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边边(45)
宜昌边边(45)
△借用照片示意
四五、pao台没放关门pao
民。国三十一年(1920年)十月十九(11月29ri)是洋人所说的”礼拜五”。那个陆军十三混成旅第。一团三营一连一排三班的屈克明跟着他们的班长和其他五个兄弟坐在宜昌大东门外肖家巷口的一家茶馆里喝茶听戏混了一下午。灌了一肚子水,跑到一户人家的土墙边痛痛快快的放了水,哼着小曲走回茶馆的时候才意识到似乎有些反常。
他入伍前就是一泥腿子,脑筋不太灵活。站在原地环视四周,除了那一条灰扑扑的肖家巷和伸向远处的木桥街,除了那些东倒西歪的板壁房、茅草屋,除了那些在门口洗衣服的女人、满街乱跑的孩子、带着疲乏的神态回家的男人,似乎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直到他将自己的目光看着不远处高高的大东门,望见了木桥街口那高高的pao台,才恍然大悟,用最快的速度冲回了茶馆。
”咋了?”班长不满地用河北保定话在呵斥他:”一惊一乍的!”
”pao台!”屈克明的声音有些惊慌失措:”pao台没放关门pao!”
清末民初,宜昌城每天有在卯时、午时、酉时分别鸣放火pao的习俗。那个时候,大东门城楼靠木桥街那边有一pao台,不仅有铁pao一尊,还配有专门负责放pao的pao手数名。每ri要按时辰分别鸣放”醒pao”、”午pao”和”关门pao”。凌晨六、七点钟天亮为卯时,放铁pao三声才开城门,俗称放”醒pao”。晚上七、八点为酉时,放铁pao三声关闭城门,俗称”关门pao”。中午十二点钟午时放的pao,俗称”午pao”。
pao声其实就是现在的闹钟的作用,不过是guan方的,就像现在的”北京标准时间”一样,不过却是”宜昌当地时间”。卯时”醒pao”的意思,就是用鸣pao告诉那些爱睡懒觉的宜昌人该起chuang了。午时的”午pao”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大家该吃午饭或睡午觉了。最重要的就是酉时所放的”关门pao”。因为城外茶庵子、杨岔路都有土。匪出没,而长江上的”棒老。二”(宜昌对土。匪的称呼)更是经常从峡中呼啸而出,肆意扰民。
所以,”关门pao”意义重大。guan府有令:酉时三声pao响之后,即关闭四维城门。不管是进城有事的或是出城做生意的,只要到了下午就要抓紧时间,好在”关门pao”响之前或赶回城内或走出城门。如果不是节假ri,宜昌城内外晚上都是会宵禁的,闲散人等入夜之后东游西荡,会被抓进大牢里去体验铁窗生活的。
同时,宜昌城门一旦关闭后,满清时期由衙役把守,民。国时期由驻军设。防;城内的街道以及宜昌边边的新商埠区都由军队和更夫巡查。不过,宜昌话说的好:”政。策是死的,方fa是活的”。清朝的紫禁城”关门pao”放过以后,半夜三更还不是会用缒篮将急需见皇上的大臣拉上去。而在山高皇帝远、又在夷蛮之地边缘的宜昌城自然会各有各的方fa。如果有身份,自然不怕盘查;只要有银子,就能和阿里巴巴一样--”芝麻开门”!
据190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而且在宜昌度过圣诞之夜的美。国探险家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edgargeil)在他写的游记中记载,进。出关闭后的宜昌城似乎很简单:”我们动身辞别了工匠,返回兵船。途中遇到了一个巡夜人,正在敲打一更,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城门已经关上,但是,一听到随行士兵说他正在护送美。国客人,门砰然打开,我们这才出得城来。”
无怪乎宜昌民谣如此说:”百。姓怕guan,guan怕洋人,洋人怕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