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宜昌边边(75)

宜昌边边(7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宜昌边边(75)

    △佛教也有欢迎会

    七五、居士林来的大。师多

    肖家巷对于我们这些当年住在宜昌边边的木桥街、四新路、人。委宿舍的儿们来说,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了。只是最熟悉的莫过于后门与人。委宿舍大院仅一墙之隔的居士林。

    何为”居士”?这里所指的既不是那些隐而不士的才子,也不是自命不凡的清高之士,而是指那些虽受过佛教”三归”、”五戒”,又没有出家的信徒。何为”居士林”?就是将那些信仰佛教、却留着三千烦恼丝、没有剃度出家的居士聚集在一起讲经说道、弘扬佛法的一个公众场所,取为”犹如众木相倚成林”之意。

    那些聚在一起的佛教。徒其中既有富豪人家,也有平民百。姓;既有目不识丁的贫困人家,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既有政界军界人物,也有商界老。板,不过,能走进肖家巷居士林大门的,无非就是有钱有势有才之人。尤其是后一类居士,他们既承认佛教是宗。教,也认为这种宗。教应该为现实所用,希望向更多的人寻。求信仰认同,探寻宇宙真谛。于是,在研究认知佛法佛理的同时,他们也努力用各种方式去宣讲传播他们的领悟。这其中就包括利。用一些石板印刷的小册子广为免费发放这种形式。

    一个极偶尔的机会,一目十行的曾经看过一篇介绍民。国时期湖北佛教期刊在民众中传播的文章。那个阶段全国佛教一共办刊出报近300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海潮音》。”湖北地区的佛教期刊也在此时得以创办。湖北佛教期刊一共有11种,多为佛教团体或一些居士创办,一小部分是僧伽和居士合作创办,有些是省内自办期刊。比如《佛教月刊》、《三觉丛刊》、《净土宗月刊》、《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从这点看,宜昌居士林当年名声之大可见一斑。

    有资料记载:《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于1935年创刊,由宜昌民权路(现珍珠路中段)居士林林刊部编辑,居士林弘。法股发行。汉口龚留青老号印刷。在《本刊出版缘起》中就提到:”本林为积极服。务社。会,及努力宏扬佛法起见,兹从办刊本期创刊号起,继续发行。定名为林刊,不定期限,取有刊即刊之义,宗旨专以宏扬佛法为本,不涉及其它政。治问题。”

    当初,佛教活动在宜昌一带盛行,居士林因此香火不断。史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经有来自西(藏)康(定)、天津、成都、沙市及宜昌附近的法师、名僧来讲经说法和主持”佛事”活动。所以红极一时。据民。国版的《宜昌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延清西。藏喇。嘛依希滚波主讲。”

    从宜昌文史专家、也是笔者的好友罗洪波老。师转交的学友林文安(该人爷爷林智伯先生,字树藩,号恕凡居士,曾主持编修民。国版《宜昌县志初稿》)的资料中得知,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居士林虽远不及汉代建制的兴福寺和唐代建制的东山寺,但林员有二百余人。”有本地三斗坪陈氏子,十九岁入藏学习密乘十二年,回宜后在居士林讲法,是为名僧恒照。”另有资料介绍,那个入藏学过密。宗的陈姓僧人讲授的是当年释迦牟尼成道后,广收僧俗男。女弟子,并根据当时的实际和佛教发展的需要,对僧伽和居士的地位、职责等作了相应的规定的佛事。

    不过据《太虚自传》记载:”迨年(1920年)假后,元白、剑农等邀赴宜昌。那一冬,长江上游水浅,轮船搁浅,行甚迟缓,在舟中过yin历年。经沙市等,觉得一路都无风景,但到宜都后山水渐佳。抵宜昌恰正月初一,说了几天法,授了几次三皈,有王容子、钟宜民、huang恭任等皈依;后来的宜昌居士林,即由此而辗转缘起。……这一游,使佛化弥漫了汉口到宜昌的一段长江流域;杜汉三有“我们也要改行做和尚“的叹语。”看来,这位才是名角。

    查了一下资料,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对于佛教改。革的主张和实践是多方面的,就是”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