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22)
红与白(22)
二十二、烘杠
在丧家为亡人举办的的白事中,最受尊重的自然就是丧家的长辈们,可是在办丧事的时候,亡人最大,即便是辈分再大、年岁再高,也得战战抖抖的跪下来烧纸焚香,冲着棺材(或者遗像)鞠躬磕头,一般的情况下,会有人及时将长辈搀扶起来,孝子贤孙也会跪在一边说:“你儿能来,我们全家就感激不尽了。”
然后受到敬重的就是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乡村操办丧事的现在基本上都是职业道士,也有民间的专业人士,道士自不必说,这些婚丧之事的绝大多数规矩就是他们的那些声名赫赫的大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制定下来的。那些专业人士除了算吉日、看风水,还要主持葬礼仪式,还要在丧事道场上为亡灵念经驱鬼开路,也要为亡人歌功颂德,自然怠慢不得。
同样怠慢不得的还有“敲丧鼓(也叫打丧鼓)”的,其中既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祖传。就凭着一张鼓、一个鼓槌,还有一张嘴,就要从半夜零点开始通宵达旦地念唱到天亮出殡之前,既要庄严隆重,表达丧家的追悼之情,还要生动活泼,能吸引那些陪着丧家守夜的所有人不打瞌睡,那就需要很大的语言艺术,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所以除了丧家的酬谢很丰厚,其他的时候也很受尊重。
同样怠慢不得的是被称为八仙、或者叫八大金刚的男人。他们是即将抬着棺材送葬的和去山上挖坟坑的。抬棺材的被称为“抬重”,挖坟坑的被称为“打井”,一般少则十人,八个抬重的,两个打井的;笔者的丈人去世很隆重,来了二十个人,十六个抬重的,四个打井的,这两类人个个都得罪不起。吃豆腐饭的时候是单独开席,喝的是好酒、抽的是好烟,桌边招待的都是大姑娘小媳妇,有的还有孝子贤孙亲自伺候。
那一行人因为人多,分布又广,所以在行动前会互相之间电话联系到丧家的时间,一般是在出殡的头一天晚饭前一起到达。来到孝家后,逐一先要到亡人灵前燃香烧纸,磕头作楫,再在吹打乐的配合下开始“烘杠”。宜昌周边的出殡规矩差不多一致,棺材都是用麻绳或者竹篾绑缚在两根长长的杉木条上的,这两根长长的杉木条就叫“杠”。而仪式就是由那些“抬重”的男人们把烧燃的纸钱在“杠”上来回晃动,这就叫“烘杠。”“烘杠”的文字记载就是“祭杠”。因为中国是龙的传人,因而棺材又叫“龙床”,墓穴又称为“龙穴”,抬棺材的杠又叫“龙杠”,在山上挖土掩棺筑坟又叫“筑龙口。”
“烘杠”又分为“大烘杠”和“小烘杠”两种。“小烘杠”就是在鞭炮锣鼓声中,抬重的用烧燃的纸钱在杠上来回晃动,随即把杠的一边靠在墙边立起来,用板凳撑着就行了。而“大烘杠”是由那些坐堂的吹打乐队领班,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尾随其后,从灵堂到龙杠,按照领班规定的线路,七弯八拐地绕行几圈后,再让孝子在“杠”前下跪行大礼,抬重的人再燃烧纸钱烘杠,最后将“烘”好的“杠”竖在房屋或者灵棚前的显要位置。
笔者丈人去世的时候因为隆重,就是“大烘杠”,因为参与的人多,不仅围着堂屋转圈不说,还在吹吹打打声中围着整栋房屋都转了好几圈,鞭炮炸得震耳欲聋,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据说,转圈转的好,抬重的和挖井的就会满意,而烘杠时候纸钱烧得多,杠就烘得好,第二天抬重时人就会轻松一些,否则就会越抬越重。
是不是有些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