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5章 去县城

第5章 去县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虽说赵慎行早就有此打算,但亲耳听到夫子的认可,他还是不禁暗自窃喜。

    只见他稳住心神道,“爷爷,爹,娘,我是有这个打算,我…我想考秀才。”

    “嘶——”赵老爷子听后倒吸一口凉气,其他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赵光正夫妇一脸的自豪,孙氏更是激动地捂住嘴角,眼眶含泪。

    赵光明也为有这样的子侄感到骄傲,钱氏心里有一点复杂。

    两个孩子同时上学,但从平时就能看出,二娃比大娃更加努力刻苦一些。不,不光是同大娃相比,而是比所有孩子都更懂得上进。

    是很羡慕,但却不嫉妒,毕竟平时两家人感情就极好。

    而且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里,她都和孙氏在一起,两人这些年来早已亲如姐妹,更何况二娃素来乖巧懂事,这样的孩子谁能不喜欢呢?

    赵光正此时发话道,“好!咱们二娃就是有志气,只要你想考,爹一定会供下去。”

    赵老爷子也赞同道,“二娃子你放心吧,爷爷肯定也会帮你爹娘一把的。”

    “是啊,二娃,你就放心的考吧,还有我和你大伯呢!”

    再没有什么能比子孙和睦,家人齐心更让老人家开心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赵族长来到赵慎行家中。

    众人招呼道,“族长来了,快坐快坐!”

    “听柱生说,今天李夫子把光正叫去了?”

    “是,族长,所以您今个来……是?”

    “夫子是什么意思?”

    ……

    听完赵老爷子的话赵族长久久无言,众人也不敢出声。

    突然听到族长拍板道,“考!既然李夫子这么说了,那二娃必有过人之处,读书考试的费用你们不必太过担忧,我会同族里商量,给慎行资助一些。”

    “咱们赵氏一族还从未出过秀才,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慎行,族里必然会帮一把。”

    “慎行,你就安心读书吧!”

    赵族长没说的是,他认为赵慎行的前程远远不止一个秀才而已。

    赵家人还没想过族里会相助,一时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家是一个基本生产单位,一栋房屋,数亩田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再繁衍成村、寨,家族宗祠,抱团求强。

    宗族在农耕社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不断扩展形成大的家族,而大的家族就有能力为家族中的所有人提供强有力的庇护和保障。

    此时赵慎行看着一屋人,心中只剩满满的感动和感激。

    这一刻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一定要克服!

    第二天一大早,赵光正打算去镇上一趟。

    他来到西屋旁的小屋,看着正在练字的赵慎行说道,“二娃,既然你都要练字了,那今天我去县城给你买些纸笔回来吧。”

    赵光正口中的县城是隶属于新洲乡,名为永□□。

    赵慎行闻言抬头道,“爹,因为今日夫子去探望有人,我们得了一天假,我和你一起去吧。”

    最终赵光正,赵慎行和赵慎言三人乘着族长家的牛车慢悠悠的上路了。

    一进城里就听见大小商贩的吆喝声,“包子!包子!热腾腾的包子!”

    “糖葫芦!又酸又甜的糖葫芦!”

    “客官,来尝尝我家的蒿子粑粑,刚出锅,热乎着呢!”

    蒿子粑粑是长江以南一带的美食代表,也是纪念故人以及祛除邪恶的象征,在每年的“三月三”,即是正值农忙,也不会忘记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主要的原料是白蒿,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农田梗边或者地边,春季一回暖,就能看见一撮一撮的蒿子冒头,选择蒿子最嫩的部分,摘干净杂草败叶,碾碎,浸泡,沥干,再搭配炒香的腊肉,和上米粉,即可做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

    三人直奔卖文房四宝的杂货店,掌柜的一看来人连忙招呼道,

    “呦,客官想买点什么?”

    赵光正对赵慎行二人问道,“我也不懂这个,你们和掌柜的说要什么样的毛笔?”

    赵慎言挠挠头不好意思道,“二叔,不用给我买了,我还没到练字的时候呢,我今天就是想来县里逛逛。”

    “诶,那早晚也会用上的。”

    赵慎行问道,“请问掌柜,你这都有什么毛笔?”

    “这硬豪、软毫和兼毫三种笔小店都有,硬毫笔的笔性刚健,多用狼毫、山马、牛耳毫、鼠须、山兔、鹿毛等制成;

    软毫笔的笔性柔软,大多都是是羊毫笔。

    兼毫笔是用硬毫、软毫集在一起,刚柔并济,笔性介于硬软毫之间,许多初学者都用兼毫笔习字。”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

    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方“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

    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赵慎行最终还是定下了一支一百文的兼毫笔,有花费二百文买了一刀纸。

    三人不禁心惊肉跳,咂舌道这笔纸是真贵啊。

    出了店铺后赵光正问二人,“你们还想去哪里逛逛?”

    “我都去哪都行,慎行,你想去哪?”

    赵慎行思索一会儿后答道,“我想去书肆看看。”

    于是他们转道去了书肆,赵慎言小声问道,“你是想买什么书吗?”

    “不是,我就是想去看看,”顺便问问抄书的价钱,这话他倒是没说。

    自读书以来,赵慎行一直为钱财发愁,刚刚的花费更令他心惊。

    虽说家中对他读书一事颇为赞成,甚至族里也会相助。

    但是赵慎行还是想帮家里减轻负担,他读书的初衷是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而不是另全家都跟着吃苦,他不想当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

    抄书到是条极好的路子,抄书也叫佣书。

    佣书行业古代来说乃是支持寒门学子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当时很多家境贫寒之人无书可读。

    而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行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还能让他们在抄书的过程中学得知识、积累文化。

    赵光正在书肆门口就是不进去,他说道,“我连大字都不识得几个就不进去了,你俩进去吧,慢慢逛不用着急,有什么看中的就买下来,放心吧,今个出门钱带够了。”

    赵慎行无奈看了眼自家爹爹,只能和赵慎言一起进去。

    书肆里有几个书生手执一本书在角落看着,掌柜的看到来人招呼道,

    “两位小公子想找什么书?”

    赵慎言被这一声小公子叫的脸热,又不知说什么。

    他们的衣料是最普通不过的粗布,哪里但得上一声‘公子’。

    赵慎言不知道的是,他们早在门口时,掌柜就发现了,那个男人一看就是个老实的农户。

    三人虽没有衣着光鲜,甚至男人的行为举止更是拘谨不安。

    但那个男人的儿子自始至终落落大方,神色不变。

    他也见过很多书生,大多是都格外在乎旁人的眼光,这样的人在读书一途终究走不长久。

    何况农家子读书有多不易,再没有比他这书肆掌柜更清楚的了。

    若不是天赋极为出众,一般农户是不会让孩子去读的,最多让他们不至于大字不识就够了。

    反正客气一些又不损失什么,有句老话说得好,‘莫欺少年穷’。

    最终赵慎行解决了自己大哥的窘迫,“掌柜的,我们就随便看看,您去忙,不用管我们。”

    “好嘞,那两位小公子先看着,有什么需要在招呼我。”

    赵慎行走到窗户下面的书架,这里放的都是一些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一类,像是《论语》、《孟子》、《诗经》等类。

    随后他拿起一本《中庸》随意翻了翻,在他的计划里,至多还有半年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看了一会儿后,赵慎行又走到靠墙的书架前,这里放的多是关于人文历史、地理一类的书,像《汉书·地理志》、《梦溪笔谈》等等。

    他对这些书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在交通、讯息都不发达的古代,古人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是依靠这些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不是空口白话。

    赵慎行一转头发现自家大哥抱着本书读的如痴如醉,他好奇地过去后发现原来是再看话本。

    连他走过去都没发觉,刚想叫赵慎言一下,但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毕竟农家小子有点读书上的乐趣极为不易,看在自家大哥这么喜欢的份上,就先不打断他了。

    赵慎行找到掌柜问道,“掌柜,我想问一下,您这抄书是什么价钱?”

    掌柜笑呵呵地答道,“在我这是一百文千字,小公子可要抄书?”

    赵慎行不好意思道,“先不抄,等我字迹工整些再来寻掌柜。”

    掌柜的了然点点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