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基建]我儿秦始皇 > 第99章 0099

第99章 0099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当然是咸阳。

    虽然与他们印象中的咸阳不一样, 但这就是咸阳没错。

    一群人看着往来的商贾百姓,一时竟有些怀疑自己老师对秦国的评价来。

    稷下学宫最出名的老师,自然是教导出了李斯、韩非的荀子。

    荀子早年也曾游学四方, 几乎走遍了中原各国。

    对其他国家的评价暂且不提,对秦国的评价却还算是公允——

    他肯定了秦国的政治制度,认为秦国的治安与朝廷、官府的办事效率等都是七国最顶尖的,也说了秦国几代国君的强盛并非偶然,而是制度加国君不昏庸导致的必然。

    但同时,他也觉得秦国国内重文轻武,尤其是不看重儒家, 导致国内重法度而不重礼教仁义等非常不好。

    荀子作为当代最出名的教育家, 稷下学宫的其他人都受他影响。

    所以,在场众人也如荀子一样, 虽然认同秦国的强盛,却不认为秦国可以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这种想法根深蒂固,直接导致稷下学宫每年“毕业”之人, 到秦国谋求发展的人最少。

    可正因为这种想法根深蒂固, 所以在发现事实超出自己预料的时候, 他们才会如此震惊——

    若是一开始到秦国只是为了一探虚实, 在确定眼前景象并非特例,而是整个秦国的百姓都过得这般惬意自得后,他们便生出了留下观望的心思。

    稷下学宫许多学子相较于封侯拜相,其实更希望埋头做学问。

    秦国这个即将开办的学校,非常符合这群人的胃口。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当他们的“报名表”递上去后, 最后被录取的人数却不到一掌之数。

    所有人:“……”

    虽未明言, 但他们心底其实是很为自己稷下学宫的出身感到自傲的, 也从不觉得自己会不被录取。

    也不对……

    应该说他们想到了自己不被录取的可能,却觉得自己不被录取的原因必然是学识比不上自己的同门。

    也即是,被同门打败。

    可事实给了他们一巴掌。

    一群人看着学校院墙外张贴的录取名单,周围喧闹不已,他们却静默无言。

    这时,有人想到了早一步入秦的李斯与张苍。

    还有被韩国送入秦国效力的韩非。

    这三人哪怕在稷下学宫,那也是所有人中的佼佼者。

    张苍因为年龄小,本身又更偏爱数学与天文历法相关的知识,倒是名声不显。

    但韩非与李斯二人,一个是韩国公子,兼有口吃的反差;一个为了入秦又早早铺路,最爱出风头;同时二人还都是荀子门下子弟,所以名声非常响亮。

    一群人散开后各自打探,然后得知李斯虽受重用却远在雍城,韩非则被困在咸阳宫内修书撰文,唯有张苍身在咸阳且出行自由。

    几人商量一番,派出了张苍的同门登门拜访。

    也是巧了,同门找来的时候,张苍正好与祭祀交流结束,因觉得颇有所得,正在自己住处研究数学题。

    听到有人拜访,张苍有些奇怪,却还是让人将其请了进来。

    张苍入秦许久,许是周围环境简单,眼神仍旧清澈透亮,一身少年意气也不曾消磨半分。

    见到这样的张苍,同门竟生出了些许时空错乱之感。

    怔愣一瞬后,他笑着上前:“张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张苍之前不是与秦国这群大老粗打交道,就是与天性直率且语言有障碍的祭祀交流,已经习惯了直来直往,一时没想起,便下意识地回答:“无事无事,某在咸阳过得不错,衣食考究,还有志同道合之人每日研究学问,消磨时间,自没有什么不好的。”

    话落,屋内顿时一片死寂。

    好一会儿后,张苍脑子转过弯儿来了,赶紧与同门道歉,又自谦几句,好悬才将自己的形象拉了回来。

    同门本就想要打探具体消息,且有求于人,倒是没有在意。

    他顿了顿,小声询问:“秦国的生活真有这般好?比之齐楚如何?”

    楚国国土面积大,且多平原,每年税收的粮食都能装满粮仓;齐国有矿,更是富得流油。

    这两个国家的百姓生活也许与其他国家没两样,但上层王室权贵显然是几个国家中最奢靡享受的。

    稷下学宫落于齐国都城,学子们的生活自然不差。

    张苍回想片刻后,笃定开口:“咸阳百姓比齐国临淄的百姓生活条件更好。”

    说完,他以自己的理科思维,一条一条地举例论证,将咸阳百姓比临淄百姓生活好在什么地方,全都说了出来。

    比如咸阳百姓可夜不闭户,比如咸阳百姓人人温饱,比如咸阳百姓饮食丰富……

    听得张苍的同门对秦国大为改观,心里也生出了留下的想法。

    不过……

    同门不太好意思地开口:“某还有一问。只是不知秦国赵太后想要修建的这所学校,招收的老师都有什么要求?我们此次入秦之人二十几,全都到官府报了名,但最后被录取为老师的却不过一掌之数。”

    张苍沉迷数学,还不知道秦国要建学校呢。

    一番细问之后,他才知道具体细节。

    只是就算知道,张苍也无法告诉同门这所学校招收老师条件。他行动力不错,见同门确实想要留下,于是干脆让其带路,去看了眼迟此次招收的老师名单。

    只要知道被录取的老师是谁,总能总结出一些规律。

    同门一想也是,便带着张苍前往学校门口。

    看完名单,张苍一脸同情地看向同门。

    同门茫然:“怎么了?可是这名单有什么问题?”

    张苍摇头:“名单没什么问题,只是……”

    “只是?”

    “除去稷下学宫被录取的那些同门,剩下被招收的老师,大多曾在秦国担任过正经官职,且本职工作出色,在百姓中名声颇好。”

    简而言之,人家有做官经验。

    这时候的百姓读书,可没什么做学问的想法,人就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出路,最好能入朝为官。

    哪怕权贵,同样也是如此。

    就像张苍,虽然沉迷数学与天文历法,可他儒学法学仍旧学得不错,如今也没落下;等到了年纪,阅历增加了,他也肯定是要入朝为官的。

    这些官员的名字,就是张苍在打探朝中消息时知道的。

    他已经开始为入朝为官做准备了。

    大环境如此,那学校在招收老师的时候优先选择有做官经验的,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毕竟稷下学宫这群学子空有学问,而无实操经验。

    除非这些学子的学识极其出众,或者非常擅长教导学生,否则人为什么要聘请他们?

    毕竟秦国从上到下,都透露着“实用至上”的气质。

    同门瞬间明白了张苍眼神的含义,但也觉得不解:“那些官员,为何愿意教导学生?秦王与赵太后难道不介意他们放下职务,跑来学校不务正业?”

    张苍笑答:“自然是已经告老的官员。”

    同门仍旧不解。

    张苍解释:“秦人入读这所学校,束脩全免;且学校里面教导的知识,也不局限于做官之道,还有许多墨家、农家、道家等对百姓有益的学派知识。”

    这部分就是走的职高、专科的路子了。

    当然,若是学这些知识的学生有天赋,也可深造,前途并不比做官差。

    免费,更实用的知识。

    同门立刻意识到了那些已经辞官的官员,为何愿意在年老时将时间花在教导学生上。

    张苍又提了一句:“据说范相国与武安君也会进入学校教学。”

    同门:“!!!”

    原来如此!

    震惊之后,同门不免变得沮丧起来:“若是这样,我就没办法进入学校任职了。”

    他叹了口气,思索着何时离开。

    咸阳可是秦国最繁荣的城市,消费水平可不低,他若是没个进项,可不敢在咸阳逗留。

    张苍看向同门,思索后忍不住开口:“我记得你在术数与天文历法一道也很有天赋,不如留下与我一起研究?”

    同门疑惑:“术数与天文历法?”

    张苍于是解释了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是在做什么,最后说了句:“你且放心,太后对我们这样的……额,专业人才,非常看重,一应待遇不必官员差,若是有了新发现,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奖赏。”

    同门颇为心动,但想到这次一起过来的其他人,又开始纠结起来。

    张苍思索一番,思及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生活得不错,总该报答一番才是。

    正好秦国对求贤若渴,若能将同门留下,秦王与太后也会高兴。

    毕竟战国也就稷下学宫一个正经的教育场所,大半人才都是从里面出来的。

    里面的学子还不局限于学派,自己想学什么知识就可以学什么知识,老师也不会多管——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最出名的学生却是法家代表人物。

    各国都对里面的人才虎视眈眈,秦国也不例外。

    同门点头,同意了张苍的提议。

    张苍安顿好所有同门后,立刻入宫求见赵馨。

    赵馨正愁着人才储备不够,想要四处招揽呢,正好瞌睡来了送枕头,她当即喜不自禁地将人全都留了下来,且立刻找来范睢,请他帮忙考验一番这群学子本事,再将人安置到合适的位置。

    不适合当老师,又不是不能做其他事。

    郑国渠修建大半,没多久就要收尾了,以嬴政的性子,想必过不久就要开启战争。

    可秦国人打仗行,有才有名的将军也是一打一打地,但有名的后勤人才,几乎没有。

    就连范睢,那也是更擅长在战争中出谋划策的。

    这也是秦国打下其他国家后,直到秦国灭亡也仍有不少人抵抗的原因,因为没有彻底消化掉那些人口与土地。

    稷下学宫这群人,打仗也许不行,搞后勤、安抚民心却是一把好手。

    她之前在招聘学校老师的时候,看到这群人的简历就很心动,只是他们一来太年轻,二来大多奉行其他学派,三来基本全是齐楚等国的人。

    第一所学校出来的第一批学生,总是特殊的,不能打满了其他国家的烙印,也不能被儒家思想影响太深。

    阶级森严的思想,与赵馨人物冲突剧烈。

    秦国的阶级已经够分明了,不需要儒家思想来加固。

    可战后修养,这群学子却能有奇效。

    范睢虽然不太明白赵馨想法,建议她与嬴政商量一番。

    赵馨知道他不想在自己为官生涯的最后一顿时间出事儿,于是理解地叫来了嬴政。

    嬴政一眼就看出了赵馨的打算。

    想到前世自己打完仗,确实在战后这一块儿做得不够好,于是完全直接开口:“不用太着急,先将人留下再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