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不纯臣 > 九十四

九十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文忠才吃了早饭要出门,已经收到周戌五报信,在院子里迎面碰上沈书,颇有些意外,又转回房里。

    “你那名叫晏归符的斥候离开郭公府邸时,那边已经在点名了。他是昼夜不休,马不停蹄赶回来的,若是急行军,就在这一两日间,便会有大队人马进城。”沈书道。

    朱文忠起身,于房中来回踱步,摩拳擦掌一番,难掩激动地朝沈书问:“那我此刻怎么做?或是什么也不说?”

    “你舅此刻在做什么?”

    听了沈书问,朱文忠起身吩咐人去马氏身边问问。不到吃完一盏茶的功夫,李垚回来,说朱元璋正要去巡营。

    朱文忠便按照沈书才同他说好的,跟着李垚出门去拦朱元璋的驾,主仆二人出去后,李恕心有余悸地把沈书看着,将凳子往前拖了一截,凑到沈书的面前,低声道:“你胆子也忒大了,要是事情戳个对穿,咱们都得完。”

    “畏首畏尾,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了。”沈书没看李恕,一手拈杯,垂着头,另一只手在自己膝盖上无意识画圈,心里盘算见到朱元璋要如何说。

    突然,沈书抬头看着李恕。

    李恕让他看得心底发毛,哆哆嗦嗦地问:“怎么?”

    “你去一趟军营。”沈书示意李恕贴耳过来,随后对李恕耳语,吩咐他给纪逐鸢带个话。

    李恕听得眼睛都瞪大了两倍,虽知房间里没人,李恕仍下意识朝门边瞥偷看一眼,咋舌结巴道:“这、这能行?”

    “你再不去就真的不行了,我们全都要完!”

    李恕伸长脖子咽了咽口水,自认倒霉地起身,拿食指点了沈书两下,终于没说什么,正要出门时听沈书在他身后说了一句让他坐林浩的车去,完事直接回家不必再来。李恕挥了挥手,出门去。

    沈书收回视线,从桌上拿起个橘子,食指在橘子皮上戳了个洞,撕开黄澄澄的薄皮,沁人心脾的清新气味满溢在鼻息之间。沈书长出了一口气,他不了解朱元璋此人,唯独知道这是个胆子大的,否则不敢在被人当成奸细拿下的时候还坚称要见郭公。他并非率众来投,而是只身一人,一名裟衣僧人,敢独自一人走进濠州,直言要面见元帅,此等胆气非常人所有。

    攻下滁州之后,朱元璋肯将滁州拱手让给干岳父,带着小队人马继续奔走于换粮招贤,他有一则轶事,由于关乎文人,沈书与人闲谈时倒多少有所耳闻。说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的途中,得了一毛遂自荐的文人,此人便是定远李善长。

    谋士自荐,当然要与主公论天下大势,这类似于东家要用个伙计,总得试上几句,看看是能烧火还是能算账。

    旁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一味奉承不提,朱元璋叮嘱李善长的闲话却流传出来,便是说将士在前线效力,最忌讳谋士在后方诋毁生事,以至于底下人与元帅生出嫌隙,不能尽心竭力,以命用事。

    不得不说李善长也是个听话能听音的,虽没有过元廷的功名,但通晓人情世故,后来众人皆知他被朱元璋任用为掌书记后,就如军营里的贤内助一般,凡是主将与手下人等,牌头与普通士兵间的隔阂误会,都被李善长料理得妥妥帖帖,渐渐成为朱元璋唯二信赖的谋士之一。

    沈书心里知道,朱元璋与李善长私下的谈话,如何会流传开来?自然是因为这番话不仅要说给李善长听,更要说给预备效力于朱元璋的文士们听。如此看来,朱元璋其实是个心有城府的,往后在他面前若有行事,要多当心。

    后来郭子兴带兵投奔干女婿,忌惮朱元璋在滁州已有了自己的势力,朱元璋便将手中的四万人悉数交给岳父以表忠诚。

    然而郭子兴到了滁州一个月,俨然就忘了朱元璋立下的功劳,将朱元璋手里得力之人全部调离,当中就有李善长。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怎么少得了郭子兴两个儿子及妻弟的手笔。翁婿二人,放在一处,沈书突然便理解了郭子兴对朱元璋忽冷忽热,信任时直接任命他做总兵压在老将们头上,忌惮时要让他孤掌难鸣,怕是郭子兴并无十全的自信能驾驭此人,他一个做节制元帅的老人且要在朱元璋面前畏首畏尾,沈书早听闻郭公的儿子更是平庸,那岂不是要半生基业都给这干女婿?恐怕郭张两家无人想看这种局面。

    谁都想要猛虎一般的下属,却不愿见下属坐大反将主人的脖子一口咬断,若主公是真龙,自然压得住猛虎,怕就怕那只是一群猴子,早晚要将地盘拱手让出。

    沈书咬了一瓣橘子,目光在窗扉上游移,晴日的阳光甚好,刹那间金光透过窗纸,被滤成明亮的一片暖黄。

    这么一想,投到郭子兴麾下后,朱元璋可谓气运极好,得了马氏作妻,他本人也极有能耐。旁的不说,元军攻打高邮时,派兵围剿六合,郭子兴手下唯朱元璋一人敢于扛鼎,摆明是看六合一旦被攻破,下一个就是滁州。有如此洞见,哪怕输了六合,朱元璋也提前将六合百姓提前转移,将损失降到最低。而在滁州被围困时,朱元璋又能屈能伸,将战马返还给脱脱,哀告示弱。

    短短数息之间,沈书又想到奉密旨而来的穆华林,师父能得上意被派来游说起义军队投降,脱脱又在阵前被解了兵权,那就是说,朝廷铲除贼患的决心并不坚定。这是绝好的机会。

    沈书的嘴角微微弯了起来:眼前他押的这一手,比困守高邮的张士诚,野心更大,也更迫切需要扩张。

    无论滁州还是和州,都欠点意思。和州来了个孙德崖,亏得李恕对孙德崖与郭子兴之间的恩怨如此清楚,才给了沈书这个机会,索性他给这把不那么旺的火添一盏脂水,让它不仅烧得更炽烈,更有浓烟滚滚。

    ·

    这一等从早晨混到中午,竟也没个人来问,沈书有些肚子饿了,强忍着,一直就在桌案前坐着,并不四处走动打听。

    只是沈书知道,门口来过了五趟人,都是站一会便走,没人招呼他。半上午的时候,沈书把桌上的茶盘移开,用手指蘸茶水在案上画了一张棋盘,自己与自己对弈起来打发时间。

    有人在外唤了声。

    沈书一只手肘撑在膝盖上,侧身看去,来的是个脸生的士兵,语气倨傲:“你叫沈书?”

    确认了沈书的身份,那士兵便说总兵叫他过去用饭,特特叮嘱了一遍让他不要乱看。

    沈书双手叠握着垂在身前,随那名士兵一路往后院走,竟是从那天夜里去找穆华林时,他住的那院子旁的小径穿过去,过一道窄门,眼前霍然开阔,又是一个大院儿。许多颜色翠绿的矮株尚未开花,沈书认得一些,见还栽种了牡丹,枝条也是才修剪过,干净挺拔。

    用饭在一个厅上,门外一左一右士兵手持长矛守着。

    沈书经过,那二人俱目不斜视,显然朱元璋律下甚严,就是看个门也要谨守言行。

    里头有妇人说话的声音:“要不是那孩子帮忙,一路上那几百个人我可不敢全都收下,他是个脑筋清楚能写会算的……”

    另一人说话颇具威严:“夫人既已见过,怎么不同我提,光是制定章程,誊抄律令,查阅诸府衙门的案牍,范先生手下缺人得紧……”

    “晚生沈书,拜见总兵大人。”沈书朗声道,在门前拜倒。

    沈书前额贴在手背上,一直跪在地上。

    许久,此前与妇人对谈的那个声音才响起来,带着心不在焉的意味:“是有才之士,便无须多礼了,保儿,便是此人来朝你报信?”

    沈书起身,站得笔直,双眼垂下,避免与上座的人直视。

    妇人的嗓音放轻了一些:“这孩子是跟在保儿身边的伴读,跟保儿同岁,放在他身边,怎好给范先生用?”

    “怎如此拘谨?莫非怕我?”

    那人声如洪钟,听来让沈书想起孙德崖到总兵府时,隔着人山人海,匆匆一瞥之下,只觉朱元璋颇为高大。

    “嗨,舅舅威名远扬,沈书年纪小,没见过什么世面,您这个嗓门一开口,能有几个人不被吓一跳。”朱文忠走上前来,拉住沈书的衣袖扯了扯,示意他过去桌前。

    沈书这才抬起头。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就坐这里。”朱文忠示意沈书在他身旁坐下。

    伺候的小厮捧上来饭桶,马氏接过去,身边丫鬟站着不动。马氏亲自给诸人添饭,捧给朱元璋,道:“老爷。”

    朱元璋端过碗去,举起筷子,无甚客气便动起筷子来。

    席上话声寥寥,都是朱元璋询问朱文忠吃饭穿衣的杂事,又说给朱文忠新找了两位夫子,又叮嘱他等蒋夫子到和州,须得亲自去接,礼数上不能怠慢。

    四个人围着十二个人的大桌子吃饭,吃个菜沈书都不好意思伸长手去夹,一味埋头夹自己眼前的一道红烧鱼。

    一顿饭吃得沈书有些胃疼,朱家的饭菜做得还不如郑四的手艺,沈书忍不住想,该不是马氏亲自下厨……勉强把饭都吞了下去,沈书感到松了口气。朱元璋与朱文忠胃口都好,各自吃了三碗,马氏也已早在陪坐着,沈书有一下没一下伸筷子夹菜吃。

    朱元璋把筷子放下。

    朱文忠跟着放了筷子。

    几乎同时,沈书也搁下筷子和碗。

    马氏唤人进来收拾,朱元璋先起身往外走,朱文忠连忙给沈书打了个眼色,让他跟着自己。

    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只见到桌上还有未收起的沙盘,朱元璋两手按在沙盘两侧,低头凝神看了一会,从堆成小山的羊皮卷里抽出一卷,拉开系绳展开看了一眼,又看回沙盘,放下羊皮卷,揭过四方恰好盖过沙盘的一块木板,严丝合缝地扣在沙盘上,木板上刻着九星棋盘。

    “保儿说你一早便去找他,说郭公的军队已在来和州的路上。我看你小小年纪,身无一官半职,既然是跟着保儿的伴读,这几日我未曾见过你,都是李垚跟他,想是他没读书的时候,你闲居在家。是城里有风声,还是你私自出城得到的消息?若是闾巷传闻,就不必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