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7)

戏说中书街(7)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戏说中书街(7)

    七、秦淮河畔

    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春季的一天,南京夜晚的秦淮河畔宛如一个半掩素纱的女子,朦胧中带着几分妩媚,恰如一首诗中说的“十里秦淮,十里珠帘”,无人不知秦淮灯火甲天下。距文源桥左岸约200米,耸立着古色古香的江南贡院,白天那是是书声琅琅,而到了夜晚,随着和谐的河风,就有些花草的清香和着女人的脂粉味幽幽的飘来。这里就是南京最大的风花雪月之地,两岸勾栏林立,佳丽如云;小巷中莺歌燕舞,通宵达旦;河中画舫穿梭,欢声笑语。就和写过戏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公元1648-1718年)所说的那样:“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

    “翰林爷怎么不多睡一会儿?”那个胖胖的老鸨推开门,轻轻走进花房,用托盘端着一杯用冰糖熬制的银耳红枣羹,还有一壶酒,两碟下酒菜,脸上有些神秘的笑容:“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还是应该爱护身体才是。”

    “没看见吗?”王汝玉抬起头来伸了一个懒腰,用手指了指八仙桌上散布的那些稿纸,有了些苦笑:“誊写整理如此繁重,恨不能生出四只手来,既然明知不可能,所谓笨鸟先飞,就只能日以继夜了。”

    “翰林爷不是中书令吗?”那个老鸨将托盘放在了窗前的茶几上,看了一眼那用小楷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有了些疑问:“这样的誊写不是可以让手下人去写吗?”

    “妈妈以为这是什么寻常公文,可以指派下去?”那位因为诗词书画都很优秀、而且还是太子身边红人的中年男人就有了些啼笑皆非:“这是《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所编成的一部超大规模的百科全书。开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命当时还是翰林侍读学士的解缙等文官,参照《韵府群玉》、《回溪史韵》二书的例子,采集各书所载事物,按类编排,而统之以韵。解缙等奉命而行,于次年十一月编成进呈,朱棣赐名为《文献大成》。可是不久,朱棣认为那本书中的事物多有遗漏,又命解缙和姚广孝、刘季篪等一起重新编辑,除了特别命令王景等五人为总裁,邹辑等20人为副总裁,陈济等为都总裁,同时征调中外官及四方老宿文字之士为纂修,挑选善书的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之缮写,由光禄寺供饮食,共2169人,开馆于文渊阁之外,而且还派官员分行天下,搜求遗书,以备收录。

    该书历时五年,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才最后修成,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并改名为《永乐大典》,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迄今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不仅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总和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所以《永乐大典》无疑就是空前绝后的。

    《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装订成11095册,光是目录和索引就有60卷,全书约3亿7千万字。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成书时间也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这部书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我国前代和后世编纂的所有类书,不仅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等资料,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故事和无数难解之谜。

    王汝玉就是那2169人中的一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