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汉服嫁衣引起的反响
模特们一个接一个的上台走过,展示着华夏汉唐时期特有的文化,下面不管是上到王洛,还是下到随便一个后勤服务人员都被这美轮美奂的汉服惊呆了。
直到彩排来到尾声,压轴出场的的是仿制古代皇帝结婚时,后妃穿的一件拖地婚礼服,凤冠霞帔,这件婚礼服是王洛找的苏杭地区最厉害的绣工,多人合作,忙了很久才完工的,上面用金线绣出来的凤凰,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搭配头饰,简直亮瞎了一帮人的眼。
“太漂亮了吧,好想要一件啊。”
连冉秋叶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发出感叹。
“可以啊,要不咱们俩再重新补办一场婚礼,就用这件衣服做你的婚礼服,咱们还能重新多收一次份子钱,跟三大爷一样,咱们要算计啊。”
冉秋叶白了王洛一眼才开口到。
“老不正经的,孩子都上高中了,你还来这一套,再说人家三大爷早就不算计了,现在可大方了,都是老黄历了,不过咱们用不到,到时候咱们儿子,女儿结婚一定要用这一套,太漂亮了,这可比国外的婚纱高贵多了,可惜咱们那时候没有。”
冉秋叶失落的叹了口气,有哪个女人不想让自己的婚礼变得更漂亮呢,要知道那可是女人一世最美的时候。
王洛看出了她的失落,握紧了她的手,小声的在耳边说了起来:“你可以收藏一件啊,可以在卧室穿给我看啊,这不就解决了。”
冉秋叶一听,心动的点了点头。
按照正统,其实这件嫁衣不是正统的嫁衣,而是算是改良,仿制的就是后世网络上流传的那种婚礼上采用的服饰,咱们华夏古代这种礼服是普通老百姓穿不到的,再说,按照古代要求的话,尤其是唐朝以前,女子婚礼礼服可不是红色,而是绿色,很奇怪是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一个成语叫做“红男绿女”,说的就是这个,男的穿红色,女的穿绿色,这是古代那种男尊女卑的观念造成的,现在都不适用了。
华夏古代的凤冠霞帔,婚礼礼服经过上千年的演化是各不同的。
凤钗、凤凰爵等凤形首服是凤冠的前身。据载,宫中嫔妃插凤钗的风俗起于秦始皇。到汉代,太皇太后、皇太后谒庙的礼服中已经开始用凤凰作为头部装饰品。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第一次出现了“凤冠”一词。此时的凤冠需要用金钗进行装饰,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头饰,但此时“凤冠”的形制、名称并未纳入皇家礼制而成为后妃的专属冠饰。
唐代即有宫女戴“凤冠”。宋代女子戴冠之风很盛,有白角冠、团冠、等肩冠等。宋代服制中的凤冠即在团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纳入后妃冠服制度。
《宋史·舆服志》记载,北宋后妃在受册或朝贺景灵宫等隆重场合时,都要按规定戴上凤冠。明代皇后祭祀朝会承袭宋制,也戴凤冠。
明初,参照宋代皇后的龙凤花钗冠来设计后妃的凤冠,其形制与宋代的凤冠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发展。
清朝后妃的凤冠与前朝相比,有了较大变化,首要的是凤冠上不再饰龙。
凤冠的制作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往往制作精美,造型庄重。
霞帔原为披帛,秦汉时期在民间已有佩戴,但仅为女子服饰上的装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披帛在民间被广泛使用,成为女子的必备物品。这一时期的披帛在质地和制作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色彩也更加艳丽。
由于其挂在前胸,随风飘逸,婀娜多姿,形美如彩霞,所以改披帛为“霞帔”,霞帔由此而得名。
宋代的霞帔是一个底端缝合的v字形长布条,最下面还会坠一个霞帔坠(早期经常被误认为是香薰盒),而分开的两头最后会掖入衣服背面的一个兜里。
“霞帔”上出现的图案也并不只有云霞,还有和头部呼应的凤或翟,数量也和身份地位有关。
之后,“霞帔”的发展逐渐简化和异化。由于v形的使用带来极大不便,民间可能出现了一种挂脖款,更像是一条挂在脖子上的长围巾,简便和繁复这两个诉求导致了“霞帔”从服饰的配件逐渐像服饰转变,
清代的“霞帔”更像是一件背心,上面往往会缀有清代特色的补子。
我国古代婚礼服自周代以来,从玄黑色、纁黑色、白色、青色逐步演变成大红色。
大红色真正作为婚礼服的颜色到明代才有了定制,婚服颜色的变化是人们心态变化的反映,“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在明代民间非常盛行。
明代凤冠霞帔配以大红婚服,使新娘庄重美丽、典雅大方,婚礼场面也更加欢乐喜庆、热烈隆重。
古代礼制中,凤凰,作为万鸟之王,是只有皇亲贵族女子才能用的图案,平民百姓一概不能佩戴有凤凰的服装或配饰。明代服饰定制相当严格,《明律》与《大诰》皆有严苛规定,官服不得僭越,僭越者将受到严厉制裁。那为什么只有皇宫贵妇才能拥有的凤冠霞帔却能在民间婚礼上盛行呢
根据《续通典》记载:“所谓凤冠霞帔,于典制实无明文也。”虽然凤冠霞帔在皇家朝廷定制严格,不得僭越,但在无官无品的民间婚礼上穿戴是得到皇室默许的。
且依照华夏自古礼仪,大礼可摄胜,就是说祭礼、婚礼等场合佩戴不算僭越。这种皇家命服和平民婚服都可饰以凤冠霞帔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明朝的政治开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华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由此可知,“凤冠霞帔”从来都不是嫁衣专属,而是命妇的礼服,仅仅因为在婚礼中,人们会获得更大的僭越自由,所以寻常人也会穿这些礼服。
古代人们对“凤冠霞帔”的追捧,既是对凤冠霞帔本身美的追求,更是渴望更高身份地位的表现。
随着清军入关,明王朝覆灭,凤冠霞帔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到顺治年间,凤冠霞帔在北方已经绝迹,仅在浙江一带民间女子婚嫁时有穿戴。
尽管清朝易服后,宫廷废掉凤冠霞帔,民间也被禁止穿戴凤冠霞帔,但所幸其仍在江南一隅流行,尽管地域狭窄,但这一传统文化仍然得以延续和保存。
辛亥年结束了清朝统治,“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又重新回到中原大地,成为20世纪初民间最为流行的婚礼服饰。
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婚服,既有对前朝的继承,亦有其各自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传统婚服莫不代表当时服饰的一个高水准,其工艺、制作及文化理念不弱于当前的高级定制。
无论是周朝到西汉时期的“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唐朝到宋朝时期的“梁冠礼服—钗钿礼服”,还是明清时期的“九品官服—凤冠霞帔”,这些传统的中式婚服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啊,咱们华夏的婚礼服才是最厉害的,有着严苛的制度的,至于欧美的白色婚礼服,说白了真不算什么,不少老人还有一些老观念,就是在子孙后代结婚的时候,不允许穿白色的婚纱,必须穿红色的,不过相较于在这个年代,这种传统的婚礼服不少已经没有了,欧美的礼服开始在华夏流行开来,说是时尚,其实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礼服了,如果能找到,在现在还算保守的年代,都是希望穿一身红色嫁衣的。
后世随着互联网对汉服的传播,一些高端婚礼和一些小年轻都开始逐渐抛弃西方的白色礼服,开始又回归了红色的汉服了,这就是一个好现象,小年轻们是相当给力的,点赞哦。
随着最隆重的这件嫁衣过去,彩排也算是结束了,除了一点微小的瑕疵外,都很顺利,王成指挥得当,模特们尽心尽力,后勤人员也都负责到位,反正王洛是挑不出任何问题的。
刚一结束,那位穿着拖地嫁衣的桃姐就被大家围住了,这还是这件嫁衣第一次露面,因为太贵,制作太繁琐了,尤其是那帮没结婚的,“忽”的一下就围了上去。
“哇,桃姐,这身嫁衣太漂亮了,好像要啊,本来我还幻想等我结婚的时候穿婚纱呢,现在看到这件嫁衣,呸,谁还穿婚纱啊,要不桃姐,也让我穿一下过过瘾呗。”
心直口快的罗晓丽首当其冲,立马说出了心里的打算,其他围观的也都狂点头,就连结了婚的冉秋叶也跃跃欲试,想要试穿一下。
“这个我可说了不算,你们问王总吧,要不问冉姐,冉姐,你要不要试试,反正你是王总的爱人,我估计他不会反对的。”
正在跟王城说话的王洛突然就被一帮子的姑娘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自己,得了,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