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子
光绪二十一年的一个夏季,辽阔草原上有一个叫塔尔的蒙古部落办庙会,二十一岁的龚鸣随着五十二岁的大掌柜马子岭前去经商,俩人是赶着三挂勒勒车从关外白水城动身,他们随其他商人在路上风餐露宿十多日后,他的行程才到了塔尔,俩人按着当地的习俗祭拜了敖包后,俩人就和来到这经商的商人在庙会的周围找地方,他们随后支起帐篷安顿下来。
他们往出经销的货物都是牧人所需物品,蒙古袍蒙古靴和各种绸缎布匹,被子枕头针头线脑等日用品,瓷器铁器铜器鞍等马背用品,瓷器有各种盆碗和摆设,铁器有各种蒙古人用的刀具,铜器有铜壶铜盆铜镜镜等待,龚鸣头一次来到这片广阔的草原上心里,就有了一种无法言表的欣喜,大掌柜马子岭每年在夏季六月份都来赶塔尔这个庙会,他往出买货时就能听懂牧民说出的一句半句的蒙语,有的牧人来买货物时只是用手牵了一把大掌柜的手给价,大掌柜的就知道了他要出多少银两和铜钱,龚鸣听不懂蒙语牧人就用汉语和他说话,他看到当地牧民相互交谈时都用蒙古语说话和握手。
龚鸣在关外的白水城里是有父母和兄嫂的,他的父母和兄嫂还有未成年的侄子全家生活。
他兄嫂在白水城里有一个能制作五香豆皮的小作坊,这个小作坊就是父母留给龚鸣兄嫂的一份产业,龚鸣知道父母的年龄现在都接近六十岁的年龄,现在他二老的身体康健,他们还能帮助兄嫂料理着小作坊里外事宜,龚鸣的俩个姐姐出嫁给了白水城里的俩位手艺人,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儿女,兄嫂赞成让他和他们一起共同经营小作坊,他的兄嫂让龚鸣帮助做些零活后,他就要求他奋发读书求取功名,龚鸣考虑到自己都到了成年,他就不能依靠兄嫂的帮助,他在离家不远的学堂里读的那几年书,读的他头晕脑涨就不想再读书。
他心里不愿意总去各种考场,不愿解答儒学经典。龚鸣心里知道自己不适合背书,他更不想和哥嫂在一起经营那个小作坊,他就想到了学会经商之道就能赚来财产,他往后就能成家立业。龚鸣的父亲也说出读书求学为求取功名,但并不算是谋生的最佳途径,他的父亲让他趁着年轻学会经商后赚些财产就早娶妻生子,他父亲和他说往后有了儿女后,他将来到了老迈年龄时才算有了靠山和指望。
在白水城里大掌柜马子岭最精通经商之道不说,他还和龚鸣的姐夫家是挚亲,龚鸣从兄嫂的口里得,知马子岭经商在短短的几年里就置起了商铺,龚鸣的兄嫂就让他给大掌柜做店伙计去学怎么经商,龚鸣认为在大掌柜经营的商铺学一年半载后,他就能独自开起店铺,他就在姐夫的引荐之下,他和大掌柜说出他去学经商的想法,大掌柜知道龚鸣在白水城的私塾龚读了五六年书,他知道龚鸣学过四书五经,他还能会背下来唐宋诗人的诗词歌赋,大掌柜的虽说是一位经商之人,但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书本,大掌柜年轻时在白水城就是一位很出名的秀才,大掌柜知道龚鸣的情况后,他才把龚鸣收留在他开设的店铺里当小伙计,大掌柜说出年轻人学会经商之道也是谋生的一条出路。
龚鸣头一天上大掌柜的店里去给帮忙时,大掌柜就郑重地说出了他对龚鸣的几项要求,他要求龚鸣在他店铺里当小伙计时要以勤俭为本,待客要和气要面露微笑,要主动和来店铺里的每一位客人说话,要对顾客耐心讲解,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言语上注重讲究分寸。
大掌柜对龚鸣还有另外一项要求,他就是让他在学经商时不能放弃书本纸墨,不读前朝历代的诗书史记头脑就会被锈死,这样就少了常人的见识。大掌柜的还让龚鸣学会珠算,这样便算出店铺里每日的进帐和出货。在这年的五月份里,正赶上草原上的塔尔有庙会,大掌柜的就把他领上去赶庙会,龚鸣的父母和兄嫂对于他跟着大掌柜的赶庙会还是很放心,他们嘱咐大掌柜的在庙会上要严格管束龚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