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6)

戏说中书街(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戏说中书街(6)

    六、解缙其人

    但凡读过《明史》或者知道一些明代那些事的人,无疑都知道那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内阁首辅解缙。他恰恰出生在明朝建立后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用火红年代的一句话形容就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书香门第出生的他从小聪慧绝伦,过目不忘。七岁能赋诗作文,十二岁熟读四书五经;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年),十九岁的解缙参加江西乡试,一举夺得解元,人称“解解元”。次年到南京会试,排名二甲第七名。

    有学者考证,因为在考试中展现了他言辞锋利、不知收敛的性格特点,所以被考官从一甲推后到二甲;又有一种说法称,因为解缙的祖父和父亲都与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有过交往,也因为他自己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才会仍然受到了朱元璋的关注,被任命为翰林院中书庶吉士(明代文官职位,掌编修国史、编辑奏章、进讲经书和草拟诏谕等高级文墨工作,也就是现在的首长秘书。而在明代,更是形成了非翰林院庶吉士不能入阁的惯例)。

    都说生性聪敏是天赋,而抓住机遇似乎更为重要。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公元1377-?)根本瞧不起那个翰林院官居九品的解缙,只是忙于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密谋削藩;不料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率军南下,一举攻占南京,夺取皇位。正好遇到解缙等人前来表示效忠,自己班底中本来就缺乏文臣的朱棣就把拟诏的任务交给了在明惠宗手下备受冷遇的解缙,而解缙在诏书中十分完美的解释了燕王起兵原本只是想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但由于朱允炆不知去向,所以只好迫不得已,才不得不登基即位。

    这份诏书用的那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好的表达了燕王起兵、取而代之的理由,自然无疑会受到朱棣的满意。解缙在一个月之后就收到了朱棣给予他的第一份赏赐:连升三级为翰林院正六品侍读;不久,朱棣又命解缙同黄淮、杨士奇、杨荣、胡广、胡俨、金幼孜七人一起入值内阁,这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班底,从此设立内阁为皇帝顾问班底,协助处理机密重务成为了常态,也标志着解缙从此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心腹忠臣。据史料记载,有时候夜深了,朱棣上床睡觉,仍然会叫解缙坐在自己床前交流对一些国家大事的看法。

    解缙是个思维敏捷、才华横溢之人,在各种典籍中不仅留下了近500首诗词,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联句故事。比如记载了那个得了病还坚持司事、四十五岁就死于任上,“郡之人为之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的胡子祺(公元1332-1377年)生前有一天和解缙一起逛南京,只见沿河两岸长着的金线细柳的柳丝悬垂水面,还有三两渔人垂钓河畔,胡子祺即景生情,信口而出:“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解缙见桥下有一女子正在叫卖玉簪花,便眼前一亮,说出下联:“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对仗工整,实为佳联。

    还有一次,有一大臣阴阳怪气的说出上联:“二猴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的下联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非常巧妙的以牙还牙。只是解缙最著名的还是被毛太祖曾经引用过的、被收入《毛选》的那幅对联,据说是解缙用以讽刺东厂锦衣卫纪纲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人评价解缙的文章写得雅劲奇古,极具个性特色;政论文直抒胸臆,气势充沛;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诗歌尤工五言诗;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无疑是那位浪漫主义的大家李太白的忠实粉丝,就和他在诗中所写的那样:“吾闻学士真风流,豪气直与元气伴。金銮殿上拜天子,叱呼宠幸如苍头。贵妃捧砚恬不怪,力士脱靴惭复羞。”豪迈倒是豪迈,潇洒也倒是潇洒,得意更是举世无双。只是唐代的李太白因此丢了官职,而解缙更是因为如此的性格而最终葬送了卿卿性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