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聚首分析
不一会儿,韩高征和大夫人余氏到了,一番请安后,世子将先前崔氏的话,又说了一遍。余氏惊得被茶盏烫了一下,险些掉地上,但到底还算镇定。
崔氏看了眼爷仨,知道只能自己先开这个头:“余氏,你自小长在世家大族,虽说是文臣之后,但这样的局面想必你就算没有经历,也应当看过听过。
你嫁入我们韩家也十多年了,应当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你作为卫国公府的宗妇,这个时候,你更应该知晓咱们家的处境。你可明白今日为何让你过来?”
余氏此刻已定下心来,这是没把自己当外人,不然今日她来不来并没有什么打紧的:“媳妇明白。
媳妇虽说没有如今日这般面对过,但也经历过。
母亲是知道的,媳妇的祖父是先朝首辅大臣【先皇登基前】,因先皇登基时,祖父宁死不愿写下即位诏书,血溅正德殿落地柱。
那时父亲虽然只是小小翰林编修,却也明白几百年的余家仕途算是到头了。
只得辞官回乡,保全一族老小,荆楚余氏虽在几百年前,就是文官翰林中是南派理学的代表。
且族中理学大家辈出,和山东崔、卢、郑、王四家并称为文坛五斗,声名显赫一时。家族在祖父时期达到顶点,也同时跌落谷底。
当时媳妇年幼,当却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何为‘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之意,一向锦衣玉食的我们,虽不知家破人亡,但也终日战战兢兢,族中子弟,亦无人有出仕入朝之望。
虽然因为此事,媳妇能嫁得夫君,一家和睦,但幼时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媳妇至今犹记如昨日。
媳妇所经之事虽不算夺嫡,但说句犯上的,那不也是争夺……那把椅子吗?”
“你看得也算透彻,余家能得以保全,无非是天下文人士子对先皇口诛笔伐,先皇初登皇位,不能不笼络仕林人心。
到底余家也是百年世家的积累,门生弟子满天下,一饮一啄罢了。”崔氏的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自家这媳妇确实取得好,不愧是百年大族嫡女教养,理得了家,管得了事,眼界更是不俗,平日里不声不响,但说起话来一语中的。
卫国公眼看着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就对一旁的老二道:“你是这么想的?”
世子韩高戍看着自己二弟有些犹豫的样子:“二弟,你我皆是韩家子弟,今日是我做主让你过来的,有什么你就说吧,吞吞吐吐的不是好汉!”
韩高征看了眼父兄,把心一横:“父亲和大哥既然话已至此,我也不拐弯抹角了。夺嫡的事,历朝历代都是要有的,躲也躲不过去。
手中只要有权柄的,最终都需要站队。但现在皇上既然没有把话说明,那也就是意味着皇上还没有点头让诸皇子有自己的班底,也没有允许朝臣们现在自作主张地站队。所以我们卫国公府现在是定不能有丝毫表态的。
而且芸儿的这件事情查到的情况,至少可以看出三点。
一,就算皇上现在不许出现争储的事情,但是诸皇子和个别有心之人,也会有小动作,芸儿的事情就是个例子;
二,我们卫国公府一早就在人家要拉拢或是提防的名单上,之前我们没有往此处上想,现今看来卫国公府早已置身在漩涡中。
只要夺嫡,必然牵涉到军政大权,咱们家这些年在军队里埋下的心腹,在军队中的声望和军功……
林林总总算下来,咱家在军中是捏有近一半的实权,确实太惹眼!
故而皇子中对皇位略有所想的,只怕都会对卫国公府虎视眈眈,视我们为他们眼皮下的一块肥肉,个个趋之若鹜。
三,芸儿这事,不管出手的人是谁,我们都不得不提防。
若真如母亲所说,那蛇毒并不是见血封喉,只是为了让芸儿病重,也就意味着并不是真想取芸儿的命,不然何必留这么大一个口子。
若是芸儿好不了,此人定会想办法施恩于卫国公府,甚至以此恩求娶芸儿。
虽然我们与穆家没有大张旗鼓地定下,也没有过定礼,但要知道这其中详情,探查一番也不是什么难事。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算想要回绝,那时也会被挡回来。若是真如那人所愿,娶了芸儿
只怕卫国公府就是再立身持正,在外人看来、皇上看来我们就已倒向他了,到那时……”
坐在一旁的韩高戍,听到此处,气得胡子直抖,一句脏话就出来了:“到时候就是黄泥巴掉□□,不是屎也是屎了!
老子这辈子,最恨这种背后戳人刀子的阴险小人!”
崔氏眼瞧这自己儿子就要火上头,立刻出言:“你可闭嘴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说话也不顾忌点,我今天也懒得和你计较。
这事是靠你发火还是比谁会骂人呢?这种就不是用能蛮力对付人的事,想要保住自己和家里,还要摘身干净,那就要多动动脑子。
这种阴损腌臜的事,勋贵人家里多得去了。皇宫里的更是个顶个的好手,你在这瞎叫唤有个什么用?
你在战场上,难不成看着敌军就冲过去打一架?就不怕有埋伏?哪哪儿没有算计?你就不能拿你战场上算计别人的那套,算计算计长安城里的?
老二你说的是芸儿好不的情形,那人会这般。但现今芸儿醒了,你觉着他会怎么样?”
韩高戍觉着自己老娘的话也在理,便没说什么,示意老二接着说。
韩高征点点头继续道:“大哥也是关心则乱。
我现在细细想来,只怕此人是看到了芸儿的重要性,芸儿现在是国公府中……唯一的嫡女,再养个两三年便可定下人家。
六位皇子,最大的才十五,最小的十一,都是可匹配的年纪,除了当天去的二皇子、四皇子和七皇子三位,另外不在场的三位也不能说就没嫌疑了。
就算我们与穆家商议在前,但只要没嫁过去,那一切都可能有变数。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得和芸儿说明利害关系,以免……以免……”
一旁的余氏蹙着眉心接道:“我知二叔的意思,芸儿年纪尚轻,若是那人使些手段,难保不会被诱骗。
内宅的腌臜龌蹉,一点不比朝堂上的刀光剑影少。母亲,二叔刚刚所言甚有道理,媳妇今日回去后,就会和芸儿聊一聊。”
崔氏看了一眼在旁边一直假寐的老头子:“嗯。芸儿平时性子急,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同她讲,实在不行,就让她过来我这儿,我自会好好说与她听。
老二你刚刚说的还没有回答我的话。”
“母亲,咱们此次请了太医院的吴医正,若芸儿好了,宫中必然会知晓。
想必皇上也会看着祖父祖母的面,过问一二。这一来二去,当日在场的不管是绥王还是那几位皇子,于情于理,前来拜访一下也是情理之中。
如此,那位想和国公府来往的心思也就成了。”说到此处韩高征心里对此人的心机谋算有些叹服。
“只是和国公府攀上关系,何至于此?”余氏有些困惑。
“我断定此子所谋是求娶芸儿。若求娶不成,便会让芸儿许往别处,要么是支持自己的人,要么就是与其他诸位皇子都没有关系人。
所以此子定是接下来定会想着办法接近芸儿,或是想办法让芸儿的婚事生变。
如若在芸儿这边不成,他自会在此次拜会,或多次见面与我们几个兄弟或是飞尘、夕闻结识,引以为知己,以求日后的支持。
而我们卫国公府不同于别的勋贵人家。是正儿八经地掌着大魏近一半兵权的,若不年不节,也不熟识的情况下,冒冒然地上门拜访。
只怕我们还没觉得什么,皇上第一个就要起疑。芸儿的事情在外面人看来是个意外,也是他因为意外,能‘情理之中’拜访卫国公府的由头。
且现在宫中诸皇子没有分封,既没有宫外的府邸,朝里也没有差事,若想在朝堂上认识我们几个,只怕也是不易之事。
一旦在宫中结识,人多眼杂,不管怎么做,都会引起皇上和其他几位皇子的忌惮。
所以通过一次意外,由绥王这位闲散宗亲领着过来,就算会被猜疑,也不会过份疑心,至少在皇上面前……貌似说得过去。”韩高征说完端起茶杯,连喝好几口。
他本就不是一个喜欢多话的人,这次说的话,只怕能抵上自己在家一个月说的。
卫国公睁开眼,看了看自己老二:“皇帝年终尾祭的时候,向我们几个老伙计,倒是说了感慨我们纪大了,他的年纪也不小,露出精神不济的意思。
说起今年春耕只怕会力不从心,想派个皇子代去,问我们谁合适。但我当时没有多想,现在想来只怕大有深意,你们也琢磨琢磨。
另外,芸儿的这个事这么算都有可能成为祸患,你打算如何化解?”
“为求稳妥,孩儿要思量一二……也要见见芸儿,方有成算。”韩高征忽然有点明白今日,兄长为何让自己过来了。比起芸儿的事,这事只怕更让他头疼。
……
余氏看着一旁烫脚的夫君,还是起身道:“如今家忙乱,明日你还要上朝,我今晚还是歇在芸儿的掬青阁吧。”
“这么晚还过去?你这两天也没正经休息,今天就这儿好好睡一觉不成?”韩高戍有些心疼。
“芸儿今日才醒,若是病情反复,你我心疼不说,父亲母亲那边只怕也要揪心,我今天再看一晚。
且刚刚谈了那一番,谁知道有没有眼睛盯着芸儿的掬青阁,我去也能稳得住局面。”余氏一边打定了主意,一边帮自家夫君擦脚。
自家夫君别的不说,但有一点是真的好。家里她能做主的事情,但凡她拿定了主意,他都会听。
“那行吧。李嬷嬷,记得让夫人早些安歇。”韩高戍原本还想同自己夫人好好聊一下关于让出卫国公世子这事,只能暂且作罢,明日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