风静默。

    容九渊提着一壶热水来时, 正见展昭与白玉堂低声商讨, 而叶观澜扶着石桌背对着他二人, 面色白的发青、血色尽失,整个人摇摇欲坠。那一身道袍在夜风里飞扬,而人抱着那拂尘俨然要就地飞升、命归西天。容九渊手中的茶壶忽然烫手起来,从未有过的惊惧俘获了他的心神,容九渊疾步而至:“师兄……?”

    叶观澜仿佛痛的彻底失了神,竟没有立即回应,僵站在原地。

    “……!”展昭与白玉堂皆回头望来,亦是惊色。

    “……师兄。”容九渊怔怔看着叶观澜,好似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他仍是试探着轻抚了一把叶观澜的背,软声低语道,“你看看我。”

    “……”叶观澜失焦的双目渐渐有了神采,足下却一软,咚的坐在凳子上,他还不觉,张口就笑,“嘿呀,阿渊,我的神仙水呢。”待发觉容九渊沉默,他才满脸大事不妙,可怜巴巴地红着眼甩锅,对着一旁的展昭和白玉堂瞎指一通,“不是我干的!都是他、他俩干的,吵吵嚷嚷,都几时了还不困觉,熬夜通宵那都是自绝经脉!阿渊我好

    困……”

    “……”经受无妄之灾、背起一大口黑锅的展昭和白玉堂欲言又止。

    在白玉堂翻白眼讥诮之前,展昭温声道:“今夜确实不早了,是展某招待不周,二位就此歇下罢。忠伯已备好厢房与热水。”

    一夜再无话,只是各人长梦多。

    此后明园紧闭,江湖更是犹如一潭死水,投个石子都没水花响。自然,那剑冢之秘在南侠府上的传闻是愈演愈烈。甚嚣尘上,众人都屏着一口气,愈发盯住了明园中的一鼠一猫,想瞧瞧他二人到底是个什么打算、又要如何处置那剑冢之秘与鸿鸣古刀——事到如今,谁人不是笃定剑冢之秘或握于展昭之手、或被下落不明的展骁带走。

    然而展昭仿佛闭门养起了伤,和白玉堂三日里只走了一趟宗家大院,又往展家宗家与隔壁送了一回大礼,把那一众展家人看的面色发黑;随后便带着白云瑞,驾着马车莫名其妙入城进了常州府府衙,一待就是十余日,风雨不见声。

    一时间,江湖人俱是捉摸不透展昭和白玉堂这葫芦里卖什么药。

    眨眼九月至,秋日猛然热气回杀,烈日当空照得寒意无处遁形,这股恼人热劲儿叫人纷纷坐在树下打扇乘凉。各人在大太阳下都盯得头昏眼花了,才探听到二人不管江湖事、不问神兵冢,却是坐在官府后院耐心翻看什么旧年卷宗。

    搞什么鬼?

    江湖人困惑地顶着满头疑问在官府四周徘徊。

    秋日炎热也在这半月徘徊里远去,凉秋总算从西北边儿赶来、彻底裹住了江南。

    九九重阳至,各家各户登高辞青、丰收祭天、赏菊饮酒。天公作美,阴云少了、又无风无雨,可谓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街上往来百姓多见佩茱萸、簪菊花,欢声笑语不绝,俱是隆重。连在此的江湖人也感慨万千、松懈了精神,街上的乞丐们多抱着莲蓬掰莲子吃。

    常州府衙之中却是静谧,只有布料轻轻抖动摩擦的声音。

    树梢叶摇摆,白衣掀墙而来。

    白玉堂落下了身影,带着一个咯咯笑的呼声。展昭抬头瞧去,见坐在他肩上的白云瑞只露了一只脚,被白玉堂提刀

    的手捏住,整个身体都向后仰挂在他背后嘻嘻哈哈,荡秋千似的,又像是被扛在肩上的大布袋。

    白云瑞还挺熟练,晃来晃去不嫌晕,玩的兴起,头发都散了。

    展昭又卷过些许卷宗,白玉堂已然一抬肩膀,将白云瑞顶了起来。小孩儿哇的一翻身,从空中划过一个完美的弧线,坠了下来,被展昭一伸臂稳稳接了回来,放落在地。白玉堂手中提着的食盒和酒坛也在展昭面前石桌搁下,酒香袭人,清凉甜美。

    “菊花酒?”展昭闻着味了。

    “鼻子倒是灵,”白玉堂开了那一小坛酒,调侃道,“养肝明目、祛灾祈福,正配你这惹是生非的瞎猫。小半月未曾饮酒,叫你开开荤。”

    白云瑞已经自己开了食盒扒拉出一碟糕点和一碟莲蓬,抱着一个莲蓬乖乖坐在一旁数颗粒。

    展昭指尖一弹,将卷宗上的灰尘轻轻震下,温声笑道:“这辟邪祛灾,展某在玉堂这儿是当真过不去了?”

    自古重阳之时便有饮菊花酒的旧俗,汉时《西京杂记》云:“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老人常言,九九饮菊花酒可消祸长寿,从来都是人心所向的美好祝愿。只是想想他这短短一年里都收到多少辟邪之物了。红衣便不说了,又是发带又是红绳,还有白玉堂那枚自幼带大的生肖玉佩,指不定原地跳跳还能有个哐当响,委实有些好笑。

    “一只瘟猫还想讨价还价,嫌自个儿不够犯太岁不成,先罚三杯。”白玉堂懒洋洋凶道。

    展昭哑然失笑,从善如流,先饮三杯。

    “这卷可看完了?”白玉堂从石桌上取走展昭右手边一卷,单手一抖,长长的卷宗如流云一般划开,另一端轻落在另一只手上。他一目扫去,纵列齐整标着桩桩件件旧案,多是些偷鸡摸狗的纠纷、鸡毛蒜皮的争论,偶尔穿有几桩城内分家分财、又或是盗窃伤人的案子,密密麻麻的黑字在发黄的卷宗上就像是成群结队的蚂蚁。

    他懒懒饮了一杯酒,一边看一边问:“推至哪一年?”

    “大中祥符四年。”展昭搁下酒杯,随手

    将左侧的卷宗里提起一卷,往石桌上一摊,指尖从上面蹭过,精准地指向某一列,“目前瞧来常州一带最早的盗婴案,便是二十九年前八月。”卷宗上所述正是婴孩在家中无缘无故消失踪迹,怀疑是贼子盗婴,上报官府后,至今未破的悬案。

    “这案子是后补的。”白玉堂瞄了一眼道。

    “不错,”展昭头也不抬,目光仍在手中那卷卷宗上,指尖紧跟着往下指,有一列朱砂批注,“此案本来是以邻里纠纷、怒而行恶结了案,孩子虽没能寻回,但涉案人犯已经抓入大牢。直到又几月里城中再生两起婴孩失踪案,方才又重审此案。”

    白玉堂轻嗤了一声,“是一开始不信,屈打成招了罢。”

    襁褓婴孩爬都未必爬的动,从家宅之中无缘无故消失,谁能不疑心其中有异?怎么瞧都是熟人作案嫌疑较高,想不到是那江湖魔头仗着武艺胡作非为。当日案子能以邻里纠纷结了案,断然少不得疑邻盗斧、严刑逼供,待人一低头签字画押认罪,案子告破、哪怕孩子被卖他乡寻不回,政绩上表可观,那于知府就是升官发财、青云直上之路。

    展昭无奈瞧他,“常州知府这三十年来调换不知多少任,此时追究也晚了。”

    “可见大宋这朝堂处处都是尸位素餐、蝇营狗苟之辈。”白玉堂有话直说。

    “吏治难,千百年如此了。”展昭缓声道,“且这位知府见再生他案时,能将此案掀出重审……”

    “未必不是兜不住了。”白玉堂挑眉抢白道。

    展昭与他对了一眼,作罢,不与这满口道理的煞神细辩不知因果的旧事,只将手中卷宗向下卷了些,凝神道:“既然有这重审,常州境内,盗婴案最早应是这一桩,只是难说那之前调任来的知府有无碰上相似案件草草了结,三十年前遗失的卷宗也不少……”

    数日之前,展昭与白玉堂早有查证展父旧怨的决议,方才寄书太原、又拜访天宁禅寺,欲从展父旧友口中探问些许被掩盖数十载的秘密。却不想那日得知慧生大师圆寂不说,匆匆听闻那一百九十八盏供灯,就遇展家后院失火。诸事未明,“供灯”一事

    不便在一众江湖人面前细问,二人只能先赶回明园,将此事搁置。

    如今展家诸事了断,二人半月来便着手探明种种疑云。

    一是背后设局的推手。黑妖狐一语惊醒梦中人,提点白玉堂多加留心城中连日流言变化多端,恐是从有心人口中传出,方才几番演变,惹来众多江湖人瞩目。此事白玉堂已交托给阿昌和丐帮弟子暗中留神,只可惜他们身在局中,发觉得太晚,探查便也迟了一步,至今还无结果。

    二是早早被当作局中棋子摆布,投入其中的展骁与鸿鸣刀,亦是托给阿昌、陷空岛之人还有丐帮弟子找寻其下落。若能将展骁寻得,弄明白鸿鸣刀的来历,或是一条查证“鸿鸣”与走货干系的线索。

    三自是从要查所设陷阱——展父旧怨,望能顺藤摸瓜,探出蛛丝马迹。

    传信太原不知何时能有消息,二人前来官府,正是寻人不得解,有意从案子本身查起了。

    这几日他们将常州府府衙中的陈年旧案,尤其是悬而未决的案子都翻出来细看了一遍,就为将二三十年前的盗婴案翻出些蛛丝马迹。因着迟日旷久,风风雨雨多年搁置、鲜有再翻出修缮,官府封藏累积的卷宗文牍数目繁多,历年卷宗多有所遗失和破损。且不论此,光是从各县调取就拉来了数车,与各种大大小小的民事掺和列在一起,没有个清晰规整的封档整理,看的人头疼,苦叫两个一心向武的侠客当起了文官小吏。

    此事又不便假手于人,哪怕有白玉堂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对比翻找之下,也耽搁了半个月的时间。

    “……江南生了众多盗婴案,悬而未决,婴孩下落不明多载,也不见有统一收归卷宗彻查。”白玉堂瞧得快,嘴上嘲讽不绝,“官府这办事水准,足以上几次铡刀了。”

    展昭轻咳一声,打住白玉堂。

    白玉堂瞧他。

    展昭只好低声道:“玉堂莫不是忘了,大中祥符四年。”

    “哦。”白玉堂哂道,“天书封祀,赵恒正糊涂着、沉迷修仙呢,上行下效,出几个糊涂官也是常事。”

    院中无旁人听他大逆不道之语,常州知府识趣,心

    知展昭是暗查要案,在府衙里给展护卫腾了个带厢房的院子,将卷宗纷纷送来,便再无打扰之意,连个衙役官差都不敢留着,生怕惊扰了二人正事。这会儿也只有白云瑞嚼着莲子,一吞,扬起脑袋学白玉堂,口齿不清地说:“天书分四。”

    展昭头疼地捂了捂眉心,往常也不管,今儿却嗔怪道:“祸从口出,莫成日教云瑞这些他不明白的,来日真往外说,可不是稚子无知能糊弄的。”

    白玉堂遭这劈头盖脸一顿,眨眨眼,低头去瞧白云瑞,干脆一敲小孩儿脑门,正儿八经道:“莫学。”

    “……??”白云瑞扁嘴捂头,悄悄扯一扯展昭的衣摆。

    “……”展昭本是翻卷宗,反手也猝不及防地一敲白玉堂脑门。

    “……!”白玉堂瞪展昭。

    起风了,树叶在墙头簌簌颤颤,像是笑声。

    展昭徐徐将手中看完的卷宗收起,搁在另一边,顺手打开新一卷前,又在这寂静翻查卷宗的空隙里,直言不讳道:“先生私下曾道那几年东封西祀,或是因澶渊之盟。北伐屡败,失了燕云十六州,两国交战二十五年落得岁币失地之耻,朝野皆有微词,先帝回朝后数年来未必心无芥蒂。”

    “他胆子是小了些,未至暮年先失了壮志。不过他本就不比太|祖尚武,知其不可为而退之,虽显胆怯,但为君者心在天下,总比穷兵黩武,添了乱、祸害苍生好些。”白玉堂慢条斯理地说完,话锋一转,不冷不热的声线里哂意尽显,“可他当年欲凭封禅以示正统、镇服四海,便是异想天开。更不必说他为此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便当得一声昏庸糊涂的骂名。可笑这‘天书’还是刘后临朝摄政才着令终了。”

    展昭自是不肯恣意评断先帝功过,只温声叹道:“数年征战未果,远胜岁币所出,若能歇口气,或能再待时机。”

    “不过契丹始终乃庞然大物,这数十年去,又有西夏虎视眈眈,宋军……今日纵有良将,休养生息多年却难行征伐一统,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怕遥遥无期。此于大宋,始终是祸患。”他顿了顿,眉目谦恭却无拘谨,平静作声,“在府州城时,

    折将军便道,燕云十六州位于太行山前后,关乎江山安危,而汴梁城所在易攻难守……不得收复无异于失了屏障。”

    折继闵曾道:“内长城在山脊,失山后,独剩雁门关可守,无山前,契丹铁骑便可沿幽蓟南部平原直杀大宋境内。若非契丹数年来内斗不穷,无力兴兵,这澶渊之盟早叫他们撕了喂马。”

    因而折家军所在,西御夏贼、北防辽军,乃是大宋边防重地。

    可只凭折家军,又或再算上杨家军,再骁勇善战的将士,也敌不过数倍于他们的敌军。两国交战,非是一支奇兵能轻易拿下大局,大宋真正能左右局面的是各路兵马、是手掌天下兵权的当今天子。

    而官家不擅兵事,几乎可以说是朝野共知,轻易动兵却不能统帅全局难免在战中生乱、动摇国本。

    “今岁西夏来犯,契丹虽无动静,但未必没起心思,否则朝中何必派人外使契丹,避免双线为战。”白玉堂道。

    他一心二用,将卷宗上的案子顺翻了一遍,点点桌面道:“不过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因赵……因先帝搁置数十载,不说朝野,军中难道没有异议?”

    展昭抽空睨他一眼,好笑于他全然无用的改口,紧接着侧身一架腿,带着卷宗躲开白玉堂似恼的一掌。他想了想,方才蹙眉接话道:“包大人离去府州之前,曾与范公书信往来,仿佛提到过……襄阳。”

    “襄阳?”白玉堂挑眉。

    他右手扶着卷宗,左手在桌面上轻轻叩了叩,眯起眼,“赵七?”

    展昭微微摇首,不甚确定,“包大人不曾与我多提,我也不知襄阳如何,仿佛是与公孙先生商议何事。”他沉吟片刻,又道,“不过他们商议之时,也有听得一二。”

    白玉堂将看完的卷宗收卷起,闻言唇角微挑,拆穿他:“听墙角确是南侠万古不变的长处。”

    展昭不驳,微微一笑,温文尔雅道:“比不得锦毛鼠博古通今、文武双全,长处多的难列。不过是耳听八方,习以为常。”

    他这般和和气气、自矜自持却又有几分赤诚坦然的傲然最是惹白玉堂。白玉堂瞧得心痒,到底只是单手支着脸

    ,抬眸端详了展昭眉眼好一会儿,懒声道:“听到什么?”那凛冽目色灼灼,从展昭眉目间漫然斜走时,仿佛冷刀燎火、边锋轻掠,带着难掩的入侵气息,甚是勾魂摄魄。

    展昭眸光微动,似是察觉不妥之处,忍着伸手拂过隐约发烫的耳垂,轻声道:“襄阳王。”

    “嗯?”白玉堂瞧出异样,好似笑了一下,拖长的尾音撩着微风。

    展昭轻咳一声。

    白玉堂收回视线,慢条斯理地卷了一下手中卷宗,总算是把话接了过来:“你是说赵七她老子。”

    “去岁玉堂不是疑心襄阳王世子?”展昭正色道,“在府州时,因耳闻包大人仿佛挂心襄阳,我同先生问了几句。玉堂可还记得几年前在宫中杀了郭安,所引陈林与他的恩怨,还有当年太子风波。先生道,天家子嗣单薄是早有之事,皇子夭折不在少数。襄阳王赵爵与旁的王爷不同,乃是太|祖一脉,却不知为何记在太宗名下,才有排行为七,称七王爷。”

    “哦?”白玉堂挑眉。

    他素来看不上仗着身份尊贵就目中无人的皇亲国戚,照白五爷的话来说还不够他一刀的,别提酒囊饭袋、纨绔子弟,便是大宋天子的名讳也时常在白五爷口中来去,对这天家的亲戚血脉自是漠不关心。可这会儿他倒是有了几分好奇,“二哥曾说,那赵七,在襄阳王府也排行老七。”

    “不错,”展昭颔首,“不仅如此,这位襄阳王,膝下无子。”

    “你是说,那赵七前头六个,全是郡主?”白玉堂意外道。

    展昭将毫无所得的卷宗又卷起一些,接着道:“是,襄阳王膝下无子,妻妾成群但生的都是女儿家。先生亦是道小郡主赵七因打小性情聪慧合了襄阳王的脾性,见她扮作男儿,便当真上京请封世子。”

    “欺君之罪,赵祯不可能不知罢。”白玉堂道。

    “官家自是知晓。”展昭一边看一边说,“此事京中人知者不多,但朝堂重臣无一不晓,官家念在襄阳王年迈无子,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于官家而言,襄阳王世子是个女子怕是再好不过。”

    “大宋朝臣警惕武韦之乱,心知

    肚明反而不会放权任事。一个女世子,更于他的江山无害。难怪你曾说除八贤王,就那赵七在天子面前得脸。”白玉堂道。

    展昭神色微顿,蹙眉道:“莫看赵七与京中世家子弟交往,旁人只知他是赵家宗族之辈。她脾性顽劣恣意,游手好闲、斗鸡走犬仿佛纨绔子弟,但这分寸拿捏却极好,在京中从不提此事,哪个知她与官家平辈?天家亲缘浅薄,不比寻常百姓家,官家平日严于律己,难免与襄阳王世子亲厚。”

    “这么说来,还真是个不能招惹的。”白玉堂不以为意地哂笑。

    展昭只能无奈摇头,开口道:“倒也不是不能招惹。”

    白玉堂一挑眉,“你说来听听。”

    “襄阳王乃太|祖一脉。”展昭只点了一句,“且襄阳王曾掌兵,乃是武将出身,他生于太|祖同行南征、破溧水之时,太|祖驾崩后便记入太宗名下,成了真宗幼弟,少年从军。先帝在位之时,还是数十万将士统帅。”

    “他是军中人。”白玉堂诧异,总算是明白展昭为何说包公曾提起襄阳。

    展昭轻一点头,“闻说澶渊之盟后,两国再无战事,他才卸甲去了襄阳。”

    “赵恒忌惮他。”白玉堂哂道,“不足为奇,澶渊之盟后他连寇相都信不过,遑论掌了如此重兵的赵爵。若非他乃皇亲国戚,那赵恒又不是杀伐果决之君,赵爵这会儿恐怕已经没命了。”说到这儿,他手肘往石桌上一压,扬着眉梢压低声道,“包大人提襄阳,莫非这赵爵对当年宋辽议和,签那澶渊之盟,就此两国停战一事——有异议?他乃是主战之人?”

    “……”展昭剔眉瞧了一会儿白玉堂凑近的面容,抬起手指一弹他眉心,待他坐正了才慢悠悠道,“若非如此,先帝何来理由请他从此坐镇襄阳?”

    “他这一坐便是三十五年,于一武将而言,想是于坐牢无异。”白玉堂轻轻一嗤,“你说他生于宋军破溧水时,如此说来宋辽议和,他方才而立之年。”

    “便是而立之年。如今却是年过花甲,六十有五了。”展昭似是叹道。

    这一生于武将而言最风华威猛的三十载如白驹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