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路
京都的七夕节大抵是浪漫的吧?
没有边关的总也吹不尽的风沙,没有若有若无、时远时近的不知是军队还是商队的马蹄声。只会有两情缱绻的少男少女,还有少年少女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少年意气。
木真不害怕自己心中的京都会让实际上的京都失色,事实上,她是太讨厌沙州这个地方了。
因此在知晓爹爹和使团一起回京时,她的高兴之情不亚于一只被放出笼子的鸟儿的内心的狂喜。
是的,她觉得沙洲是困住她这只鸟儿的笼子。
一只逃离了笼子的小鸟在欣喜时,是不会有暇为未来到底是飞向自由的山野,还是又会被捉回另一个笼子而忧患的。
正如此刻的木真。
“哥哥,你说这一次我们去京都了,就不会再回沙州了吧?”
少女扬起青涩的脸,六月里利索的装扮和头上的双刀髻衬得她十分矫健,在马匹上也不忘调皮地用马鞭轻扬与它排头并进的兄长的马儿,经过沙场洗礼的马儿并未因少女的举动而惊啼,马上的男子也正如少女所愿,侧转过头回应少女:“该是不会了吧?”
他的语气有别于少女的雀跃,似乎带了点不舍和眷恋,想来也是了,少女的雀跃是为了对京都的憧憬。她一个二九年华的少女,很难对沙州这样一个边城留下什么眷恋的情愫,就算有一二分,在□□分的狂喜与雀跃下也被挤占的无甚存在了。
但马上的男子却不一样,自成年以来,他所有的记忆都是与沙州这座边城相缠绕的。
行军时的地穴是湿冷的,军营里的晨鼓是急如烽火的。
边城把马上的男子塑造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儿:天庭饱满、皮肤麦色、身形魁梧,身上有一种被沙场上的风和刀削出来的凛冽与淡然。
这句“该是不会了吧?”才刚落音,木真叽叽喳喳的声音伴着踢踏踢踏、不急不缓的马蹄声再次传入她哥哥的耳中:“那实在是太好了,爹爹护送使团进京,我们也能永远留在京都,看遍京都的好花好水好儿女,哥哥,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那样的生活。还有书上的那些才子佳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哥哥你说,我这次入京会不会也遇到那个赠我以木瓜的人?”
木礼本来有些心绪不宁,他想到了父亲和他的密谈,觉得回京都还不如待在沙州来得简单。
但妹妹这么高兴,他也为她高兴。
他压下思索,应答道“妹妹这么活泼可爱,别说木瓜了,就是西瓜甜瓜荔枝妹妹都会收到个不停。到时候只怕你是要'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哈哈,哥哥你难得说几句文绉绉的话,居然是用来取笑你的妹妹?下次我学了别的诗才不像小时候一样教给你。”
“你要这么说的话,那我也不该教你学骑射,这样你便只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马车里,我就不用再听你啊,在我的耳边聒噪了。”
“哥哥”,木真抬高声调,扬起脸似有不满,她是永远都充满活力,永远都不认输的,“我教你的诗你学不过我,你教我的骑射我们却不相上下。纵使你以后不再教我了,我也可以自学,不见得会比你教的差。”少女扬起脸,稚气又睥睨一切的傲气话语,总是叫在乎她的人不知应对。
应对什么呢?话说得轻助长她的傲气不好,话说得重了打压她的意气却也不好。
那就不如不说,干脆用行动来让她明白,她的意气之语不过是不恰当的。
他们是沙场儿女,早就习惯用行动代替语言。
“敢开此海口?说你的骑射不下于我,那不如我们来比试一场好了。”
木真也正想驰骋一番,于是她向身后不远处的父亲喊话:“爹爹,我和兄长去前面城门等你们,斥候刚刚来报过,这一带都安宁,爹爹不用担心”
话刚落音,木真已拉起缰绳,运马跑出半里开外了。木礼也没有犹豫,父亲早已习惯了他们兄妹的不循规蹈矩,他也拉起缰绳纵马追赶木真。在这大片沙地中只留下了嘀嗒嗒嗒、急促的马蹄声。
~~~~
木真这一行人是从北向南向京都进发的,与此同时,南边也有人正向北而去,正是一向京都南,一向襄州北了。
大概是老天为了平衡动与静,木真兄妹才开始纵马奔驰,由南向北这边却是领头的一个小厮勒住了马车。停在了襄州的州治所宣城内的春风客栈之外。
暮色袭来,赶马沧桑的小厮上下打量了这家客栈,入眼还算有□□分的整洁大方。
他向马车内的人道:“公子,小姐,天色不早了,不如我们就在这家客栈休息吧。”
马车里坐着一男一女。
女子着素衣,头梳垂鬟髻,一半的头发披在肩上,另一半的头发被梳成了两个好看的双环,上无任何发饰,只别着一朵素白茉莉花。
她此刻面带着可能是不胜舟车劳顿的哀愁,气质有些清苦,靠着马车的窗子已然是入梦了的状态。
男子也身着清淡的皂服,单手拿书,另一只手撑着窗子,但他显然惊醒得多。他似乎在似睡未睡的入定状态中捕捉到了小厮的话。
他伸手轻推女子的左肩,看到女子沉静的睡颜,他不由绽放出了一个温柔的笑脸:“赵姑娘,醒一醒。”
女子睁开了眼,似有些迷糊。男子继续开口:“赵姑娘,你若累了,下马车到客栈再休息,为免邪风入体,夜里是坐不得马车的。”
青年公子边说边掀开了马车帘子,让马车上的女子方便下车。
伶俐的小厮已经跳下马车,放置好了方便下马车的木阶了。
而那位被称为赵姑娘的女子,缓步随着青年公子下了马车。
她扬起白净的脸,客栈门上悬着的一对诗句随着她恰好上挑的眼而出:“春风得意马蹄疾,赛遍襄州看京州。”
她的声音和眼眸一样,都是那么清亮。
赵姝儿向来喜欢诗句,此时看到投身的客栈化用了这么一句有意思的诗句,正和天下科考的气氛,不由有些受鼓舞,本来在大哀之下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的身躯,因这诗句的点亮而忽的有了几分生机。可随即她又想到,自己是女儿之身,又不能投牒自应,只有“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上名。”了。
也不是使她心感鼓舞之事。
自己没有机会,可身旁的男子是有机会的。
这念头只不过从她颅内一转。转瞬间她已经收起了上调的眉眼,将一双清亮的眸子移向了男子。
“高公子,多谢你,一路相送。只是这襄州城内科考取仕的气氛真是浓烈,牌匾都挂到客栈里来了!不知道我们青州城何时会举办州府初试,你已经护送我来了襄州城,往下去胜州的路倒也好走。不如我们便在此处分别,你还是尽快回青州。不要误了州府初试,不要误了这难得的报家报国的机会。”
高弘舟却并没有顺应女子的话,只是说:“赵姑娘不用担心,且不说襄州城内的州府初试都还没到日期,我们青州城内刚刚经历过大灾,灾后重建可不是一件易事,我从父亲那里听说,青州城的州府初试可较别的州府延后举行,所以我还不急。都已经到了襄州城,怎能半途而废?我一定要看到赵姑娘你顺利到达胜州,顺利地和赵公子结亲,我心里的石头才能落地,我回青州才能够向父亲有所交代。父亲若是知道我将你丢在了襄州城。让你一个女孩子孤零零地自己去投亲,他一定会非常生气。”
赵姝儿见男子这么长篇大论的驳回,便不好再推辞。
两人一起走进了这家客栈,小厮则打过眼色去安置马车了。
他们走进大堂,迎面迎上来了一位稚气未脱,却笑容讨喜的店小二。
只是他的笑容虽讨喜,说出的话对于二人却是不甚讨喜:“二位客官是从下边县里上来襄州赶考的吧?想必公子和夫人定是情义深重不忍分离。但公子也不忍错过这大盛第一考。这一考可不得了!我们二楼正好有意头好的客房。“高中连升”、“喜乐圆满”都还空着,您看您二位要住哪一间?”
店小二近来接待了不少前来襄州赶考的士子。他们客栈意头好、接待又热情,大受士子们喜爱,见这二位客人,一位男客,一位女客,男客一手拿书,另一手则是满手的关切,而女客大方温婉,因此便误认为这二人是赶考的夫妻。
此话一出,让赵姝儿面色十分尴尬。
倒是男子开口解释道:“小二怕是误会了。我们不是来赶考的,我是护送这位姑娘去投亲的。”
这么一来一回的说话间,已经来到了掌柜的柜台前。
被人误会,高弘舟却一点也不生气,神色甚至有些飞扬道:“烦劳掌柜登记留名,在下高弘舟,这位姑娘姓赵,我二人都是江南西道青州人氏,去胜州投亲,路过此处住宿一晚,不拘住什么名号的房间,反正开两间上房就行。”
小二却觉得不好意思,想道个不是吧,人家都没有发作,他连个不是也道不出去。
可干站着也不是办法,他只好对着赵姝儿嘿嘿地笑了两声,又挠了挠自己的头,示意是无心之言让她不要和他介意。
赵姝儿也就回了一个微笑,矜持地颔了颔首。
这位姑娘,倒一看便是个礼仪齐整的官家小姐。
小二在心里自念,而柜台的掌柜已经大手一挥,在名册上简单的做了记录:高弘舟公子,赵姑娘,青州人去胜州投亲,房间号“喜乐圆满”、“大隐于市”。
登记过后他便招呼小二,继续指引二人上楼去。
高弘舟又交代了一句等会有位小厮回大堂,麻烦告诉他房间名号,老板应了话后,二人便跟着店小二上楼去了。
又简单寒暄了几句,高弘舟见赵姝儿身态疲惫,也不再押着她说话,只约定了明天出发的时辰后便兀自进了另一间房间。
赵、高二人安顿好以后,客店才渐渐热闹了起来。此时到了傍晚时分,打尖的、住宿的,汇聚成了一片热闹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