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朱氏王朝被证实
方信这番颇有针对性的话语,非但没有引起民愤,反而激起了人民骨子里的那股血性。
一开始,直播间的画风是这样的:
“圈钱导演又来贻笑大方了,但是背景挺硬的,居然能约上群众日报的直播!”
“方信?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导演罢了,就算再牛,他能跟一个历史文化知识丰厚的历史学家比吗?”
“什么垃圾导演?群众日报是有人收钱了吧,居然敢请他来做直播间专访!”
乌烟瘴气,不堪入目!
朱迪全程热切关注着直播间的舆论风向,看见如此,心里发急。
她在圈里稳扎稳打这么多年,知道这极有可能是鼎盛集团买的水军。
但是照这样发展下去,说的人多了,也会影响其他路人的观感。
这可怎么办才好?
但方信丝毫不慌。
两腿一翘,目光从容的接下了主持人的发问。
“方导,您对于网上目前对电影《绣春刀》一些不好的评论,是怎么看待的呢?”
“方导,之前有一位著名的历史文学家说您的作品是建立在臆想的历史上,您该如何反驳?或者这是真的吗!”
……
这才有了方信接下来的发言。
听完这番话,路人对于这位导演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
狂!
但并不是人品上的狂。
方信的狂,是建立在一种自身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上的!
他的狂,让人讨厌不起来!
“方导牛逼!我就爱听你这话!天天吹棒子国怎么怎么样,都快抬不起头来了!”
“如听仙乐耳暂鸣!那个什么赵初明,一天天就知道捧棒子国的臭脚,早看他不爽了,只是一直不敢骂!”
“凭什么人家就能拍历史正剧,我们拍了就说是臆想,哪条法律明文规定的!”
直播间舆论顿时大改。
鼎盛集团买的水军就算是硬洗,也洗不过路人观众的自来水。
“方导牛逼!”
一个直播间采访,就霸占了某浪前三位热搜,点击量破几亿!
而与此同时,之前被问候全家祖宗的刘君同,和金仕节联系上了!
刚拿到珍贵的史料,刘君同激动的差点晕过去,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团队连夜研究,已确认其真实性。
结果压根没费多少时间。
因为方信提供的史料,是系统根据之前所在的世界所给予的。
换言之,是真实发生过的!
他们与辫子王朝之前所留下来的部分历史资料一对比,发现居然完全吻合!
“刘老师,这……这是不是真的证明,咱们的文化如同这位导演所说,存在五千年历史之久,咱们的文化,比所谓的棒子国还要强!”
刘君同的学生,北大考古学系的陈萍萍激动的抹着眼泪。
其他参与研究的团队人员相拥而泣。
刘君同缓缓点头。
“我们所在的华国,是文化强国!”
10分钟后,刘君同及其团队个人账号一起更新。
“感谢方导为我们提供的珍贵史料,根据我们团队与辫子王朝之前留下的线索,证实了确实存在朱氏王朝,详细内容如下……”
一开始,还没什么人关注。
直到几个知名大学的官博,加上金仕节也赶上了时髦直接转发,迅速引发了热切讨论。
“朱氏王朝”在路人群众的努力下,被顶上了热搜。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名留学生崔塔克,在用局域网关注国内某浪动态,看见这条消息。
激动之下,直接转发到了国际交流软件上。
事态逐渐由国内化,走向了国际化。
晚上九点十分,群众日报的直播间采访结束。
方信伸了个懒腰,优雅而不失从容地与同样辛苦了一个多小时的主持人握了握手。
“谢谢您的配合,您问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让我能够顺利的接下去!”
负责这一次采访的主持人是一位30多岁的知性女主持,闻言微微脸红,带着崇拜与方信攀谈起来。
周围收拾器材的工作人员也有些不舍,大着胆子与方信聊天。
等从采访室出来之后,已经快10点了。
朱迪守在采访室门口,笑眯眯的接他下班。
“怎么了?看你这样子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方信温和的打趣道。
“你看看热搜。”
朱迪把手机递给了他。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发酵,朱氏王朝的存在以及历史资料的证实不仅轰动了国内,也轰动了国外。
相信明天外交天团上班的时候,面对文化断层,他们不会再被动提起。
而能够有底气,有自信!
“很不错。”
方信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淡淡的夸奖一句之后,点开了另外一个界面。
赵初明的个人动态已经全部清空了。
但即便如此,实时动态广场还是有不少人在艾特他。
“不是说人家是圈钱导演?不是说人家是臆想的历史吗?出来解释一下!”
“亏我还这么相信你,看完之后发现你是一个贵的站不起来的舔狗!专门舔棒子国!”
“说吧,收了多少钱?”
一世英名算是毁了。
“啧,白天不是还挺狂的吗?怎么现在玩不起了!”
朱迪听着方信像小学鸡吵架一样的话语,忍不住笑了。
“他现在后悔死了,我估计这事儿应该是鼎盛集团找他帮忙,再加上刘教授确实跟他有点过节,但没想到事儿闹得这么大!”
方信对此表现平平,似乎举足轻重的历史学家对他而言并不算什么。
事实也的确如此。
“作为华国人,不说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信,光想着怎么去舔别人,这样的人就不配当历史学家!”
“虽然我们民族的文化被短暂的埋没,但我相信一旦被完全挖掘出来,定是震惊国人,震惊世界的!”
“《绣春刀》,只是我们目前走的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我们的路还长!”
朱迪微微一愣,抬头看着方信在前面走的背影。
走廊的暖灯打在他的背上,形成一道晕染的光线。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走路从容不迫。
就好像作为华国人,本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