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25章、论心

第325章、论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君此言,还请恕我不能苟同。”

    沉默了许久,郑璞方拱手朗声驳之,“昔日秦始皇有暴戾天下之说,然孰人可否认并六国、毕天下之伟业!尚有前汉武帝,北逐匈奴、通西域、拓百越与西南,东设汉四郡,以赫赫武功筑我汉家儿郎脊骨;然白鹿皮币、算缗与告缗令、东莱求仙等举措乃善政乎?”

    言至此,郑璞缓和了颜色,轻声说道,“刘君,正值我大汉不争即亡之势,若能为国裨益,尺寸之功,不汲求之;米粒之光,不烦取之。兴复汉室之任,系与刘君之身,璞但求君论心不论迹耳!”

    论心,而不论迹邪?

    天子刘禅听罢,默然以对。

    少时,便喟然发叹,“相父督领子瑾等将士,离乡梓妻儿千里讨国贼,但求国裨益而死生不念,我锦衣玉食在京都,难逢鸣吠之益于时务,却是心吝于区区薄名而患得患失,心诚有愧矣!今子瑾以言明我,安敢惜名哉!”

    言罢,亦是雷厉风行,高声唤来远处候着的近侍。

    乃口谕令少府出绢十匹、钱千金赏董允昔日面谏之举,又令尚书台颁诏,曰:“朕以不德,年少即位,承丞相等贤良教诲,犹恐负先帝之明。今特诏令,群臣吏民能面刺朕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朕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朕之耳者,受下赏。”

    乃是效仿了昔日战国时,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的故事。

    待那近侍领命而去后,他方回顾看正笑颜潺潺的郑璞,不由也露出笑容来,感慨道,“若董休昭面谏与我时,亦如子瑾般循循诱导,我又何尝意难平邪?此可谓之,以讽议举正职责论,休昭不如子瑾多矣!”

    但郑璞闻言,却没有依礼谦言作谢。

    反而昂头向天,佯作悲愤怆然之态,长声而叹,“嗟乎!不想刘君竟以我乃佞臣也!”

    “哈哈哈~~~”

    自然,天子对此大笑不已。

    或许他自身都没有发觉,郑璞此举在他人眼里乃隐隐有恃宠而骄之态吧。

    抑或者说,今日与宴的笑意太浓,令他恍惚了许多礼制。

    笑了好一阵,天子便执起割肉小匕,嘱言道,“炙肉有些冷了,子瑾且先用餐。莫待少时肉冷无法入口,归去后腹诽我性苛且吝,竟是一餐亦不愿赐下。”

    “呵呵~~”

    轻笑一声,郑璞拱手做谢,“唯。谢刘君赐餐。”

    垂头执小匕割肉沾细盐,大口吞咽,偶尔只手握酒囊而饮,用餐速度亦极快,大如合握约莫二三(汉)斤的肉块,倾之便皆入腹中。如此行径,莫说朝臣仪态不存,就连士人风度都无有半分了。

    亦让依礼慢条斯理、细嚼慢咽的天子不经意瞥见了,不由心中再度泛起感慨。

    并非是恶了郑璞的粗鄙。

    而是他倏然想起了,近些年在岁末时出宫飨士卒时,那些士卒用餐仪态与郑璞相差无几。

    地小民寡的大汉,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毕举国之力,是故如今的军籍者极多。

    毕竟北伐数年以来,士卒战损的、伤退的,尚有因水土不服或疾病等缘由物故的,零零散散合计一起已然六万有余了。

    但如今陇右与河西等地,尚有十万将士屯田戍守与枕戈待征!

    有一些是从巴蜀之地新募而往的,更多乃大汉收复陇右与凉州后,从魏国俘虏中挑选、将附魏羌胡部落或豪右徒附与部曲授田编入军籍;抑或者是以丝路贸易与牧场田亩诱巴蜀豪族而往,趁机将他们的部曲编入郡县戍守轮值之卒,等等。

    巴蜀人力物力枯竭、大汉短时期内无有再度征伐的底蕴,并非是一句虚言。

    是故,天子此些年出宫问贫察孤寡,多往来于屯田在京师成都周边的军籍家眷,但求不令那些为国征战的北伐将士死不瞑目。

    今见郑璞行举粗鄙如军中鄙夫且带疤的颜容,亦令天子陡然思及了北伐未开启之前,初见时意气风发、风姿特秀的桑园郑郎。

    岁月奔流不息,将美好淹没将丑恶掩埋,亦让人们领悟许多世间道理。

    名望与德行等乃士人所求耳,非乃君王绳准。

    至少,以如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并非是君王所求之功。

    如子瑾所言,我且论迹不论心罢!

    须臾间,心念百碾的天子没有了食欲,放下割肉小匕,起身取清水漱口净手。

    此时堪堪腹饱的郑璞,见天子案几上所剩炙肉与稻饭极多,同来净手漱口时亦忍不住发问,“刘君近日食欲不振乎?”

    “非也。”

    接过侍从递过来的麻巾擦干手,天子摇了摇头,随意寻了个理由搪塞,“乃我出宫之前,皇后还奉了些许糕点与我果腹,现今腹中不饥。”

    言罢,又挥手招扈从牵来马匹,利索的扶鞍而上,笑谓道,“子瑾且随来,看我亲耕的稻田如何。”

    “唯。固所愿耳。”

    初夏四月的午后阳光,不算燥热,但却盎然了郊野的郁郁葱葱。

    策马缓缓,放目而顾时,只见走马河两岸草木竟发、万物生机勃勃;待敛目而倾听,便又是莺歌蝶舞、微风抚过稻田的欣荣乐章。

    籍田里的稻苗长势很好。虽说其中有籍田令等人悉心照料的干系,但天子能持之以恒岁岁亲耕籍田,已然是胜却无数了。

    似是天子对此也颇为满意。

    待二人策马行百余步后,便侧头发问道,“昔吴主以会稽之南嘉禾自生,以为获德于天乃改元。今我亲耕之禾猗猗,不知可媲美江东那自生野谷否?”

    自生之禾与亲耕之稻?

    此是有问于我,获德天眷与励精图治孰可贵、孰可长久乎?

    闻问,郑璞瞬息间便洞悉了天子之意,亦冁然而笑,“稻禾乃果腹之物,自生亦好,自耕也罢,无有多少区别。再者,刘君若是有意,我不仅可令嘉禾在巴蜀任何一郡县自生,就连那鸾鸟来仪、井现黄龙、神龟献图抑或白鹿祥世等诸多祥瑞,一并为我大汉呈现出来。”

    呃!

    此话甫一落下,天子便猛然拉起了马缰绳,满脸震惊的看着郑璞。

    无他,惊世骇俗耳!

    虽然孔夫子尚且不语怪力乱神,但诸如“亡秦者胡也”、“刘秀当为天子”等谶语灵验后,当今世上不乏坚信鬼神有灵者。

    天子亦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今听罢,亦陡然思及,自谯周归成都后旬日一入宫为他解惑经学,他曾以“曹丕篡汉遭天谴”之事问及,而谯周如实告知此事乃郑璞始作俑者。

    莫非,善军争筹画的子瑾,竟还身兼方术之奇?

    至于先前为何藏而不显,盖因如今世道,身有方术者皆难善终,抑或身死后亦难得安宁。

    如河南人赵达,从汉侍中单甫受学,治九宫一算之术,历事以术推,无不中者。

    后天下大乱,自以术推江东鲜动乱,乃渡江避战祸,后以术伺奉孙权,但惜其宝术、概不传与他人。生前,孙权求奇术而不得;死后,孙权乃拘其女以勒,亦不得,竟是令人掘其坟、发其棺,看是否在陪葬之物中。虽然事后孙权无所得,但赵达落了死后家小蒙难、尸骨曝野的下场,如何不令人引为前车之鉴邪!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天子刘禅尽力舒缓情绪,语气异常轻柔的发问道,“不想子瑾竟有如此神通!却是不知,此些祥瑞如何为我大汉引来?”

    “哈,此事有何难!”

    不知道天子心思已然想歪了的郑璞,依旧兴趣勃勃而道,“如嘉禾自生者,我可令心腹之人寻一荒地耕种,待稻谷抽穗时便寻个缘由引人见之。如神龟献图者,我且先让一匠人刻石藏于污垢中作旧,再令人捕一百年老龟将石衔于背即可。南中之地,山泽密布,寻一老龟易如反掌。如白鹿祥世,我可令人捕捉高大体健之鹿,通体漆以色白;尚有鸾鸟来仪者,我可令捕鸟者入秦岭设陷阱”

    正当他滔滔不绝时,却是被一旁的天子抬手打断了。

    “子瑾且住!且住!”

    心中冀望落空的的天子,语气有些啼笑皆非,“子瑾所谓天降祥瑞,皆乃人为邪?”

    不然呢?

    难不成我尚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能?

    闻言,郑璞不由侧头扬眉,一时无言以对。

    “咳!咳!”

    自知是误解了的天子,借着轻咳掩饰失态,顺势岔开话题,“依子瑾之言,天眷之降尚能伪造之,天命所归又是何解邪?”

    呼

    铺垫如此之久,终于要谈及了!

    微不可闻的舒了一口气,心中窃喜的郑璞神色穆然,轻声说道,“刘君,我此生所学者,皆筹画军争之事,何为天命者,非我可解也。不过,既然刘君问及且今乃作闲谈,我便姑妄言之,如若有不谙之处,君自择而取。”

    先作了几句谦言,不等天子回应,他便继续说道。

    “我尝读史,知帝禹治水功盖九州,故受帝舜之让为天下共主,彼时乃天命所归也。但后有汤武克桀而兴商,再后亦有武王伐纣而兴周。故我窃以为,所谓天命者,乃民心所向耳!何为民心所向?乃使之居有其屋、耕有其田,温饱可继耳!”

    “然而,自桓灵二帝以来,天下丧乱,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心已不古。士者不言道德而仗势牟取家国之利,武断乡曲之豪者阴役百姓以囿家门,令贫者愈贫、弱者愈弱。如此日增月益,犹如累薪于釜底,鼎沸乃必然耳!”

    “是故,我窃以为,如若上无士者侵凌、下无豪右侵吞,向使小民足衣足食、安居乐业,何愁天命不归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