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探秘六宝山
第4章 探秘六宝山
把头把车开到了山下,告诉我们车只能开到这儿了,带好工具步行上山顶。
于是我们一人背着一个背包,打着手电往山顶走去,闲时无聊我问把头,这山怎么叫六宝山啊?
难道有六件宝贝?
把头说:六宝山的由来在当地还有一段鲜为人知有趣的传说。
相传六宝山脚下的山洞里藏着六件宝贝: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簸箕和金笸箩。
很早以前,不知哪朝哪代,这里住着一对姓李的老公母俩,没儿没女,靠种丝瓜过日子。
有一年,他们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架丝瓜,可是奇怪的是无论怎么浇水、施肥,就是结不出瓜来,只有瓜秧越长越长,好不容易才开了一朵花,长出的丝瓜却上粗下细,像一个倒挂的葫芦。
一天老两口正在门口乘凉,为今年的生活犯愁呢。
从南边来了一位白衣先生,到了门前看见这个丝瓜忽然站住了。
他一会儿朝山看看,一会儿又朝瓜架上的丝瓜看看,用手指掐算了半天,就冲老两口走了过来。
白衣先生到跟前,给老两口作揖施礼,提出要买架上这个唯一的丝瓜。
老两口刚开始说不行,因为这个丝瓜是为明年留种用的。
但先生却非要买下来,他告诉老两口自己买瓜是要配药给病人治病。
老两口一听是为治病配药,就答应了,只是坚决不收钱。
先生临走的时候告诉他们:“这瓜不熟的时候不能摘,等到熟了我自己会来的。”
其实这位先生不是用瓜来配药治病,而是来寻宝的。
他掐算到山下埋藏着宝贝,但取宝需要开山的钥匙,当他看到这个丝瓜时,就明白了它正是那把开山的钥匙。
于是和老两口撒了个谎,想要把它弄到手。
白衣先生走后,老两口对丝瓜照看得格外用心,可是这一年秋天的时候天气反常,刚过了立秋就开始下霜,他们怕把丝瓜冻坏了,于是就提前摘了下来,放在一个木匣子里面,等待先生来了以后交给他。
九月初八这一天傍晚,先生果然来了,当他看到老两口提前摘了的丝瓜时,跺着脚说:“坏了,摘早了,这下不管用了。”
只好叹着气把丝瓜拿走了,老两口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觉得非常奇怪,就跟着他来到山下,想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只见风水先生来到一处向阳的这山坡前,用瓜在一块耸立的大石头上画了一个圆圈,随着一道光,大石头化作一扇门,但只开了一道缝。
老两口一看,里面都是宝贝,有金牛、金马、金鸡,还有金笸箩、金簸箕,靠门还有一个金碾子在转,从碾子上掉下来的全是金豆子。
只听风水先生自言自语道:“可惜摘早了,要不我就能进去了!
”他将手伸了进去,先拿了金簸箕,可是门缝儿太小,怎么也拿不出来,就在这时,洞里的金鸡打起鸣来。
风水先生说声:“不好!”连忙扔了金簸箕,抓了一把金豆子。
正要往外拿,老头儿过去打了他胳膊一下,手一缩,金豆子全掉在洞里了,门也关上了。
风水先生知道自己理亏,于是不声不响地走了。
从此以后,人们都知道这座山下埋着六件宝贝,但是谁都不能取出来,就把它叫做六宝山了。
其实六宝山还真特产的六种宝贝,只不过是六种建筑材料。
指的是‘’青灰、红土、坩土、黄浆、板岩、砂岩六种黏土矿物”。
青灰;是一种含有杂质的石墨,青黑色,常用来粉刷外墙面或搪炉子,也可用作颜料。
红土;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和筑坝材料。
坩土;也称耐火土,是火炉内膛的主要原材料,还可以制成耐火。
黄浆;是木器的涂料。
板岩;常用作制造房瓦及石砚的原料;
砂岩是研磨、玻璃、建筑等工业的原材料。
听闻把头介绍完六宝山的由来,心里感叹万分果然山里面全是宝,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个盘山土包。
把头说:就这儿吧,此地处于山顶端处,只见周围山体缠绕,宛如盘着的龙头,风水宝地,老二老三用洛阳铲探探这块儿有没有收获。
只见,二哥三哥分别用洛阳铲打了一个洞,第一铲下去拉上来的只是一堆红土。(山土表面的页岩土)
持续了半个小时二哥三哥早已汗流浃背,探穴打桩的确是体力活,特别是深穴需要极强的臂力和耐力。
又过了半小时,二哥三哥又用加了洛阳铲加了八节铲头,试探一下应该是个深穴。
现在内行的小辈们,进入们这行里,第一件事就是学习用洛阳铲学习探穴打桩,说白了是探穴,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打洞。
外行的小辈们,都常用的手法应该右3回2,只有二哥三哥这样的佼佼者才能做到同接8铲甚至更多的右5回3手法。
大概打到9米多的时候。
二哥激动的说道:生土,出了,只见二哥带着一铲青白色的黏土里面夹杂着黑色的木炭。(汉代特有的标志,木炭用来防潮封土表面覆盖青白泥又称白泥膏学名叫作“”微晶高岭土‘’,是一种纯净的黏土,非常细腻,粘性大,较湿润,渗水性小,潮湿时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故又称白膏泥。主要成分是铝和硅的氧化物。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是陶瓷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其粘性大,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功能。,)
这种土称为汉代特色青膏泥,也称白膏泥,就是烧制瓷器用的高岭土,它黏性大、渗水性小,是汉墓特有的防腐剂。
木炭则起到防潮吸水的功能。
把头说道:老二老三加快进度,时间不多,我也特别兴奋,第一次能够亲眼见到一个大货而且是汉代的大货。
于是我在旁边拿着袋子打包着青膏泥,足足又用了2个多小时,二哥三哥轮换用了旋风和半圆,到十二米的时候二哥三哥异口同声的说:成了,打出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灌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