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商议
许慈甫端起手边的茶杯抿了口茶,随后慢慢说道:“不瞒奚大人,我一直派人盯着卢家。当初阻止奚大人揭发卢尚书的罪行,是因为我知道他背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弄清楚卢尚书究竟在干什么,我得留住他的命。后来卢尚书死了,卢氏一族不复存在,我便将目光放在了卢家那常年在外游学的嫡长子卢典译身上。没想到歪打正着,知道了卢典译通敌叛国的事儿。”
奚敏狐疑地看着许慈甫,不相信他的话。既然许慈甫怀疑卢尚书有猫腻,那么在奚敏在调查卢尚书的时候,他应该相助而非阻止,不是么?
话说回来,其实当时不仅许慈甫选择保卢尚书,楼光峥也那么选了。
奚敏蹙着眉,若有所思。
许慈甫似乎猜到了奚敏在想什么,浅笑一下,说道:“我跟楼世子不是一伙儿的,奚大人别误会了。”
奚敏收回心思,问道:“北方和淮南的事情,你还知道多少?”
许慈甫含笑道:“北方已有三城失守,靖国大军一路南下,目前在进攻鹤城。鹤城只有三千精锐,面对二十万靖军,属于是鸡蛋碰石头。不过,我听说武将军已经赶去北方,他对北方各州郡各县城了如指掌,想必有办法做好兵力部署,守住鹤城。”
奚敏已经在墨城见识过武去拙的厉害,但此刻听到许慈甫夸武去拙,奚敏的心中不免多了份喜悦。
许慈甫又道:“至于南方……我收到的情报是,淮南王并没有离开淮南,不过,南方有军队行进的踪迹,所以我猜此次带兵的人是淮南王的亲信郝涛年。”
一个尚书,又是关注北方又是关注南方的,还能随时随地掌握各方的一手消息,这连当朝丞相都不一定能做到。
看来许慈甫的野心不小。
“那个郝涛年是什么人?”奚敏问重点。
“郝涛年自幼跟在淮南王身边,是淮南王最得力的帮手。在淮南王还没有被封王的时候,郝涛年就帮着他和当初还是太子的陛下作对。当年京城东门一战,淮南王惜败,他和陛下达成一个协议,没多久就离开了京城去了南方。后来陛下登基,依照先帝遗愿封了他为淮南王。这些年双方相安无事,淮南王也深居简出,谁都没想到他会突然对京城发难。”许慈甫道。
奚敏依稀记得皇帝和淮南王的关系在一开始并不差,但淮南王受了小人的挑拨,逐渐和皇帝生了嫌隙,之后就算二人达成了某种协议且重归于好,终究也是破镜难重圆。
而如今看来,那小人多半就是郝涛年了。
不过……奚敏感到疑惑:“既然淮南王无心帝位,也常年不露面,怎么会忽然对朝廷出兵呢?”
许慈甫啜了口茶,摇摇头道:“不清楚,我的人还在调查。”
奚敏猜测道:“会不会是郝涛年。他既然为淮南王策划,就定然对淮南的一切都极其了解。而且他有心让淮南王和陛下生分,足见其所求甚多,没准儿就是他给淮南王提议,让淮南王趁北方进攻大渝的时候发兵北上。”
许慈甫点头:“有可能。我也是这么想的。”顿了顿,他问,“周大人呢,还没有回来吗?”
奚敏道:“没有。”
周欢和简绵溪一起押着胡太守回京,速度会比奚敏慢得多。不过算算时间,他们应该会在晚膳之前回来。
说起这事儿,奚敏很无语。周欢那厮居然宁愿跟简绵溪一起慢悠悠地行路,也不跟她一起。虽然她不是真正的奚敏,但她和周欢的关系总比简绵溪和周欢的关系好吧。
“胡太守在左银山制造的十万兵器在哪儿?”许慈甫问道。
“不知道。”奚敏是真的不知道,毕竟这事儿是武去拙和周欢在管。不过奚敏猜测武去拙会运一半去北方,剩下的则交给皇帝安排。
许慈甫看了看奚敏,仿佛在检验奚敏的话是真是假。
过了一会儿,书房外传来敲门声,拉回了二人的思绪。
“许大人,奚大人,陛下召见。”
“知道了。”许慈甫对着外面应了一声,随后看向奚敏,“陛下应该是知道你被我请来许府了。他召见你我二人,肯定是为了墨城和南北方的战事。走吧,一起去。”
奚敏没有拒绝,跟着许慈甫起身、出书房、前往皇宫、进入御书房。
御书房内有皇帝和太子。彼时皇帝坐在高座之上批阅奏折,不苟言笑的脸让他看上去不怒自威。看到奚敏和许慈甫进来之后,皇帝只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又低头看奏折了。
奚敏和许慈甫行了礼,然后规规矩矩站着等皇帝发话。
皇帝看完了手头的那份奏折,将其丢到一旁。他揉了揉眉心,说道:“知道朕找你俩来是为了什么事儿吧。”
皇帝的面容虽然严肃,但比之以前憔悴了些。
看来忠山到博城路上的刺杀,对皇帝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
许慈甫作揖,先奚敏一步说道:“陛下是在担心北方的战事吧,依臣之见,陛下可派武将军回北方稳定战局。”
对于朝廷和百姓来说,只要武去拙回了北方,那么北方万事无忧。
皇帝道:“武将军给朕上过奏折,说他已经在赶往北方的路上了。朕相信武将军能稳住北方局势,朕担心的是南方。”
皇帝单独回京,然而朝中许多大臣都还在忠山没回来,所以他这会儿找不到更多合适的人来跟自己商议南北方的事情。
“你们觉得哪位将军能带兵对抗淮南王的军队?”皇帝问。
武去拙要去北方,定远将军、于道促将军、兵部尚书尚大人都惨遭卢尚书陷害致死,就连对皇帝最忠心实力最强悍的平西王也被卢尚书害死,如今的朝廷确实很难找到合适的将军出征南方。
“父皇,儿臣举荐孙柯将军。”太子闻言,立刻上前一步说道。
“淮南王身边的将军都身经百战,孙柯将军年纪还小,作战经验不足,臣以为他无法独自面对淮南王大军。”许慈甫也上前一步,如是道。
孙柯是太子麾下的人,太子自然会推荐自己的人去立功。许慈甫不是太子党,当然会跟太子对着干。
皇帝看惯了他们的争斗,不耐烦地挥手让他们闭嘴。皇帝看向奚敏,问道:“奚敏,你觉得呢?”
奚敏是无垢司的人,直接听命于皇帝且不是哪个皇子的阵营,有时候她的提议比朝中大臣们的提议更靠谱。
奚敏本来在走神,听到皇帝喊了自己的名字,她蓦地回过神来。
“陛下,臣觉得定远将军之子展将军能胜任此职。”奚敏道,“展将军随定远将军在南方打过仗,即使他不比定远将军,但也比其他将军更了解南方的情况。”
那日周欢问武去拙谁可率领军队出征南方,武去拙回答说展将军,奚敏对朝中的将领不太了解,但她相信武去拙的选择。
皇帝若有所思地说道:“展将军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他的一条腿……”
话音未落,一个小太监快速地从御书房外走进来。小太监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展将军求见。”
奚敏看了看趴在地上的小太监,心想这事儿真让周欢猜对了,展将军听到南方的消息后果然主动请缨出战。
皇帝说了声“宣”,小太监起身出去喊人。
展将军很快就进来了。他神情严肃,但一瘸一拐的步伐给他的威严减了几分。
奚敏在定远将军府见到展将军的时候,展将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从外表看起来他并无不妥,原来只有展将军走起路来的时候,外人才能发现展将军的缺陷。
展将军行了将军礼,然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陛下,末将展寻,请求领兵战淮南,为父报仇,为百姓求安定,为大渝平南方。望陛下批准。”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慷慨激昂。
皇帝看着展将军,眼神幽幽:“为父报仇?”
皇帝还不知道卢尚书和楼光峥、淮南王有勾结,所以不理解展将军的这个理由。
展将军道:“周欢大人跟末将说过了家父的真正死因,末将这才知道原来卢尚书的背后还有一个淮南王。”
周欢没把这事儿告诉皇帝,却告诉了皇帝的臣子,为了不让皇帝多想,奚敏连忙解释道:“陛下,这是臣和师兄在墨城调查的结果,我们也是才知道,还没来得及禀报陛下……”
皇帝听了奚敏的话,神色缓和了一些。
皇帝道:“展将军曾在南方打过仗,朕相信你能守好南方,击退淮南王大军。考虑到你腿脚不便,朕会再派几个年轻小将和你一起去,让他们跟你学习学习。”
一提到这个,太子又开口提议他手下的孙柯。
等这事儿商议完后,皇帝便开口准备遣退众人,谁知许慈甫突然上前一步,表示他还有话说。
“陛下,如今南北方战事吃紧,百姓惶惶不安,军队里士气低落,臣建议陛下御驾亲征,也好让大家知道,我们朝廷有必胜的信心。”许慈甫大胆地说道。
话音刚落,御书房内的人纷纷神情复杂地看向许慈甫。
奚敏不由蹙眉。御驾亲征向来都是皇帝本人主动提出,许慈甫却敢在皇帝有这个想法之前先说出口,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皇帝皱眉看着许慈甫,半晌没说话。
许慈甫保持作揖的动作不变,等待着皇帝的回复。
御书房内是良久的沉默,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的一声叹息打破了屋内的安静。
“那么,许大人建议朕去哪边?”皇帝神色不动,注视许慈甫。
“北方。”许慈甫站直身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淮南王是大渝的诸侯王,淮南也是大渝的领地,家里有矛盾,陛下可慢慢地解决。但北方的靖国不同,敌国来犯,陛下必须得雷厉风行,速战速决,而且得打得靖国不敢再犯。”
说得轻松,做起来可不容易。
靖国二十万大军南下,淮南王那边少说也有十万大军,然而京城内拢共就十万兵力,真要打胜仗,可不简单。
皇帝凝眉思索许久。
太子见状,说道:“父皇,儿臣赞同许大人的提议。北方有武将军定能安然无恙,父皇您去北方,不仅您能平安无事,也可以鼓舞北方将士们的斗志。”
许慈甫、皇帝和太子你一言我一语,奚敏和展将军都没吭声。
奚敏不知道许慈甫和太子想干什么,她不懂他们这类人的心思。而且奚敏对朝堂的事儿不感兴趣不甚了解,她可不想随意插嘴,结果因不小心说错了话招来杀身之祸。
奚敏低着头安安静静地听他们三人说话。
最后,皇帝妥协了。他说道:“朕会率领京城五万军队支援北方,展将军则带着剩下的五万大军去南方。”
北方有十万士兵,加上皇帝即将带去的五万,就有了十五万,十五万士兵对靖国二十万大军,不管如何,胜率也比之前大。南方这边同理。
“陛下英明。”许慈甫作揖。
“朕离京期间,政事不可荒废。”皇帝看向太子。
太子对上皇帝的眼睛,露出紧张又激动的神情。
“这段时间,太子监国。等郑丞相回京后,由他和许大人辅之。”皇帝说罢起身,不等众人回应便甩袖离开了。
皇帝走后,太子不由松了口气。
太子对许慈甫笑道:“我从前怎么不知道许大人的胆子这么大。”
许慈甫笑着回应:“太子殿下只是不曾了解过臣罢了。”
他俩争锋相对唇枪舌战,奚敏懒得听,打了声招呼就出了御书房。奚敏和展将军一起出了皇宫,他们在分岔路口道别,随后各回各家。
太阳逐渐西下,直至完全隐没在青山之后。
奚敏来到无垢司的膳厅,正准备吃饭时,无垢司的一个师妹突然跑了进来。
“奚师姐,周师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