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章
虽说八十年代机会遍地,可若没有本钱,照样是寸步难行。
付完了供销社的账单,宋清宁兜里就剩十几块钱,她差不多把原主攒了多年的私房钱一次花到见底,但那些生活物资都是必备的,不换她实在难受。
宋清宁沿途看了一路,各种小生意都需要本钱,哪怕摆摊,也得要启动资金。以她囊中羞涩的实况,估摸着,最靠谱的赚钱法子,大概就如原主一样,去厂子里打工。
据她了解,目前县市中的工厂临时工每月也就三四十块,镇上的小作坊一月还有给十几二十块的。
单靠纯手工积累原始资本,那真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暂时想不到好的营生法子,宋清宁也不好盲动,只得私下观察,静待时机。好在,靠着辅导英语,她暂时温饱不愁了。
宋清宁傍晚回了北沙村,第一时间把自行车还给了王婶子,顺道叫秀儿来家里复习英语。
王秀儿初三刚刚开设英语课,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是英语(一),这对经常和国外同事通电话会议的她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了。
而且秀儿实际上并不笨,只是她学校英语进度赶得快,要在四个月内学完三册课程,不巧,在刚开课的那几天,秀儿病了一阵子,最基础的也就耽误了。
再往后,课程越学越难,王秀儿只觉得跟不上。她英语老师也是半路出家,临时上岗,王秀儿一问,老师就把她一通训,几次下来,她再也不敢硬凑。
眼看着成绩被英语拖累,这样下去升学无望,最近王秀儿急的不行,却又毫无办法。
宋清宁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还肯教她英语,在王秀儿看来,简直是天降救星!
而且,这个救星自身生病还没好,就肯拖着病体为她补习,别说替她烧火、做饭,挑水、劈柴,王秀儿只恨不能把宋清宁供起来,每日拜上几拜!
宋清宁教了王秀儿一会,发现了她基础相当薄弱。于是,在教完她问的题目后,又带着她反反复复念音标,教她发音规则。
王秀儿跟着念了即便,起初还好,但连着半小时来来回回反复读音标,还时不时被宋清宁纠错,让她张大嘴巴,放开了重新读。羞赧和尴尬交叠,不多时,王秀儿感叹:“清宁姐,你怎么说得这么好,读的比我老师还流利,我什么时候也能说成这样啊?”
宋清宁:“多听、多说,以后就会好的。”
王秀儿挠头:“可是还有四个月就考试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来得及。”
宋清宁想了下,替她出主意:“那你先把单词、课文都背过,再去买本习题做做,把常考的题目、词组记住了,短时间提高分数是可以的。”
“可是,课文好难背啊。”王秀儿脸上最初那种颓丧已褪去,刚被她鼓励出了斗志,这会听了要求,又变成一脸苦瓜色。
宋清宁摸了摸她头,微笑:“懂了发音规则,再知道意思,不难背。”
说着,还示范一般,把她刚读了即便的句子,背了出来。发音标准,流利动听。
王秀儿惊呆。
一张小嘴张成o形,不敢置信地看着她,惊叹:“姐姐!你莫不是天上那文曲星转世,才读了两遍,这么大段就背过了???”
宋清宁见她形容夸张,扑哧笑出声来,接着摇了摇头,安慰她:“你把发音规则学好了,词汇量上去,以后你也可以,不难。”
“清宁丫头——”
门口传来王婶子的呼喊声,秀儿跑出去将她娘迎了进屋。王婶子端着一盘鲜亮的苹果,进屋后,将盘子放在二人学习的木桌上,满脸笑容:“清宁啊,待会来婶子家里吃,婶子给你炒鸡蛋。”
宋清宁看了墙角处,放置的从供销社买回的东西,摇头道:“谢谢婶儿,不过我今天还有事,下回再去。”
虽说她过惯了三十年后那种物资极大丰富的生活,可宋清宁还是明白,在八十年代,农户家平日里,那是舍不得吃鸡蛋的。
自家养的鸡,下了蛋,要留着换本子、换铅笔,还能换盐。这在村里是硬通货,除了招待亲戚贵客,平日里老百姓不会炒鸡蛋自己吃的。
锅里还有王秀儿刚给她烧火煮的白粥,宋清宁才穿过来两天,上一世那些山珍海味的记忆犹在嘴边,只要不饿肚子,她倒不希望邻居破费。
于是,宋清宁推说有事。
王家婶子留下王秀儿和她帮忙干活,临出门前,回头说:“家里新蒸了包子,待会让秀儿给你拿几个。”
……
二人找了个扫把,趁着天还没黑透,里里外外打扫着。
刚把屋内也打扫了遍,就听院门口有人唤她:“清宁,你在不在?”
“在呢!”
林桂英推着三轮车进了院子,停到门边后,从车斗中往屋里开始搬东西。
“这车子是?”
宋清宁瞅着脚蹬三轮车上掉漆的部分有些眼熟。
林桂英边搬东西,边说:“嗯,于二叔的,他让我骑回来,顺便把你买的东西捎着。”
宋清宁:“他呢?”
林桂英叹了口气,只摇头。
宋清宁顿时明白了。
看来,她得尽快寻个其他出路,早点搬出去。
她本打算让林桂英把他劝回来,若他同意,考虑在村里给他开个经销店,就代销供销社的日用副食品,暴富不至于,可不用太累,过得稍微富足轻松一些,总是可以的。
只不过每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宋清宁觉得人和人之间机缘很微妙,她从不勉强什么。
“那没事,还是谢谢你了,桂英,还麻烦你再和二叔说一声,我过几天寻着其他住处,就给他把宅子腾出来,别住那仓库了,对骨关节不好。”
林桂英又叹了口气,只说让她不急走,改天继续劝劝。
……
送走了林桂英,宋清宁一转身,就看见两眼快红成兔子的小姑娘,问:“这是咋了?”
王秀儿泫然欲泣,带着哭腔:“清宁姐,你要走了么?”
“应该是吧。”
话刚落音,小姑娘眼眶打转的泪珠子,顿时掉了下来,扯着她的衣袖,委委屈屈:“你要是走了,我可怎么办啊?呜……”
她本已对中考不报希望了,可这个从天而降的仙女似的姐姐,就像黑夜里的一束光,让她对未来重新有了幻想。只是,这幻想也太短暂了,光才闪了一天,就要熄灭。
王秀儿越想越难过,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宋清宁被小姑娘的泪珠子砸了个措手不及,手里的扫帚还没搁下,连忙要给她擦泪水。
不安慰还好,越是安慰,王秀儿越发难过,只哭:“你走了,我咋办啊……”
呃……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奇怪。
宋清宁囧了,愕然觉得,自己好像个负心汉。
她揉了把王秀儿的头发,说:“我这几天内还不走,你有空就过来,抓紧时间,先把发音和语法给你串讲一遍,以后你再学,就有基础了。”
“讲太快了,我记不住。”王秀儿抽抽搭搭的,总算缓和了些。
宋清宁:“你尽量记笔记,之后再去买本语法书,而且,我找到了新住处后就告诉你,应该不会太远吧,你想问什么题就来找我。”
“那你想去哪里住呀?”
“还不知道。”
“姐姐,要不你住我们家吧……”
……
宋清宁笑着揉了下秀儿的脑袋,并没拒绝。心下甚至琢磨,如果于老爹这几天回来了,她找不到其他去处的话,暂住王婶子家里,还真不是不行。
看来,知识不光是肉包子,还能变成临时旅馆。
既然英语这么受欢迎,那她办个英语补习班,怎么样?念头刚起,宋清宁琢磨几下,就把它否决了。
北沙村里上中学的孩子有限,况且家长重视教育的程度不一。像王婶子这样,算是很难得了,有些家长连公办义务教育都不支持孩子去读,更遑论花钱补习了。
八十年代的家长,远远没三四十年后那么卷,换言之,现在农村没什么补习市场。若去城里,租培训场所,就是第一难题。
还是没钱!
宋清宁感觉自己又绕回了起点。
接下来几天,她一边盘算自己要做什么营生,一边收拾于家老宅子。虽然,看到了于老爹仓库一角的住宿条件后,她觉得不便在此继续蹭住了,但那些日用品已经买了,自己临走前,不如替他好生修补一番,权当交住宿费。
宋清宁先把那暗黄发乌的灯泡给换了,又用新纸把脱落的墙皮糊了一遍,拿大块格子布将凹凸不平的木头桌子罩起来,放上花瓶,里面插了几朵路上采的花。
新买的热水壶也搁在一旁……
秀儿学习累了,也跟着在一旁干活,但干不了多久,宋清宁就会提问她语法、句型记忆情况。
扛不住几问,王秀儿吐吐舌头,赶紧溜去一旁乖乖背书。
让王秀儿比较欣慰的是,村里又有一个高一学生,听说这里有人肯教英语,周末也跟了过来一起学习。
王秀儿这才惊讶发现:也不是所有高中生,英语都这么好!
这个跟来蹭课的,说是高一,水平也没好她太多嘛!有了衬托对照后,王秀儿信心足了,学得越发起劲。
宋清宁这两天日常是她们讲一会课,布置背诵作业,自己就去收拾、翻新屋子。俩临时学生临回家前,给她把灶火烧着,饭给煮好。
除了做饭,王秀儿还负责去井边上给她挑水,但自从给她二哥王忠瞧见后,这王家二哥便不声不响地,把挑水、劈柴这些活计,默默承包了。
天色渐晚,王家婶子又过来送饭,端的除了她刚烙好的饼,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鸡蛋羹,上面撒着一把葱花和几滴酱油。
刚放桌上,就能闻到香味。
王婶子搁下托盘后,就赶忙回去了。
宋清宁端了碟今下午刚买的小咸菜,放在桌上,看着王秀儿咽了下口水,问她:“晚上一起吃吧?”
王秀儿忙摇摇头,收拾着书本往外跑:“不了,我回去,娘说你身体刚好,要补补,她要是知道我抢着吃了,非打我不可!”
走到门口时,回头说:“碗不用送过,家里还有,我明天来拿。”
……
第二天一早,宋清宁还在睡梦中,就听到院门口有人拍门。
咣咣、咣——
秀儿么?那丫头一般不这么粗鲁,而且她只会看着家里开着门时,才进来,若她关着门,这些天从不见王秀儿来砸门的。就算要碗,应该也不至于……
是谁?
带着些起床气,宋清宁勉强睁开惺忪睡眼,刚一拉开门,就看见了大伯娘赵会珍那对三角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