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9)
悠悠大公桥(29)
▲胡雪岩阜康号钱庄银票
有朋友看了笔者的《宜昌边边》感到美中不足,指出:“既然要写川汉铁路和”保路运动”,就不得不写盛宣怀。”笔者辩解说:“在川汉铁路的兴建中已经有所涉及。”人家不屑的问道:“说清了来龙去脉吗?说清了国有化的本质吗?介绍了盛宣怀的发家史和成为人人喊打的经过吗?”想想也是,就不得不在这里从盛宣怀写起。
盛宣怀(公元1844-1916年),江苏常州人,学习不怎么样,三次科举都没能考上举人,只好入幕李鸿章,作为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从而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出去做官,一年多之后官衔就升至知府、道员。李鸿章对盛宣怀有过评价:“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一直以来,盛宣怀这个名字就是官僚买办资本家的代名词,直到被称为“政体开明、中华盛世”的今天,虽然被鼓吹为改革开放的先驱,似乎也少有对他重新定论之象,倒是同他经历差不多的胡雪岩被抬得很高,甚至有“经商学胡雪岩,当官效曾国藩”之说。可又有几个人知道,胡雪岩就是被更胜一筹的盛宣怀给扳倒的?李鸿章正是目睹了全部经过才决定大胆启用这个默默无闻的幕僚的。
要知道胡雪岩的后台是左宗棠,盛宣怀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着极深的矛盾,两大利益集团摩擦不断。因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以此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而盛宣怀通过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让他们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胡雪岩不得不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次年,他又向汇丰借了400万两银子,合计有1000万两了。这两笔贷款,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
这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借的80万两借款已到期,这笔款虽是帮朝廷借的,但签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国银行自然只管向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告知“想让你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办。盛宣怀已事先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
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银行的钱调出80万两银子,先补上窟窿。盛宣怀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活动了如指掌,便趁阜康银行空虚之际,托人到银行提款挤兑,还把声势搞得很大。胡雪岩急派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却叫下人称自己不在家。胡雪岩急向左宗棠发电报求救,盛宣怀却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胡雪岩亲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讨,邵友濂干脆避而不见。
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挺过挤兑风潮。不想风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门前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门框被挤歪,红极一时的一代红顶巨商胡雪岩轰然倒地。胡雪岩的黯然落幕也就是盛宣怀十分光鲜地走上历史舞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