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上峰的命令
看了万毅一眼,霍守义便解释道:“其实,昨天晚上江阴县城沦陷的时候,我就已经向上峰请示。
但是委座考虑了之后觉得,江阴要塞的火炮,不能落入敌人手中。要我们继续牵制敌人,看看能不能将要塞内的火炮转运回南京城。
我们要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在这之前,必须等待撤退的命令下达。”
听到这话,秦时明倒是没有像万毅那样愤怒。
因为类似的微操,委员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反倒是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心想不愧是你啊,这要是其他人下达这种命令,我还觉得奇怪和费解。
可若是这道命令,是委座您亲自下达的。那我反倒是理解了。
秦时明这样想着,便说道:“我估计,今天晚上可能命令就会下达了。咱们也要早做准备了。”
“还准备什么?后路已经断绝,日军的主力部队,在向我们后方迂回。”
万毅背着身子,十分郁闷地说道。
他心中清楚,上峰这么一耽误,他们最佳的撤退时机已经失去。
日军的部队将他们的后路抄截,想要突围出去,不知道又要白白死亡多少人。
万毅并不怕死,他始终坚信,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他就是不想因为上峰莫名其妙的命令,而白白地死在这里。
就好像是当年东三省的沦陷,上峰竟然命令不准抵抗,撤入关内。
这让万毅至今无法释怀,如今同样奇怪的命令,再次下达,他怎么能不愤怒?
旁边的霍守义道:“别这么说,万团长,我知道你心里有怨气。
你问问指挥部里,谁没有怨气?我们要理解委座嘛!他也是为了大局考虑啊。”
听到这些话的秦时明,心中有些好笑。
心说霍师长啊,您是真的隐藏够深啊。明明您就是整个112师上下,最为坚定的赤色份子,反倒是表现的对党国最为忠诚。
这样想着,他在心中,也是为霍守义暗暗竖起大拇指来。实在是地下份子之楷模啊。
谢金元此时看着地图,面容凝重道:“可是·····就这样盲目地执行上峰命令,若是上峰到了晚上,还不下达撤退的命令,我们只怕都要死在这里啊。”
霍守义想了想,而后道:“上峰让我们坚守在这里,不准撤退,主要目的是为了掩护江阴要塞的火炮转运。
我现在就打电话给江阴要塞,询问那边的火炮是否完成了拆除和装运工作。”
说完,他便立刻拨通了电话,接到了江阴要塞的指挥部中。
朱其政和手下的士兵们,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
可是那些火炮,他们实在是无法转运。
这些重炮,首先需要进行拆除,吊运到卡车上面,才能进行运输。
可是一旦带上这些火炮,日军追击的速度,绝对超过他们撤退的速度。
更何况,日军的诸多部队已经迂回到了后方。
他们带上这些火炮,其结果就是人炮俱亡。
听到霍师长的声音,和打电话来的目的之后,朱其政便说道:“上峰下达的是死命令,我发送了电报询问,可还没有得到回复。
实在不行,你们先行撤退吧。”
霍师长无奈地摇头道:“朱旅长,恐怕不行啊,我们这边也是委座亲自下达的命令。
必须等到你们撤退之后,我们才能离开花山阵地。”
两人一时之间,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秦时明上前一步,给霍师长递了一个眼神,便将电话听筒接了过来。
“朱旅长,我是秦时明。”
秦时明道。
朱其政听了,急忙道:“秦营长,我可是要好好感谢你啊。前两天日军果然从我们的后方,发动了对要塞的攻击。
要不是我听了你的话,提前安装了一门火炮在后方,那要塞很有可能要失守啊。”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秦营长,你能掐会算的,这事儿怎么处理,你有主意吗?”
秦时明听了之后,抬起头来,环顾了指挥部内的人一眼,然后说道:“我这里有一个主意,你且听着。至于执不执行,由你自己来决定。”
“你说。”
朱其政说道。
秦时明道:“想要让要塞内的守军,和我们这些守在花山的弟兄们,有机会活着突围出去,那就只能将那些火炮摧毁。”
他说完这话,电话那头便是一阵沉默。
朱其政在考虑着其中利弊。
终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道:“秦营长,你是个奇人,我信你的话。”
秦时明道:“如果说,上峰责备下来,你就说,是我怂恿你炸的。这个黑锅,我来背!反正在委员长面前,我背的黑锅已经够多了,也不差这一口了。”
朱其政听到这话,微微动容道:“秦营长,你这是什么话?再说了,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个人就能担得起的。
我现在就去炸掉炮台和火炮。你们听到江阴要塞方向的爆炸,就可以择机撤退了。”
朱其政这样做,实际上是打算将这口黑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他算是一个老实忠厚的本分人,会信守承诺,也会知恩报恩。
秦时明给他送来的那些炮弹,让他驻守的江阴要塞,多抵抗了数天的时间。
否则在三天之前,他们炮台上的弹药耗尽,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只怕这里早就已经查遍日军的太阳旗了。
“弟兄们,把火炮都炸掉!咱们运不走,小鬼子也别想用。”
将电话挂断,朱其政便沉声说道。
“是!!”
负责执行命令的士兵,声音里带着些许兴奋。
因为委座那道命令下达的时候,他们便非常不解。
面对日军重围,他们轻装突围,尚且有可能无法突破重围。更何况是带上这些沉重的火炮呢?
所以,此时听到这个命令,士兵们便都意识到,原本十死无生的突围之路,现在至少有了一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