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11)
悠悠大公桥(211)
▲李白斗酒诗百篇
中国的酒文化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无论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古往今来会喝酒的不计其数,李白斗酒诗百篇世人皆知;酒酣时,刘邦击筑而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更是激情洋溢,而新中国首位总理心情愉快时,常常举着国酒茅台尽情畅饮、大醉而归的英雄本色更是名扬海外。
如果不喝酒,曹丞相就不会高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白居易就不会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王翰就不会写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维就不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柳永也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样的名句;历史上也就不会有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也不会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也就没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传奇,更没有武松喝了18碗酒,吃了10斤熟牛肉,在经过景阳冈的时候还能打死一只猛虎的江湖故事了。
酒,作为一种物质,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不忌;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让意念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实话实说,口吐真言;它也能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如果加上文化二字,那就是中国独有的道家哲学、庄周主张,那就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忘却肉体上的痛苦及荣辱,这就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所在。
谁都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知道酒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酒,就不会有唐诗宋词元曲,就不会有明清小说,就不会有盛大壮观、包罗万象,登峰造极、回味无穷的酒文化,而如果没有酒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就失去了特有的精气神,就会变得苍白无力、陈乏无味。就和现在的那些娘娘腔的文人骚客、艺人歌星一样,创造出来的要么是“抗战神剧”,要么是悱恻缠绵的宫斗剧。
偶尔读到《清稗类钞》引用明代进士黄周星的《酒社刍言》一段话,原文是:“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何也?我辈生性好学,作止语默,无非学问,其中最亲切而有益者,莫过于饮酒之顷。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唯有纵横往复。大可畅叙情怀,而钓诗扫愁之具,生趣复触发无穷……”那位进士无疑也是一位好酒之人,通过说明喝酒的时候探讨学问,是一件快事,从而论证了酒兴可以激发创作的可能性。
国人喝酒,南方人喝不过北方人,东方人喝不过西方人也是事实,所以南方尽是低度酒,北方尽是高度烈酒,可是谈到酒量却不能以东西南北划分。据说有人询问某人的酒量,某人会谦虚的竖起一根指头。人家猜:“一杯?”某人摇头;人家再猜:“一瓶?”还是摇头;人家有些失望了:“难道只有一口?”某人回答:“一直喝,只要这家小店不关门,只要桌上还有菜就能一直喝!”
到了现在,不管是好酒之徒还是提倡戒酒之人,都不可否认中国的酒文化日益被发扬光大,那副对联说得多好:“高兴喝,郁闷喝,不管啥心情都喝;白的喝,红的喝,不管啥颜色都喝。”李晓杰也唱得多好:“快把酒满上,干了这杯大声歌唱,好朋友好朋友,今宵多欢畅。理想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也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朋友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