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梨园惊鸿客 > 第19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下)

第19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师傅没有解释,只看着大家伙儿继续叮嘱着:

    “唱戏的,只能在台上有义。”

    现在也终是悟出来了这个理,戏子登台表演,人走戏终,台上一个样儿,落了妆又是一个样儿。戏里戏外,反复无常。这逢场作戏,说的便是戏子了。

    可戏子真的就合该这般吗?我只知,要让我对九爷无情,那可比登天还难。此情,即便云泥殊途,我长安偏要试试。

    又是一个雪季,今年的雪比往年落得更厚些,天儿也比往年的更冷些。我一时兴致,踩着一双花盆底棉鞋,踉踉跄跄的走在雪地。这玩意儿总没有平底子舒坦,走路慢不说,总觉得硌脚。兴许是第一次穿还不习惯,只觉得整个身子跟着晃晃悠悠的。幸好穿着一件羽缎披风,双手拽着还能支撑点力气,不然准摔下。

    才走一半路就后悔了,直怨自己为何出来赏梅,又为何偏要大冬天的练习穿旗鞋。一边嘟囔着自己的行为愚蠢,一边还是倔强的往前走着。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我偏要赏到红梅。

    也不知走了多久,总算见了梅花。我站在树下,看着雪花映着红梅簇簇,轻轻闭上眼闻香。奈何有意寻香不肯香,香总在无寻处。刻意闻了好一会儿,才闻到一股幽幽暗香。我睁眼,不禁喃喃自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个梅,也能这般装模作样的,着实俗气。”

    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我眉开眼笑的望去,雪地中,九爷手托着下巴,看得津津有味……

    “何为俗,又何为不俗,爷倒是说说。”我故作认真的问道。

    谁知他却不搭理我,抬腿就走。

    “九爷,别走啊…”

    我踉踉跄跄的跟在他身后,突然脚下一滑,趴在了地上,吃了满嘴的雪。前面的爷儿轻轻一笑,扬长而去……

    ……

    冬去春来,那双特意选的花盆底鞋,也被搁置起来,再也不愿穿它了。

    御花园里已是百花齐放,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有一种灌木植物,很是珍稀少见。开着白花儿,香味浓郁。远看洁白轻灵,如瑞雪纷飞,繁而不艳。

    我驻足观看的时候,身旁慢悠悠的走来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只见其满头白发,看样子已年过九旬。我有些吃惊,原来宫里真的有白头宫女存在。但是看她身上穿的,是上好的蜀锦衣料。一匹蜀锦可是价格不菲,自然不是宫女能穿的。

    正疑惑时,老婆婆盯着眼前的花,笑呵呵的对我说道:

    “这太平花,可香了,仅仅宫里头才有此花,民间啊,是没有的。”

    刚想和她搭话,打那边跑来两个宫女,见了老婆婆,其中一个忙上前搀扶着:

    “苏婆婆,我扶您回去吧。”

    看着婆婆慢悠悠的背影,我不免好奇,便问向身旁赏花的宫女:

    “这婆婆是谁呀?”

    她神秘一笑:

    “她呀,是个宫女,但是连咱们万岁爷都要对她恭恭敬敬的。”

    我更加好奇了,什么宫女有这等本事,竟能让皇上也恭敬三分。便拉着那个宫女到亭子里闲坐,听她讲讲关于婆子的事。

    原来这婆子是蒙古人,初名苏茉儿。后来进宫改称满名苏麻喇,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这苏麻喇姑原是万岁爷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天资极其聪慧,学文知礼,又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在孝庄身边,将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干和忠诚,使主子很是信任。

    要说她和万岁爷的关系,可是非同一般。顺治十一年,万岁爷出生的时候,孝庄就让苏麻喇姑照料孙子。有段时间宫里流行天花,年幼的万岁爷被送到紫禁城外避痘,苏麻喇姑便每天骑着马去教导他的功课。所以在万岁爷的幼年时光里,基本都是苏麻喇姑陪伴度过的。即便成了至高无上的天子,对她也是诸多恩惠。吃好穿好,还能得以安享晚年。

    苏麻喇姑无疑不是一个幸运的宫女,但像她这样好福分的,几乎没有。能平安熬到白头的,更是求之不得。

    那个宫女说完就深深叹了一口气:

    “在这宫里,不指望有啥福分,能够保住这条小命,便要谢天谢地了。”

    我们沉默坐了一会,她就开始哽咽了:

    “我想家了…”

    再过几天,按照惯例,宫里又要新来一批宫女。她们初来乍到,对这里的一切只觉得新鲜着呢。待过个一年半载的,就知道什么叫热闹里的孤寂了。

    我抬头望着从树梢叽喳飞起的一只鸟儿,一晃便无影无踪了,连它都比这紫禁城里的人自由。宫女盼着回去,我又何尝不是,梨园院子里的梨花早就开了。

    再见到苏麻喇姑大概是在一个月后,她一个人靠坐在亭子旁边的石缸,显得落寞极了。我走过去,小心翼翼的问道:

    “苏婆婆,地下凉,我扶您到亭子里坐着。”

    她只摆了摆手,便盯着手里的香囊嘟囔着:

    “走了,走了。”

    那是一个蓝色香囊,绣的花样是“和合二仙”。这等随身之物不仅用来盛放一些零星细物,更是女儿家的定情信物。

    我在一旁坐下,问她:

    “谁走了?”

    早已到了桑榆暮景的婆婆抬头望着天空,神情似向往,又似怀念。等了许久,才等来她缓缓的一句:

    “小豆子。”

    这小豆子是苏麻喇姑年轻时遇到的人,也在宫里当差,是个太监。她一生未嫁,全因这个人。据她说的,小豆子与她同在孝庄文皇后宫里当差,她是掌事宫女,小豆子是首领内监。那时候,两人两情相悦,虽说小豆子是太监,并不能给她幸福。但是深宫寂寞,宫女无夫,宦官无妻儿,很多人私下结成对食,没有共寝之意,只图互慰孤寂而已。

    小豆子经常玩笑,他们活脱脱一对和合二仙儿,苏麻喇姑则羞道:

    “世上若真的有和合二仙,也就没那么多生离死别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