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丘雨晴秀厨艺
朱由栩这才意识到明朝可能还没有坏血症这个名词
解释道:“坏血症的前期症状是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脱落、双腿肿胀、关节疼痛,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
沈延扬闻言双眼放光道:“冠军侯说的是掉牙病啊!这个病在远洋船上经常出现。用几两茶叶泡水喝,能够预防坏血症?
朱由栩心说这我哪知道,他仔细想了想小时候吃的维生素c片,好像每片含维生素c一百毫克。估计人类一天补充一百毫克的维c就足够了。
可是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他还真不知道。只记得茶叶是地球上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植物,好像是第二名柠檬的三倍。
张世恒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个广告,上面说每天一个柠檬,补充身体每日之所需维生素c。
一个柠檬大约重一百克,那么三十三克也就是一两茶叶,应该能满足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了。
想到这里张世恒自信满满的说道:“每天用一两茶叶泡茶,或者直接吞服都可以起到预防坏血症的效果。”
沈延扬闻言兴奋道:“这可真是太好了,听闻泰西人的远洋船上,经常有水手死于坏血症。
大明水手却很少得坏血症,原来是因为大明人有喝茶的习惯。
想来蒙古人离不茶叶,也是因为草原上缺少蔬菜的缘故。
如此大明多了一种畅销海外的商品不说。这种商品还能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真是两全其美啊!”
众人就海关成立事宜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聊了一上午。
中午自然是在定远伯府吃了顿便饭。
丘禾嘉出身军户,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便饭就真的只是家常菜而已。
张世恒夹起一块油焖笋,觉得稍微老了点,费力嚼了几口勉强咽了下去。
又夹起一块香葱炒腊肉中的腊肉,硬得嚼起来费劲不说还齁咸。连续吃了几口白饭,嗓子眼才算舒服了一点。
这时丘雨晴端着一只盘子走进餐厅。
冲着张世恒笑道:“我家厨娘做饭出了名的咸,我特意煎了甘薯饼,大家尝尝。”
张世恒心想明朝就有红薯了吗?这玩意可是抗旱高产的农作物啊!要是在陕西等闹旱灾的地方推广种植,流民问题或许就能缓解。
沈延扬说道:“甘薯是子先先生在武清试种的那种农作物吗?我早闻其名,却始终没见过。”
丘雨晴笑道:“沈龙头真是博闻强记,你说的没错,甘薯就是徐阁老一直在大力推广的那种农作物。”
张世恒问道:“这是武英殿大学士徐光启在武清种的甘薯?“
丘雨晴道:“那到不是,这甘薯是我从贵州老家带过来的。冠军侯还是快尝尝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张世恒夹起一片撒了盐的煎甘薯道:“丘姑娘的厨艺真好,这甘薯饼两面煎得金黄,但不见一丝焦色。厉害,真是太厉害了。”
丘雨晴扑闪着大眼睛看着张世恒道:“卖相好不如味道好,冠军侯尝尝先。”
张世恒咬了一口甘薯饼。入口软糯香甜,一点点盐味冲淡了些许甜腻。
心想味道不错,就是过于追求卖相火候差了点。
要是再煎焦一些让红薯里面的糖分融化,在表面形成一层糖壳口感就更好了。
张世恒咽下甘薯饼后笑道:“入口软糯,味道香甜,真是太好吃了。丘姑娘的厨艺,绝对够的上御厨级别。”
丘雨晴闻言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
低声道:“我看邸报上说甘陕大旱,陛下拨内币三十万两赈济。如果能在受灾地区推广种植甘薯,应该能救不少黎民于水火。”
张世恒诧异的看着丘雨晴,心想这般头脑聪慧而又心地善良的姑娘,可真不多见。
“不知这甘薯产量如何,种植起来可有难度?”
丘雨晴说道:“甘薯亩产在七石以上,且非常耐旱。
不过其种植时间长,在我们贵州都要春种秋收才能丰收。
北方春日寒秋霜早,三月种下因天冷恐无法出苗。
过了四月再种,即便拖到上霜再收,因种植时间不够,想必产量也不会太高。”
张世恒被丘雨晴这番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话惊住了。
能把种甘薯这件事,分析的如此鞭辟入里,对于没接受过义务教育,没有半点科学素养的古人来说,可谓是万中无一。
张世恒脱口而出道:丘姑娘可真是个天资聪慧的人啊!分析问题鞭辟入里,真令世恒佩服。”
丘雨晴闻言瞬间想吟唱一曲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她自幼就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算学,格物,喜欢看《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百科类书籍。
丘雨晴心想他要是我的知己,想必不会在意我的无理,他要不是我的知己,我对他无理又何妨。
“张公子,你对日之盈缩,其消长以渐,无一日顿殊之理怎么看。”
张世恒被丘雨晴问愣了。大脑飞速运转憋出一个回答道:“日之盈缩、月之圆缺、花开花谢、四季轮转,皆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球体。”
张世恒没敢说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这个惊世骇俗的结论。但世界是个球也惊掉了众人的下巴。
张世恒从一览众山小,站得高看得远,一直说道海上先看到帆再看到船。再座的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接受了世界是个球的说法。
丘雨晴第一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一发不可收拾。
又问了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在听到雷声。为什么早上冷中午热等问题。
张世恒绞尽脑汁回答了之后,丘雨晴接着问道:“如何测量光的速度与声音的速度。”
张世恒也不怕在美女面前丢面子了,直言他也不会。
岔开话题问道:“甘薯是什么时候传入大明的?”
丘雨晴表情郑重道:“甘薯是福建秀才陈振龙引进大明的。
他考取秀才后连试不第,为求生计下海跑商。
但圣贤书毕竟没有白读,他经商到菲律宾马尼拉时,偶然吃到甘薯觉得味道不错,一问得知此物亩产可达七石后。便想将此物带回国内推广。
但当地西班尼西亚统治者禁止甘薯外流,陈振龙巧妙的将薯芽藏在缆绳中带回大明。并在家乡免费推广给农人种植。
从此之后,陈振龙放弃了收益丰厚的海商之路。带着儿子陈经纶,专心致力于甘薯的推广事业。
土地贫乏的八闽之地,没有发生流民之乱,陈振龙父子居功至伟。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横渠先生的话深合我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老百姓吃不上饭就要造反,陈振龙引进推广甘薯,就是为生民立命。是万事开太平之根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