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过往
谢知庭第一次见到宋卿云,是在漫天大雪时,她站在宫门口为父皇送灵,谢知庭作为异姓王,位于身后。事毕,人散,她却转身对他说,“皇叔,多谢。往后,便要仰仗您了。”
说这话时,她神色坚定,语气和缓。
谢知庭知道,她是真心实意的在感谢他,也是真心实意的信任他。
这须臾年间,尽管谢知庭年岁不大,但手握重兵,杀伐果断,多年征战沙场,上位者的气势浑然天成。
他明白她话中之意。
皇帝下旨立幼子为皇,却罔顾嫡长子,这不合礼法,却并非无道。
皇后背靠周家,周家根基深厚,皇后之父乃当朝齐国公,其兄为抚远将军,手上仍握有兵权。林贵妃一族却皆为文官。皇帝赐死林贵妃,一半因爱,一半却是为了抚慰皇后一族。而将唯一的女儿宋卿云封大长公主,赐婚于靖庭王,又是为了平衡先皇后唐氏唐国公一族。如此,朝堂得以平衡。
谢知庭看着眼前的少女,不过豆蔻之年,可惜了。
“不必谈谢,公主,太后于重兮宫设谈,公主,请。”
“皇叔,请。”宋卿云退后半步,示意谢知庭先行。谢知庭顿了顿,以为她是于长幼之礼,遂先行半步。
却未料,她以半步之礼跟于身侧,行的是妃礼。
宋卿云其实只与谢知庭于幼时见过几面,那时谢知庭十二岁,她七岁,只匆匆一见,他便随君出征了。宗之潇洒美少年,举殇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此后,他一直随军驻守边疆,从未回京。此次皇帝急诏,他才八百里快马回到京都,未带一兵一卒,只带了贴身侍卫徐庚。
宋卿云行于谢知庭身侧,欲言又止。
谢知庭行军打仗多年,怎么会察觉不到身侧的姑娘有话要说。
“公主有话但说无妨。”说这话时并未回头,眼里分明存了笑意。
“本宫知道,皇叔征战多年,从不回京,此次事毕后,皇叔会留在京都吗?”
“不会。”谢知庭缓缓道。“本王征战多年,四海为家,唯独京都,不是我的家。”
“你若不愿,便留在京都,左右我排亲护守着公主府,不会有事的。”
“皇叔说笑了。”见他并未像传言中那样不好接触,宋卿云也放下了身份。“我不担心身家性命之忧,太后不会这样做。父皇将你我绑在一处,便是在保我了。”
谢知庭晓得她通透聪慧,却未曾料到她看的这般明白。脚步一停,侧身看向她。
“怎么了?”宋卿云似乎被他的眼神吓到。“我虽是个公主,父皇疼我,我也不是不知世事,这深宫中成长的皇子公主,怕是没一个纯善的吧。”
这样也好。至少,懂得明哲保身。
“一会儿在太后跟前,记得行长公主礼。”
“皇叔放心,卿云明白。”
云韶长公主,靖庭王到——!
周太后携幼帝坐于上位,其亲子封安王,坐于右下。
往后为周,林,唐三家肱骨之臣。
“云韶参见皇上,太后娘娘。”
“臣参见皇上,太后。”
二人行礼过后,列入坐席。
太后率先开口,“今,先帝崩,去时曾立三道遗诏,如今前两道皆已宣,唯余这最后一道未宣。
宋卿云听及此,微微侧头看向上首的谢知庭。其实,在座各位身为肱骨之臣,先帝离去之时都曾立于殿前,这旨意内容大家心知肚明。太后着这么个场合再读此诏,其心昭然若是,为的不过就是提醒靖庭王罢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庭王芝兰玉树,战功赫赫,才学胜人,实乃难得;朕有女名曰卿云,豆蔻之年,娉婷之姿,貌若皎月,端庄贤淑,秀外慧中。此二人实乃良配。遂赐婚于二人,择吉日完婚!钦此!”
“臣领旨,谢陛下。”
“谢父皇。”
先帝打得一手好算盘,将朝堂各股势力安排的明明白白,制衡之术,这位帝王名副其实。
“靖庭王,日后便是真正的一家人了,靖庭王可要好生照顾公主,莫寒了先帝的心呐。”
太后态度冷然,明里暗里说靖庭王此前非皇家人,拥兵自重,而今既然娶了公主,就该把心思收一收。
谢知庭仿佛没听明白一样,手执圣旨,看向宋卿云,“自当如此。”
“云韶,既有此旨意,你也该多陪陪靖庭王。”
“太后,既然如此,不若让长公主殿下随靖庭王同回闻州,好生相处。”抚远将军起身道。
“抚远所言极是啊,云韶少出宫门,不如就随靖庭王去看看。”齐国公附言。
谢知庭手指悄然握住了酒杯,却未发一言。
林氏一族自然不愿意云韶长公主离开京都,若是她离开了,这朝堂势力势必会受到打击,然而林氏虽然占了个皇帝外家的名头,现今却无人在朝堂上真正把控实权,唯有林父做了个尚书,然孤立无援。而周家树大根深,朝堂中更是盘根错节。可现在,林氏一族纵使反驳,也无他了。
一切,全看云韶。这位长公主,母家唐国公,夫为靖庭王,虽然只是个女子,未来实力不可估量。
“全遵父皇旨意。”
此话一出,太后几位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这算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唯有谢知庭低头笑了,将酒杯放下道,“若是长公主愿意,臣自是愿意带长公主看一看这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