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朝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第一百七十八章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守正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张一温的欣赏,在他看来,张一温处处都要比自己强上不少,做他的上司,无比省心,他会将一切事宜安排的清清楚楚,让自己这个尚书不用操心;但同时又无比羞愧,因为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被张一温一个人做了。

    当然,没人会怀疑赵守正的能力,只不过在事事争先的张一温面前,赵守正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这也是赵守正和吴道言极其坦诚地交代自己会举荐张一温的原因,同样的,在吴道言看来,张一温做户部尚书确实够资格。

    但张一温就是没能坐上这个位置。

    “你就不用跟我打官腔了吧。再者说,现在你是户部侍郎,我是礼部侍郎,咱俩是平级,哪有下官上官这一说。”赵守正对他口称下官假装不满道。

    张一温的神情却多了几分落寞:“很快就不是了。”

    赵守正没明白:“什么意思。”

    张一温强打着精神笑了笑:“先吃吧,这鱼趁热吃是鲜,凉了可就是腥了。”

    见他不愿说,赵守正也不勉强,两人都是食不言寝不语的践行者,默默地吃着菜,不愧是敢用一个鲜字做门匾的酒楼,这鱼的滋味,没得挑。

    将这条时令鲜鱼除了鱼头之外的部分吃光后,两个人这才放缓了速度,边吃边聊起来。“娴贵妃今日差人来我府上将贱内叫进了宫里,还有我的长女一起。”张一温情绪恢复过来,平静说道。

    赵守正一怔,随即说道:“这不是件很寻常的事吗?娴贵妃一向与尊夫人交好,在陛下登基之前,二人可是闺中密友。”

    张一温的筷子停了一下,轻声道:“她们今日要讨论的,是蜀王殿下和小女的婚事。”

    赵守正如同被雷劈一般震惊当场,回过神的他瞬间想通了一件事:“陛下让你退出朝堂?这就是不让你继任户部尚书的原因?”

    张一温淡淡道:“陛下有意为我加官进爵,当然,加的只是品级,不会再担任实职了。至于爵位…”

    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足够清楚了。赵守正不禁想起自己当初和吴道言议论时,老人精手指的方向。西南那边,本就有一位公爷了。按照惯例,皇亲国戚可封爵,至于等级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定,依照张一温户部侍郎的身份,至少也是一位侯爵。

    一门父子两公侯,皇帝对张家可真是大方的很。

    “还是太可惜了,以你的能力,不该这么早退出官场的。”赵守正惋惜道。

    张一温看了看眼前这位曾经的上司,勉强称得上是好友的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位原来的户部尚书,对做官这件事,似乎缺少一些深层次的认识。褒扬下属,顶撞皇帝,身为一部尚书,几乎是文官的顶峰,对张一温进爵撤职背后的明显深意却看不透。“我已经看开了,只是总有人想要打探清楚到底是为什么我才坐不上那个位置,所以家里头的访客络绎不绝。因为分不清哪些是真的来宽慰我的,哪些是对那个位置有所图谋来打探口风的,所以干脆称病,闭门不见,倒是消停了不少。”

    赵守正摇摇头:“看你现在的面色,说你是真的病了我也信。蜀王殿下和宁儿的婚事,到了哪一步了?怎么之前从未听说过。”

    张一温道:“说起来,这件事也没发生太久。贱内有个娘家侄子,叫林缚,从齐州投奔而来,倒也算有些学识。后来我和贱内,分别向皇上和娴贵妃举荐,最终任命为了三殿下府上的长史。就是他从中牵线搭桥,促成的这桩婚事。”

    赵守正皱起眉头,这位叫林缚的长史,倒是从未听过也没有见过。既然是张一温的妻侄,年纪自然不会太大。等到封王典礼完成以后,林缚就顺势水涨船高,升为正儿八经的五品大员了。虽然在泰安城中五品官不在少数,可是他年纪轻啊,即便只是王府的内官,不会走入朝堂,也足够令人羡慕了。不知道有多少在州县做官的天之骄子,蹉跎了几十年仍然不能爬上五品这一级。

    “那这次算得上是真正的亲上加亲。陛下与娴贵妃本就与你夫妻二人私交甚笃,这下又成了儿女亲家,也算是一桩美谈了。看起来,陛下是想在封王大典之后再宣布此事了?那宁儿嫁过去的时候,可就是比夫人更高一级的王妃了。”赵守正只能尽量往好的一面说。

    张一温笑笑:“其实你不用这么宽慰我,这些天我已经想通了。虽然不知道陛下会将封地赐在哪里,但我都会打着视察封地的名义,离开泰安城,和贱内一起,乐山乐水。”

    赵守正沉默片刻道:“也好,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我相信你会有再重回朝廷的一天。”

    张一温眼神悠悠地望向窗外,这条不是很繁华热闹的街,两侧店铺里的客人都可称得上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些人里,似乎有自己在上朝时见过的面孔。

    还有机会,在朝堂之上再相见吗?

    “长安之战?”

    张不周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场仗。听起来,当年意气风发的张二良,似乎就是在这场仗以后沦落的。从军中退了出来,回到蜀州娶妻生子。到底是多么惨痛的失利,能让当时已经权柄甚重的张韬都保不住他?

    “三年前西凉人犯边,并不是第一次,甚至根本数不清是第多少次。自从当年几乎统一了整个大陆的远古时期以后,西凉从和中原分裂开来那天起,就从未放弃过反攻。最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以正统自居,互有胜负。直到大成王朝崛起,统一了整个中原大陆,将西凉的地盘逐渐蚕食到如今的地步。终大成前五百年的历史,面对西凉作战未尝一败,真正将西凉人打得服气了。”张二良娓娓道来。

    张不周不禁叹服大成王朝鼎盛时期的强大,说起来,大成有五百多年的鼎盛期,这可要比自己前世的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要长了。

    “但为了保持这种远超邻国的武力,大成最终死上了穷兵黩武之上。当大成王朝开始逐渐没落,西凉并没有着急,而是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休养生息,积攒实力。直到中原大陆彻底乱掉,烽烟四起,西凉趁着这个机会,捅出了最为致命的一刀。”

    “前朝没落,但一直没有灭亡。以赵陵和你祖父为首的一众权臣,以王城为中心,逐步收复失地。那年,是他们难得的一同带兵出征,但是进展却很不顺利。”

    张不周插嘴道:“是攻打南唐的那场仗?”

    张二良点点头:“没错。这场仗陷入困局之后,带来的最坏影响就是,西凉人趁火打劫,十万西凉大军直逼陇西腹地的长安城。”

    “当时的皇城以西,有三道最为重要的关卡。从近到远依次为函谷关,潼关,和长安城。赵陵与你祖父,将函谷关的全部兵力,和潼关的一半兵力都带走去攻打南唐,守备空虚。在这种情况下,长安城若是破了,西凉人可以直取皇城了。我当时率领六万蜀军坐镇蜀州东北,是距离长安城最近的一支力量。我毫不犹豫地选择驰援长安,满脑子想的都是守卫的力量能够多坚持一些日子。”

    “而当时守卫长安城的人,你可以猜猜看是谁?”

    张不周先是猜了父亲,又猜了几位凌国有名的将军,却都被张二良一一否决了。

    “当时守卫长安的那个人,名字已经成为忌讳,很少被人提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称呼。而对于我来说,他的名字,远远大于他的身份。”

    “他叫赵光。”

    赵光这个名字,让张不周陷入一刹那的恍惚。这是一个毋庸置疑,自己听过的名字,而且不止一次。张二良说,他的称呼取代了他的名字,有什么人,在平时的生活里,只会有称呼,不会有名字呢?

    张不周抬起头,不敢置信地问道:“当时守卫长安的,是当今天子?”

    张二良一向淡漠的脸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复杂的表情。先是皱紧了眉头,又舒展开来,缅怀,痛恨,悲伤,失落,释怀,种种情绪接连出现。

    “没错,如今的他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了。可当时,他对我而言,只有一个身份,他是我的朋友。”

    当朝天子,在张二良的口中,居然只是一个朋友。

    “你祖父起兵以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他遇见了赵陵。家学渊源深厚的赵陵,不管是在战场上战胜了你祖父,也用人品折服了他,归顺了当时名存实亡的大成王朝。开始以正义之名,收复天下。彼时的赵光和我年龄相仿,两家又来往频繁,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再后来,吃也一起,睡也一起,学文也一起,练武也一起。就这样过了将近十年,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所以在得知赵光被困在长安城中,随时有城破人亡的风险之时,我比谁都要着急。相比于失去这座城,我更不能接受的,是失去这个朋友。”

    张二良的语气很沉重,显得他无比的坚定。

    xxyanqing mxxyanqing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