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元俊的信大概过了半个月才送到宫中, 太武帝此刻坐在永安殿内看着元俊的奏表,看了一会儿脸色就不大好了。奏表中元俊详细叙述了此去范阳自己所做的事已经对范阳人事的一些看法分析。其中包括聘用卢家女教学一时以及范阳遇刺一事。
太武帝看完之后放下奏表走到门口望着门外恢弘的宫殿阁楼,太阳的光照下显得格外的宏伟壮丽。
太武帝从元俊的信中读到一丝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的信息, 那就是元俊与卢氏女的关系,虽然元俊在心中对男女关系并未做具体描述,可凭着太武帝的敏锐捕捉到这点信息并不难。还有一点可怕之处,在范阳谁能谁又敢调动地方军来刺杀皇子?这是对皇权的蔑视?还是凶手本就是自己人?
“你说这范阳卢氏有什么魅力呢?”太武帝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在说给旁人听。
散骑常侍兼黄门侍郎封凯站在一旁,听了太武帝的话愣了愣, 而后握紧了手中的奏表。
封凯是卢宣的姐夫, 卢宣的姐姐嫁给渤海封氏的封凯, 生一子。此刻太武帝说起范阳卢氏,作为卢宣的姐夫,封凯心里自然是有些紧张的。
“朕倒是忘了你们是姻亲, 今日封常侍值守?”太武帝回头看到封凯笑了笑道。
“回禀陛下,是微臣。”封凯不自然地笑了笑, 低着头道。
“卢宣的事, 你怎么看?”太武帝看了封凯一眼, 似有意似无意地问了句。
封凯抬头看了太武帝一眼, 微微一笑, 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表递给太武帝道:“这是尚书台刚到的奏表。”
太武帝不解, 接过来, 看着封凯, 道:“只有这一封?”
“倒也不是,其他的都好处理,只是这一封最特别,还有几封跟这封差不多的。”封凯琢磨着与其直接替卢宣说情倒不如说点重要的事,既跟卢宣有关又不能显的那么明显, 如此既能保全自己又能替卢宣说话,因此封凯在一众奏表中选了独一份递给太武帝。
“近来听说各地士子都在替卢宣喊冤,有太学学子博士们甚至上奏表批评陛下大兴文字冤狱,打压士子。许多士子对此多有怨言。”封凯说话的时候有些紧张,站在那低着头道。
“哼。这些士子成天不好好读书不为国建功尽干些没意义的事。”太武帝看完奏表有些生气,将奏表扔到一旁的几上,脸上微带一丝怒气道。
“陛下,要把这些人都抓起来吗?”封凯没顺着太武帝的话说下去,道了句。
“罢了。”太武帝虽说有些怒气但到底还是清醒大度的,挥了挥手道:“朕修建太学祭拜孔子不就是为了笼络人心,抓这些读书人干什么,于国不利。”
“陛下既然能放过这些人为何不能放过卢宣呢?”封凯见太武帝这么一说,心里有了盘算,看着太武帝道。
“如今各地士子都在为卢宣喊冤,陛下若是因为只言片语便将卢家灭门,天下学子该如何作想?”封凯见太武帝没说话,只是在殿内踱着步子,跟上来继续朝太武帝道。
太武帝走到门口望着门外没有说话,封凯见状觉得是个好机会,走过来继续朝太武帝谏言道:“陛下建立太学祭拜孔孟不就是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让这些人都为陛下所用吗?如今又何必寒了这些士子的心呢?”
“陛下意欲变法图强改革沉积,需要大量人才,如果陛下的不当措施寒了这天下士子之心,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到时候这些人都去投奔南朝岂不是我大魏的损失。”见太武帝一直沉默不语,封凯继续道。
“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南有南朝与我大魏隔江相对,北有柔然、胡胡、赫连,西有凉、蠕蠕、吐谷浑等国虎视眈眈,大魏的危机还远远没有解除,可谓是内忧外患,陛下此刻因为一个卢宣而将天下士子赶向他国,于大魏又有什么益处呢?”封凯作为散骑常侍其职责便是陪同顾问,建议下诏,沟通皇帝与尚书台。此刻,为国之大事对陛下谏言实属封凯分内之事。太武帝朝的散骑常侍多由士族担当,所选之人也颇具名望,具有顾问之权又有建议之责,其职位十分显著,权力有些时候甚至等同于丞相。但比起崔昊,封凯还是低一点的,所以在崔昊将卢宣书信交给封凯之后,他没有立即进宫替卢宣说话而是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机会。
“所谓天下民心不过士子之心呐,所谓幽幽众口不过士子之口啊。”太武帝叹了口气,没看封凯,只是望着前方,淡淡地道。
“臣唯愿天下士子尽归陛下麾下。”封凯听了太武帝的话,低着头匍匐在地,虔诚的跪在太武帝面前,道。
太武帝转头扶起封凯,看着他,淡淡一笑,道:“草诏吧,着范阳护军兼领刺史赵王元俊立即押解卢氏父女入京。这个卢宣朕到要见一见。让皇叔做这个护军,去范阳待待吧。”想了想,太武帝朝封凯道。
虽然太武帝没有明确要释放卢宣但这个意思也差不多了,封凯琢磨着等卢宣到了京都之后,只要处置得当,想要救下卢宣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陛下圣明。”封凯拱手朝太武帝作揖道。
元俊等了许久也没等到京都来的最新消息,不禁有些着急,朝言青问道:“宫里有没有来什么消息?”
言青道:“暂时还没有,不过各地士子都在替卢夫子喊冤,想必陛下早该知道了。”言青有些不高兴,自从卢令姜出现后元俊的魂都似乎被她勾走了,如今竟为了卢家的氏涉险,让他这个跟随元俊多年的亲信到底有些不高兴,但言青毕竟是属下,元俊是他的主子,他除了按主子吩咐做事似乎也没什么其他的可以做了。
“这些士子的声音可以变成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看怎么用了?”元俊略带忧虑看着外面道。
“好事?坏事?末将不解。”言青一脸疑惑地看着元俊,道。
“父亲一世英雄向来不喜为人所迫。”元俊脸上忧虑之色未减,看着前方,继续道:“不过,在国家大事上父亲也向来大度。”
“公子的意思是卢家之事还说不准?”言青大概明白了元俊的意思,问道。
椒房殿内李贤妃正在看书,宫女进来禀报说是贤妃兄弟求见,李贤妃立即便让宫女将兄长李景琰带了进来。
“妹妹,陛下恐怕要改变主意。”李景琰急匆匆走进来朝已经怀胎五个月的李贤妃道。
“改变主意?什么意思?”李贤妃不懂兄长何意,不解地道。
“卢宣父女。陛下没有杀他们不说还让范阳护军将军将卢氏父女押解回京,看来陛下是打算放了他们。”李景琰一脸恨意,朝李贤妃道。
“什么意思?放了他们?”李贤妃大惊,随后“哼哼”冷笑一声道:“放了他们,哪那么容易,我李家的人岂不白死了。”李贤妃兄妹正是卢宣嫡妻李氏的族人,是李氏兄长的子女。
李氏一族自归顺太武帝之后,太武帝便要求与之联姻,李氏之兄思来想去只好把自己的女儿嫁了。
“妹妹,不如在卢宣入京的途中将他们父女”后面的话李景琰没再说下去,只是用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你刚才说是赵王负责押送卢氏父女?”李贤妃忽然从榻上站起来,捧着自己身怀五个月的肚子,问道。
“是啊。”李景琰看着李贤妃道。
“这元俊贵为赵王又是范阳护军,陛下让他押解卢氏父女入京?”李贤妃有些想不通,一般押解犯人这种事情是怎么也轮不到元俊这等身份的人的,这个时候皇帝却让元俊押着卢氏父女入京,何意?
李贤妃想不通的事情自然李景琰更是想不通了,只听李景琰一边思考一边道:“也不知陛下到底何意啊?”
“何人接替赵王?”李贤妃捧着肚子转头看着李景琰道。
“听说是皇叔。”李景琰想了想,道。
“皇叔?”李贤妃更是不解了,不知道陛下心里在想些什么?
“不,杀卢氏父女的事还要从长计议,不能草率行事。”李贤妃低头想了想,道。
“我是担心如果不能在他们入京之前杀了他们,等他们入京了有封凯崔昊等人相助,到时候想杀卢氏父女恐怕就更难了。”李景琰一脸忧虑,看着李贤妃道。
“我明白兄长的意思,但是负责押解他们的是赵王元俊,这元俊不好对付,搞不好我们没能杀掉卢氏父女反而留下把柄给元俊,到时候要死的只怕就不是卢氏父女而是我们李氏兄妹了。”李贤妃沉着脸一边思索一边道。
“不如,六皇子?”李景琰低头想了想,而后抬头看着妹妹,道。
李贤妃听了兄长的话思索一瞬,而后低着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用手摸了摸,微微一笑,抬头朝兄长微笑着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