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古代奋斗那些年 > 第187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第187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如青杏所测, 李三老爷对陈三郎的新生意十分感兴趣。

    “这手艺可真了不得,”李三老爷拿着陈三郎带来的“中”字糖赞不绝口,“真就像写上去一样,字糖、字糖, 名副其实。”

    感叹完, 送到口里尝一口, 李三老爷顺口问道:“豆香味十足, 这是黄豆做的?”

    “三爷厉害, ”用料什么的不值得保密, 这门生意独特之处是工艺, 陈三郎笑着道:“这东西就是用黄豆、芝麻磨成粉和了麦芽糖做成的。”

    “哎,前些个日子我那事你也知道, 没了李兄你,我那生意支撑起来困难啊,原本都想着来省城开一家杂货铺子过日子算了, 没想到我闺女看书研究出了这门手艺,也算老天爷帮忙了。”

    “哎,”李三老爷听到陈三郎提起生意的事,很惆怅:“三郎啊,咱兄弟俩不说见外的话,生意没了,我这心里, 也一直难受。”

    李三老爷自打来了省城, 就觉得憋屈, 虽然大家看在他爹的面子上,礼让他三分,可是跟在县城里被人追捧差远了!

    陈三郎听了趁机把合伙的事提出来:“咱俩合作这么久, 李兄的为人我最为佩服,这要说做生意,还是想跟哥哥你合作,要不考虑考虑?”

    李三老爷听了不语,陈三郎觉得有戏,补充到:“咱们要再合作,定不向以前那样弄得这么打眼,这字糖你也看到了,心意难得,价格自然不低,咱们不像以前那样出货,也不少赚。”

    李三爷听陈三郎比划了一下利润,心彻底静不住了:“这样,我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一三,三郎你在省城多留两日等我消息。”

    “诶!”陈三郎高兴应道:“我这还得置办宅子、铺子,得费些功夫。”

    送走李三老爷,陈三郎便哼着小曲找小舅子去了。

    见到陈三郎,曾小舅有些意外:“姐夫怎么没提前派人来说一声,要不是正好今儿休息,弟弟我就要招待不周了。”

    “哈哈哈,听李三爷说了,今儿你们书院休息。”

    曾小舅听了一挑眉,“姐夫这是乐什么?”

    陈三郎迫不及待把自己今儿的事跟他说一遍:“你说李尚书能同意吗?”

    “姐夫,以后就称呼李院长吧,人早不是什么尚书了,”曾小舅无奈纠正到,“不过这事你怎么不提前来跟我商量一下,这不是给李院长添乱吗?”

    陈三郎摸不着头脑:“这生意上的事跟你商量啥?再说,我这也是给李三爷找点事干嘛,怎么就是添乱了?别以为我没打听,李三爷在省城根本就没正经差事。”

    “姐夫别听他说,”曾舅母端着点心进来:“不就是李院长想他儿子去书院呢,人不乐意,换我我也不乐意,多掉面。”

    “去书院?这事我倒没听说。”陈三郎吃惊,“去当学生啊?那确实挺掉面的。”

    而且,李三老爷要真是那块料,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还是个秀才了,“再说他儿子好像这次也回来在青山书院读书吧?父子同堂?”

    “书院也不只先生和学生,也得有人管理,打理书院,说出去也是件文雅的事。”曾小舅觉得李院长很用心良苦了。

    陈三郎不赞同,“既然在读书上没什么奔头了,自然现在得多挣点实在的东西,不然以后过日子,光靠文雅有用吗?”

    要不怎么说臭味相投,陈三郎的观点,正是李三老爷的观点。

    “爹,这眼看着我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料,现在能靠你,日后我能靠谁?现在我自己多挣点,也是为日后做打算。”李三老爷回家跟李院长商量,真是越说越伤心,“虽说商人地位低,但是有实惠。”

    “哎,当年督促你好好读书不听,”李院长摇头,这个儿子读书时,正是他最忙的时候,管教少了到底不成,“咱家现在不适合出风头,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说吧。”

    “我知道,”李三爷劝到,“所以到时候我会跟陈三郎说,只先在省城卖,往外卖的事以后再说。这省城,至少还是没问题吧?”

    “这东西您也看到了,颇有些巧心思,手艺了得,我要是不掺一点,怕他一家也做不好,到时候再闹出前儿的事这省城,曾家可没什么作用。”

    “说这么多,我看你是铁了心想继续做生意了。”李院长冷哼一声到。

    “这投名状人都递过来了,我要真不接,传出去外人还真以为我们李家要不行了,”李三爷见老爷子有些松动,很是开心,“儿子我总要谋条出路,这正正当当的有什么问题?”

    “再等等,我这次为陈家在天使前说了话,天使知道我们俩家关系斐然,这次回去定会向陛下回禀蘑菇乡的事”李院长想到朝廷中的情况,叹气到:“如果还顺利,朝廷肯定会赏陈家;如果没有,那就老老实实带着吧。”

    李三爷听了眼前一亮:“爹你可是为了陛下鞠躬尽瘁,如果陛下还惦记你,肯定会找由头来表示一三好,我去跟陈三郎说说,先别急着开店。”

    当然,李三爷跟陈三郎自然不能说的这么明白,只说自己家中暂时有事,忙活不过来生意上的事,问他愿不愿等几个月。

    “三郎放心,我这最多三个月就忙活完了,也不知你愿不愿等等?不”李三爷很是善解人意:“当然我也知道,这生意上的事耽误不得,要不合适也没关系。”

    陈三郎感觉十分莫名其妙,不过还是笑着回答道:“当然可以,就是没有李兄这话,我的店三个月时间也开不起来。”

    等晚上曾小舅回家,陈三郎问他:“你帮我想想这什么意思”

    曾小舅也想不明白:“没听李院长说什么”

    “算了,三个月嘛,等就是了。”陈三郎摇摇头,“三个月后我倒要看看他这是在弄什么。”

    结果还没到三个月,一桩喜事就砸来了——皇帝赏了陈家!

    这一下子,彻底轰动了清河县。

    围绕在陈家周围似有若无的留言,终于彻底消散了。

    “爹!接下来你自己继续琢磨其他字吧,我得忙了!”从陈家村回来后,青杏喜滋滋的对着陈三郎说到,“我的茶楼终于有救了!”

    “你茶楼不都要卖了吗?救什么救?”曾小莲纳闷到。

    “前面被那些流言影响,卖不起价格啊!”青杏悲愤到,“哼,现在咱家可是被皇上赏了的,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写个故事。就讲一大善之家,平白蒙冤,家中小姐如何机智救父,不仅替家里洗刷冤屈,还觅得良缘——嗯,男主人公得是公候世家之子,这样悬殊的差距,更有看点”青杏边说,边乐呵呵的往屋里去了,留下陈三郎夫妇无语对视。

    “我怕这话本子一出来,大家得说咱家姑娘想嫁人想疯了吧”陈三郎担忧道。

    “哼,就知道傻乐!”曾小莲冒酸气道:“弄这些有什么用?好处不都便宜别人了?”

    “还气呢?”陈三郎无奈到,“咱家已经分家了,再说当时到天使面前回话的是大哥,这次有赏,点名赏大哥也是正常的。而且大哥也说了,等平静下来、没人去膜拜了,就把赏赐下来的金器拿出来我们分。”

    陈三郎其实也犯酸,金器可以分,但是一并留下的圣旨、还有皇上点名的称赞都是陈大郎的啊!

    可是没办法,一来外人都道种蘑菇的是陈家,而现在陈家早已分家,陈三郎这一房又做了糖生意,大家再提起蘑菇陈家可不就是陈大郎这一支。

    三来这次回话也是陈大郎为了帮自己喊冤才去天使前露面的,陈三郎心下也是感激的,这会也只能在心里感慨陈大郎这是时也命也。

    “名头都是虚的,刻着皇宫记号的金器才是实在的,那个咱们可是大头,也算不错了。”陈三郎只得如此安慰媳妇到。

    曾小莲想哭:“这蘑菇是青杏种出来,也算你提出来献给县令的,结果让大房露脸了,呜呜,气死人了。”

    “咱还有个好儿子呢!他肯定能给咱们挣来诰命的,到时候,咱们一样露脸。”陈三郎搂着媳妇回房,“好了,咱们快去休息吧,这折腾两天了,再说青杏那丫头心大没多想,你这样子让她看到了,不是一起难受吗?现在这样高高兴兴的多好。”

    心大的青杏现在啥也不想,一心扑在新话本子上,就指望它能抢救一下自己的茶楼。

    杏花对此大力支持,“咱家得了赏赐后,茶楼生意好得不得了,我再去联系买家,价格终于开始有起色。你要是能写个好话本子出来,说不定价格能再高一点。”

    “要不行,咱们也只能认了。”青杏叹气,“家里在商量去省城的事了,要是走前茶楼的事处理不好,可就要麻烦你了。”

    “哎,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也分钱不是?”杏花咬牙切齿到:“总算这里能分到点钱,等卖了茶楼,我就要回村里了,这县城是待不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支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