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粮食战争
尽管这些女孩都恋恋不舍,但徐若若还是准备打发走她们。
临走前一个女孩似乎发现了什么。
她凑近徐若若看了看,“将军您怎么?”
“你说这个?”徐若若指了指自己的耳洞,一把抓住了那女孩的手,将那女孩的手放在了自己身上某个位置,“你明白了?哈哈哈,咱们后会有期。”
女孩们被徐若若鼓舞,转身离开了。
徐若若开始抄家,她发现这林福贵的银子多了去了。
“真是岂有此理,”经过查探,九千万两的白银都被挖掘了出来,青龙大吃一惊,“少将军您看,这些银子兑成五谷杂粮,不说本地的百姓了,就是咱们淮阴百姓也要吃多久呢?”
“那还等什么,快去附近买粮食。”
徐若若一声令下,左右将军已去买粮食了。
徐若若并没有喜悦。
今晚,月明星稀。
她来到了河畔,点了纸钱。
看着那纸钱在烈焰中灰飞烟灭,徐若若心头的疙瘩已解开了一些,“陈睦跃,这辈子是我亏欠了你,但你也有点刚愎自用,实际上黎镜宾菲食古不化之人,当初你倘若鼓起勇气到帝京去寻黎镜,此事定会处理好。”
“哎,说千道万都是我错了,你看到了吗?你这名单上的第一个大坏蛋已被我杀了,你想必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我徐若若对天发誓,此事没处理完毕之前,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
但愿冥冥中果有神明,但愿九天之上黄泉之中陈睦跃可以听清楚这一切。
但愿,陈睦跃可以和人世间的徐若若握手言和。
在这里休息了一天,到第二日,粮食已全部都准备好了,徐若若看着俩将军背后不计其数的马车和粮食,真是太开心了。
“走,这就打道回府。”
原本,她准备将这名录上的每个人都杀了,但此事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且还需耗损不少的时间,所以徐若若准备先送粮食给百姓。
回幽州之前,徐若若回头看了看城头。
城头上,林福贵那肥胖的身体就那样悬挂在城头上。
他目送他们胜利的离开。
到淮阴,百姓又饿死了不少。
在大家质疑声中,徐若若将救济粮送了过来。
她快速安排施粥。
外面的长龙已蔓延了很远很远,徐若若看到不少人都吃到了粮食,顿时喜上眉梢。
只可惜,这一幕陈睦跃是再也不能看到了。
而就在今日,黎镜也已来到了淮阴。
黎镜想不到帝京之外的世界已如此生灵涂炭。
之前他认为人世间摧毁力最大的莫过于瘟疫和兵燹,但战争实际上没有这么可怕,而瘟疫也远不如这么厉害,真正厉害的是饥荒。
徐端明身体不适,但依旧出来迎接黎镜。
关于徐若若做的事,徐端明已得飞鸽传书,心知肚明。
他只恨自己身体不能彻底好起来,不能助一臂之力。
“陛下,您怎么也不远千里奔赴到这里了?”
黎镜能说自己是来寻徐若若的吗?”
他自然不能,“今年这里的灾荒比往年更严重,朕听说你卧床不起,又怕大家处理不好,所以过来。”
听到这里,徐端明微微点点头。
“将军要注意休养生息,朕如今是微服私访,将军只需让人知晓朕是监察御史,不可让人知晓朕的身份,否则遗祸无穷。”听到这里,徐端明立即点头。
黎镜的线索反馈了回来。
徐若若留下的雪泥鸿爪足以证明徐若若人就在这附近,但具体在哪里又在做什么,想继续调查,却一点儿都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让黎镜不免着急。
“将军,朕这里哟偶一事不明,倒想要打听打听一个人。”听到这里,徐端明心跳加速。
他要回答吧,岂不是出卖了徐若若。
为从帝京顺利离开,徐若若也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不回答,或回答错误,都是欺君之罪,斟酌再三,开始装聋作哑。
“徐将……”
黎镜还准备问,徐端明却忽的晕了过去。
看到这里,黎镜哭笑不得。
有仆从急忙出来照顾徐端明。
“大人有所不知,将军这是积劳成疾,要是没有将军,这淮阴早完了蛋了,但将军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放心好了,朕这就通知最厉害的太医来给徐将军治疗。”
黎镜言之凿凿。
他本就是说一不二之人,当下写了一封信送到了帝京。
有人快马一鞭送了那封信到帝京去……
黎镜很关心徐端明,几乎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徐端明被伺候的心生恐惧,暗忖,三年前黎镜和徐家势成水火,任何一条政令都需反反复复研究斟酌才会下达,如今的倒奇了怪了,难不成果真是徐若若将这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了?
但让徐端明更奇怪的是,明明帝王的荣宠是一个妃嫔求之不得的,但这梦寐以求的一切降临的时候,徐若若却逃走了。
徐若若却敬而远之。
下午,看徐端明终于舒服了一点,黎镜提议出去走走。
实则,黎镜到这里以后,看到此地疮痍满目已是心如刀割,因此第一时间下令去调遣救援物资。
但淮阴距帝京还有几百里路,从帝京运输粮食过来,马队需跋涉崇山峻岭,就算是一路上不休息到这里也需要三天半。
如今黎镜也和大家同甘共苦。
“末将将这里弄的山河破碎,真是惭愧极了,恨不能拔剑自刎,但这里的事还没处理完毕,末将不忍心就这么去了。”徐端明叹息。
他自怨自艾,认为这里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黎镜却不这么认为。
“将军尽职尽责,从下属口中朕已得知,倘若这里不是有你,三个月之前贼寇就进来了,朕将这里交给你,淮阴五年来没出过任何战争,这才历史上是个奇迹,至于灾民的事,这也是无可如何的。”
听到这里徐端明顿时感觉不到委屈了,似乎这病也好了不少。
这多年来,为国家、为江山社稷、为黎民,他付出了一切,以至于年过四十还没娶妻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