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王朝寿过世家 > 第19章 开学宴

第19章 开学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19章 开学宴

    正文

    剩下的两人,一个眉眼清秀,多了一分寻常男子少有的秀气;另一个浓眉大眼,面无表情,看上去冷冰冰的。

    面带秀气的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我叫公输青青,大家日后就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同学了,小弟做事若是有什么欠妥之处,还希望各位能够多多包涵,指点一二。”

    众人听此,也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最后一个,就是那个看上去比较高冷的人,他平静地开口道:“我叫风阡陌,大家叫我阡陌就好。”

    话语虽短,不过也能从这一番话中知晓,这位阡陌兄不像外表那么看上去,那么高冷,不可接近。

    众人在简单地介绍一番后,也没有再继续交谈,各自去忙各自的事了。

    过了一会儿,门外却是响起一阵敲门声,同时也有一道男声响起,“几位公子,开学宴准备开始了,还请诸位公子移步。”公输青青离门最近,在其余四人有所反应前,率先就开了门。

    只见门外站着一位头戴束发冠,身着青色长衫的助教。

    这名助教在公输青青打开门后,也是拱手作揖,随后躬身作请道:“各位公子,开学宴就要开始了,书院安排在下为各位引路,烦请诸位公子移步,跟着在下到大厅去。”

    说完,这位助教用请示的目光看向周明五人。公输青青站在门边,听完这位助教的话后,转过头看了看周明等四人,眼神询问了一下,四人也是看懂了公输青青的眼神,都纷纷点头。

    于是公输青青就转过来对助教拱手道:“就烦请先生带路了。”

    这名助教也是笑着回道:“公子客气了,在下这就带各位公子前往大堂。”

    周明五人出了屋门,看到了在其余宿舍门口站着的男同学。在见到周明等人出来后,这位助教连同其余几位助教,将原来站在宿舍门口的学生聚集到一起,随后几名助教就领着各位学生往大厅方向出发。

    助教们领着各位学生走在书院宽敞的大道上,穿过好几栋大楼,也是看到了一个大厅,想必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在大厅前,已是人头攒动地站满了人,周明这些人,算是最后一拨到来的,不过对于这前面站满的人,助教们倒是没有束手无策地站在原地,而是另辟蹊径,带着周明这些人,走到了大厅旁的一处关闭的门前。

    之前为周明宿舍五人引路的那名助教走上前,从袖里取出一把铜质的钥匙,打开挂在门上的锁,随后轻轻推开大门。在大门敞开后,这位助教对着周明这些男学生,躬身作请道:“诸位公子请。”周明这些人就沿着这道门走了进去。这道门是大厅的偏门,经由这道门,周明这些人也是先一步进了大厅。

    进入到大厅的周明,这时发现,女生们已经先到了大厅,“看来参加入学试的人有优先的权利。”周明暗道。

    看到周明这些男学生进了大厅,大厅里之前的女生都停下了声音,往周明这些男学生的方向看了过来,随后又回转了目光。

    而在这些参加入学试的权贵子弟都悉数到齐后,大堂的正门才是随之打开。原本等候在大厅正门外的普通学生们也是鱼贯而入,显得有些热闹。

    大厅内的空间很宽阔,足以容纳下整个九州书院的人。

    此次“开学宴”,只宴请了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书院的其他学生都没有份。所以这些新生虽多,可在涌进了这个宽阔的大厅后,并没有显得很拥挤,大约只占了这个大厅空间的四分之一。

    周明环顾四周,除了同一个宿舍的宋浩四人外,也是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他们正是送剑时的蔡院长,以及叶若婉、薛炬二人。

    叶若婉和蔡院长相谈甚欢,一旁作陪的薛炬,也是时不时地回应着蔡院长的问话。见到入学的新生都来齐后,蔡院长走上高台,简短地说了几句开场白后,这开学宴算是正式开始了。

    新生们在宴会上吃吃喝喝,庆祝进入书院。开学宴并未举行多久,就是简单地吃了个午膳而已。

    毕竟书院里规定不许饮酒,这场宴会的气氛也就难以热闹起来。结束这场简单的宴会后,众位新生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等待下午的课程。

    太阳渐渐西移,开学宴已结束了一个时辰,周明宿舍里的五人,也就前往教室去上课了。

    入学试的这五十名学生,并没有被分在一个班,而是男女生分开,和其他学生混合。周明这个宿舍的五人倒是被分在了一个班,等会儿,周明五人要上的这堂课是“国语”。

    “国语”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九州文化的基石,只有学好“国语”,在九州之上方有立足之地。“国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人族诞生之初。

    而“国语”的书面形式,则要推迟到“仓颉造字”(仓颉观鸟兽之文,受此启发,开创了文字,使得文化因此有了一个稳定的载体。)

    自此,记录、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前结绳记事,口口相传的简单方式。这算是“国语”最早的书面形式。

    可九州之地何其辽阔,再加之交通闭塞,九州各地的语言、文字自然有所不同。各地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因此所产生的教育自然是大相径庭,有的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的是“下里巴人”,通俗易懂。

    如此下来,虽是生活在同一片九州大陆上的人,可也会出现“生而同声,长而异俗”的情况。故此,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国语”这门学科在这种形势下,也是应运而生,不过因为各州郡的出工不出力,普及“国语”这件事一直都进展缓慢。也多亏三十多年前,上任雍州王--赵稷,在一统雍州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言同音的政策后,统一六国文字,将过去雍州境内六国文字繁杂的局面结束,将“秦语”作为雍州的官方语言。

    几年后,秦王赵稷代表雍州主动与大夏进行谈判,而这场谈判的结果就是--秦国代表雍州,将雍州的实权还给大夏,大夏兵不血刃地将雍州之地收回囊中,百姓们免于战火的涂炭,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身为秦国的王室,陇西赵氏在这次谈判中,虽然是将雍州之地输给了大夏,不过陇西赵氏的王室地位依旧保留了下来,能够行使的权利依旧与谈判前并无二致。唯一的两个改变就是,一,官方语言增添了国语;二,王室称号由之前的秦王改为现在的雍州王。

    总的来说,这次谈判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利大于弊。“书同文,车同轨”、言同音的政策与大夏推行的“国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正是雍州王的产生,使得之前那些与大夏貌合神离的州郡,都积极执行大夏皇朝发布的诏令,加快了文字统一的进程,“国语”这门学科才顺利普及到九州各地。陇西赵氏在普及“国文”这件事上,功不可没。“国语”作为依托“国文”所产生的衍生品,也是为统一九州文化起了极大的作用。

    “国语”这门学科经过陇西赵氏的一番助力,发展进程也是一日千里,经过这么这么多年的发展,这门学问也是渐渐变得晦涩难懂,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日常交流,而是与各门学科紧密交织在一起,共同建造起一座坚固的知识大厦。“国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相当于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足够坚实,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周明一众人等,跪坐在教室的锦席上,静静等候着教谕前来上课。

    片刻后,从门外走进一位身着墨绿色长袍的中年男子,他头戴青色束发冠,手中捧着一本书,走进教室内。

    过了一会儿,上课的钟声响遍整个书院,中年男子走上讲台,对着台下的周明等人道:“各位同学好,我就是这个班的辅导员,以后在书院里这四年,由我与各位同学一起砥砺奋进,希望在我的帮助下,各位同学都能学有所成,为大夏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后,中年男子拱手对众人施了一礼。

    “哦!说了这么多,差点忘了和大家介绍自己。”男子有些讪讪地说道。

    随后,中年男子介绍道:“我叫陈谨行,耳东陈的陈,谨言慎行的谨行。”接着,这位陈教谕拍拍手道:“好了,请大家翻开书,我们开始上课了。”

    陈教谕在讲台上开始讲课,此时所讲的,正是况卿先生的大作--《劝学》。《劝学》此篇,深入浅出地道明了学习的重要性,饱含了况卿先生对于莘莘学子的拳拳关爱之心。

    况卿先生虽早已作古,可通过《劝学》这篇文章,如今的我们依旧可以凭借这篇文章,窥得况卿先生的风采,感受况卿先生浓厚的关爱之情。

    这正是文字的魅力,让一代大贤的关爱之情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直达到每一位学子心中。

    陈教谕的教学质量很好,上课时妙语连珠,风趣的很,台下的学生们都被陈教谕的讲课声吸引住了,没有人睡觉偷懒,学生们都很专注。

    随着太阳逐渐西移,时间就像潺潺流出的溪水一样,不停地流逝着。此时,一道悠扬清脆的钟鸣声响起,宣告了这节课的结束。

    陈教谕在听到下课钟声响起后,也是结束了课程,丝毫没有拖堂的意图。其实陈教谕已经将这一节课该讲的都讲得差不多了,自然也就没有拖堂的必要。结束了这节课后,今天就没有课了。毕竟是开学第一天,而且到了太学这个阶段,课程其实并不多,可供学生们自由安排的时间倒是有很多。

    和周明同宿舍的宋浩、公输青青等人在下课后,倒是没有和周明一起回到宿舍,只有周明一个人独自回了宿舍。回到了宿舍,周明关好门,从袖里取出小离,放在桌上。这时的小离却是一动不动的,周明对此也是很奇怪,心里默默在想:“难道是提前进入冬眠了,可现在才十月呢?这也太早了吧。”

    周明对此也是没有办法,低声自语道:“看来要带小离去看下大夫。”

    周明想好后,也是说干就干,把小离揣进袖子里,走了出去。

    周明在出了书院后,径直去了宁安街,他依稀记得,宁安街上好像有一家医馆。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