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十世帝王身份被曝光,灵气复苏 > 第三十二章 高筑墙第章 广积粮第章 缓称王!

第三十二章 高筑墙第章 广积粮第章 缓称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屏幕之中,朱元璋和那位教书先生的话语,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讯息,瞬间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

    某间大厅之中,一位耄耋老者神情郑重的开口说道:“刚才的屏幕之中,朱元璋曾对那位教书先生说过,‘元璋有先生相助,真如同当时的刘玄德请到了诸葛亮’——刘玄德、诸葛亮,这又是我们现如今严重缺失的历史资料中所不曾出现过的两个名字,看他们的表情,很显然,这两人应该是名人,否则,那位教书先生断不会说出‘大帅也许胜于刘玄德,可在下,却是万不敢和卧龙先生相比啊’的话语!”

    对于这位老者的言论,在座的其他学者全都十分赞同,只不过……

    “我们虽然从他们的对话中知晓了这些,然而,没有相应史料做依据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人究竟是何人,即便想要研究,也无从下手啊!”

    大厅之中,一个略显老态的学者很是无奈的轻叹了口气道。

    “不仅仅是朱元璋和那位教书先生口中的刘玄德、诸葛亮两人,甚至于就连朱元璋和这位教书先生所在的元朝,我们也是闻所未闻,但愿,那个叫做东方无穷的二号选手,他的前世能够做出更大的功绩来,这样,他才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隐秘,继而,此时正在观看着他前世记忆的我们,才能够得到有关于‘元朝’的更多资料!”

    大厅之中,某位头发苍白的干瘦老人如是言道。

    …………

    与此同时,屏幕之上,正在回忆过往的朱元璋双眸含泪:

    “先生,咱是放牛娃出身,太知道粮食的珍贵了,咱爹咱娘,一个哥哥两个妹妹,都是被活生生地饿死的,当时家里要是能有半斤米的话,他们也不至于死——咱爹咱娘,在临走的时候,家里就只剩下一碗粥了,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粥里……只有十三颗米!”

    “咱爹咱娘没吃上,因此他们死了,咱吃上了,一直活到今天!”

    “先生,一把米一条命啊!”

    听了朱元璋的话后,那位教书先生很是认真的补充着道:“不光是一条命,它们还值一大片人心哪!”

    这一刻,这位教书先生的脸上布满了忧伤:“这十多年来,天灾连绵不断,使得各路英雄好汉纷纷起兵造反……虽说是为了反元,但是,他们真的是为了反元吗?大元开国都八九十年了,为什么早不反晚不反的,现如今反倒是纷纷起兵造反了?说白了,就是因为朝廷无道、天地无情、饿殍遍地、家家断炊啊,所以,造反,是让饥饿给逼出来的,造反者,是为了活命啊!”

    “啪!”

    听得教书先生之言,朱元璋顿时激动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继而像是寻到了知音一般,朱元璋激情澎湃的说着道:“先生说的实在是太对了!先生,您知道吗?当我放粮的告示一发出来后,方圆几百里的百姓全都蜂拥而至,元璋十日之内,就聚集了三千的义军哪,而我所能够给予他们的,最多就只是一碗饭吃而已,而就这区区的一碗饭,他们竟然就能够为之而心甘情愿的奉献出他们的性命来了!”

    “上位知道吗?”教书先生很是认真的提醒着朱元璋道,“在这碗饭里面,还蕴含着他们的一份希望以及一份公平,为此,他们才愿意跟你出生入死!”

    “先生,元璋起兵不久,力量薄弱,可眼前呢,又是天下大乱、豪强遍地,咱这支小小的队伍,稍不留神,就会被元军击溃,或者是被其它义军给吞了……”朱元璋望着这位教书先生,终于问出了他得到军师后的第一个问题,“先生,咱们要怎么做,才能够先站稳脚跟、发展大业啊?还请先生教我!”

    教书先生一抚胡须,很是淡定的回答着道:“我有三句话、九个字,奉送给上位!”

    “快说!”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催促着这位教书先生道。

    而后,在朱元璋望眼欲穿般的神情中,这位教书先生缓缓地开口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嘴里轻喃着念叨了好几遍这位教书先生的话语,若有所悟。

    至于一旁的那位教书先生,在等朱元璋品味了一番他的这九个字后,当即为其解释着道:“所谓高筑墙,就是脚下有一块根据地,背后有一座城池,等站稳了脚跟,再徐图发展,万不可朝秦暮楚、志大才疏!像今日联甲打乙、明日投丙降丁之事万不可去做!”

    拿起桌子上的茶杯润了一下口后,这位教书先生继续说道:“表面上看,上述作为看似是东征西讨、壮大声势,其实已坠入流寇一路了!”

    听了这位教书先生的讲述后,朱元璋犹如醍醐灌顶般的感叹着道:“先生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些义军们哪,整天你争我斗、分分合合的,力量全都使在了内耗上了,元璋早就有切骨之痛了!”

    眼见得朱元璋听懂了之后,这位教书先生继续为朱元璋讲解道:“所谓广积粮,就是积蓄力量,尤其是粮草、兵马、军械——不会积蓄者,吃一口少一口,打一仗少一批,而会积蓄者,则能让地里的庄稼再生长出庄稼来,让手里的兵马再繁衍出兵马来!”

    一时间,不知该用什么赞美之词来表达自己欣喜之情的朱元璋除了连连点头以及高呼着“说得好”之外,就只剩下傻笑了。

    教书先生没有在意朱元璋的神情,此刻的他,很是认真的说着道:“最难的,恐怕就是缓称王了!”

    面对朱元璋不解的神情,这位教书先生如是言道:“古往今来,世道越乱称王称霸者就越多,而且还往往急于称王称霸——他们手里还没有多少兵马呢,就先封自己为什么天王、地王、龙帅、虎帅什么的……他们哪,与其说是仗势欺人,不如说是仗势唬人!”

    而后,这位教书先生颇为感慨的说着道:“在这块土地上,你随便往哪里一站,放眼望去,不出百里,就能数出一打的天王来——终有一天,上位肯定能成为王,但现在万万不可,现在上位应该埋头练兵、积蓄力量、韬光养晦、以待天时!”

    微微一顿之后,这位教书先生继续说道“甚至于,即便是到了足以称王的那天,称王也是越晚越好!为何呢?因为那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不但朝廷会首先发兵剿你,就连各地的义军也会侧目而视!”

    听得教书先生之言,朱元璋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道:“元璋记住了!”

    只不过,即便朱元璋保证过了,这位教书先生依旧慎重无比的重复了一遍道:“再说一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