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 0215 功德无量

0215 功德无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景恪是真不急,最开始的时候他恨得一次性把大唐带入二十一世纪,现在真的是随意了。

    前世信息爆炸连带的人心也开始浮躁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长时间阅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科学研究,智能手机普及年代的小孩子,能沉下心阅读一段信息的平均时长不超过十五分钟。

    这也是短视频兴起的另外一个大背景,反过来短视频也助长了这种情况的恶化。

    5g时代明明已经可以开展线上授课,学校却依然组织线下授课,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在学校的氛围影响和约束下,孩子们才能沉下心读书,更何况这里面还牵扯到了社交、运动等等因素。

    受影响的不只是小孩子,大人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响,陈景恪也不例外。

    比起完整的读完一本著作,他更喜欢看别人提炼出来的精要本。

    类似的精简本他看过实在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敢说自己对诸子百家都有泛泛了解的原因。

    泛泛了解在二十一世纪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在书籍宝贵信息传递不畅的古代,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精要本几乎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能从中获得的东西并不多。

    大唐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没有汽车高速公路,出门去一趟集市都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

    刚穿越来的时候他极度不适应,差点疯掉。不过还好,他毕竟不是小孩子,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生活。

    他开始能读的进去枯燥的文言文,能抱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天。浮躁的心逐渐变得平静,耐心也重新找了回来。

    所以此时的他是真不急,按部就班的向着最终目标前进,路上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不论最终能走到哪一步,总归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改变。

    当然,主要还是他身体变小了,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做,没必要急于求成。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一边写秦亡的教训总结,一边对徐山鹰五人进行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文化课程,讲解华夏简史、华夏文明、数学启蒙。

    还有思想教育课程,核心就是忠君爱国护境安民。

    强调军民鱼水情,反对批判泄愤式屠杀同胞百姓。

    向同胞动刀者是懦夫屠夫,向外敌挥刀者才是华夏军人最高的荣耀。

    只有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军人,才是无畏无敌的。

    他还借鉴了那个不可明说之人的办法,诉苦大会、忆苦思甜等等都用上了。

    不过他发现这个法子对徐山鹰五人的效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

    他很疑惑,难道是自己用的方法不对,还是时空不一样水土不服?

    仔细探究了一番,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身份。

    徐山鹰五人都是良家子。

    什么叫良家子?就是那种有家产的人。

    他们的日子虽然离锦衣玉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也绝对算的上是小富了,让他们诉苦效果能好的了才怪。

    但没关系,你们的日子不苦,就让你们听一听别人的苦日子。

    他就把外院的工匠、奴仆都叫了过来,召开诉苦大会,每个人都上去讲一讲自己以前凄惨的人生。

    效果属实很拔群,徐山鹰五人听的潸然泪下,高呼大丈夫当提三尺剑……

    陈景恪生怕他们喊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接了一句:“为王前驱,为国谋安,为民谋福。”

    即便如此,当诉苦大会和忆苦思甜的事情传到宫里,李世民差点坐不住。

    这玩意儿比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岁在甲子’的威力大太多了。

    如果搞这个的不是陈景恪,他都想杀人了。即便如此还是给陈景恪传递了口信,这两个就别搞了。

    陈景恪知道他的顾虑,果断停止了诉苦大会,改用了正常的教育课程。

    对内他宣扬守护爱民,对外就是另外一番言词了: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

    真理只在射程之内铁蹄之下。

    要用手中的剑为华夏的梨取得更多的土地。

    总之向外扩张的思想要拉满,绝不可当那故步自封坐井观天之人。

    他不光口头教,还把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写成册子,以后这些都是教材。

    这份教材很快就出现在了李世民的桌子上,他看完之后都感到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提枪上马征战四方。

    除了文化和思想教育,体能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这时候前面打造的那一套训练设备就全用上了,本来自认为体能不错的徐山鹰五人,终于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

    杀了杀五人心中的骄横之气,陈景恪才正常展开军训。

    和前世大学生军训没什么区别,就是训练量增加了几倍,标准也更加严格。

    不过蹲下起立、左右转之类的,并不是现代军事发明出来的,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训练方法。

    吴子曰: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

    这种练兵法传习了数千年之久,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沿用,最多也就是细节上有所区别。

    所以他用军训的方法练兵,并没有引起什么大惊小怪。

    徐山鹰五人也没有出现左右不分之类的,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府兵出身,这些东西属于早就掌握的技能。

    所以在这方面陈景恪只是简单训练几天就结束了,主要精力用在了文化课上。

    至于为什么不搞强化体能训练,不是不想搞而是没有那个条件。

    营养跟不上的时候,强行搞体能训练就是谋杀。

    紫霄观当然不会缺他们五个的伙食,可是别的军队呢?

    战时一天三顿粗粮,平常一天两顿,不可能支撑得住这种强化训练。

    他搞出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训练小股部队,而是希望在全军推广,就必须要模拟普通军队的情况。

    普通府兵平时练基本的军阵操演,每隔三天才练一次体能。就算是百骑司都不例外,搞强化体能训练是真没条件。

    ……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就会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重阳节。

    武舒亲手给陈景恪、孙思邈准备了茱萸香包,青桔专门学习了制作蓬饵(重阳糕),又去外面买来菊花酒。

    总之这个重阳节过的很是热闹。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武夫人杨氏已经能扶着东西站起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康复。

    她的恢复影响可不小,长孙无垢亲自过来慰问,之前对她们爱答不理的故旧也纷纷来访。

    就算不给应国公府面子,也要给杨家面子。

    何况武舒掌管紫霄观已经人尽皆知,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很多人都后悔当初为什么那么绝情。

    这会儿正好借着杨氏苏醒的机会过来挽回一波。

    杨氏和武舒都不是蠢人,每一家都热情接待,就好像之前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很简单的道理,就算关系没有办法再回到从前,也不能成为仇人。

    重阳节的第二天,陈景恪没有去后院给徐山鹰他们上课。不是偷懒,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收割水稻。

    这种水稻的稻种来自于东北,生产周期有点长,一百四十天左右。从育种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天,早就已经成熟也是时候收割了。

    这天早上他还装模作样的带了个斗笠,带着两个小侍女来到花池前,用剪刀一个个把稻穗剪下来。

    两个小侍女每人端着一个筐子,等着接他剪下来的稻穗,每接满一筐就送到准备好的房间里晾起来。

    陈景恪剪的时候非常小心,生怕用力太大抖落几粒谷粒。这可是种子,每一粒在明年都有可能变成数千粒,不能浪费。

    三百多稻穗他足足剪了快一个小时才完成。

    那几个雄性不育株的稻穗被单独存放了起来,正常的稻穗被堆放在房间里的一块布上。

    然后就开始清点工作。

    三人数了大半天,得出了一个让他欣喜不已的数字,超过八万粒种子,比之前预估的要高出一万粒。

    他估测了一下产量,亩产应该达到了四百多公斤。这在前世的常规稻里也不算低了,在这个年代堪称奇迹。

    不过陈景恪知道,这个产量不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他就种了三十多株,虽然没有化肥但土家肥管够。其它各方面照顾的也非常到位,才能有这样的产量。

    大规模种植没有足够的肥料,照顾也不可能这么精细,亩产能达到两百多公斤就不错了。

    然而在这个水稻亩产普遍不足一百四十公斤的时代,即便是只有两百多公斤,也是个惊人的进步了。

    亩产增加一百公斤,全国所有水田加起来就是个恐怖的数据。

    这个估测不是随便来的,到了宋朝时期引入占城稻进行培育,亩产已经可以达到二百三十公斤左右。

    到了民国时期,常规稻产量最高已经能达到四百公斤左右。

    他使用的是二十一世纪培育出来的稻种,亩产两百多公斤并不算难。

    得到这个数据之后,陈景恪感觉自己头顶冒出四个大字:功德无量。

    8cc。m8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