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教和育
“对,这就是家教的重要性,农村爹妈教育孩子除了打骂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逼迫孩子,但城市里的家长,尤其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更开明也更高明,就连他们孩子读的幼儿园也更好。”
“举个例子,我学院的一个老师,现在刚三十多,云省人,小时候那个贫困劲儿就别提了,比咱们这儿穷多了,连饭都吃不饱,身体很瘦弱,也不算特别聪明,就是学习很刻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现在成为我们学院的讲师并成家立业,日子过得并不富有,因为我们学院讲师的工资真不算高,和老家一些早早出去打工做生意的同龄人相比真不算啥。”
“但是,人家的孩子读的幼儿园是什么幼儿园?只要那孩子不是太混蛋,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都会在我们学校,如果成绩不错,大学也会在我们学校,而他那些同龄人的孩子呢?大部分还要从云省老家的镇幼儿园读起,重走一遍那些贫困孩子走过的路。”
“老校长,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不要让下一代吃上一代吃过的苦。”
杨磊这一番话说完,老校长沉默了好长时间。
好几分钟后,老校长在烟雾中闷声问:“这算不算你说的幸存者偏差?”
“不算,”杨磊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因为阶层的固化还没那么严重,上升渠道还在,总有那么一批人会突破、上升,而你这个校长要做的,就是帮咱们屯城人民把那些名额从其他地方抢过来,老校长,现在不是你们那个时代了,做什么都要抢的,连上边都鼓励这种竞争,因为吃大锅饭真要不得。”
“……我懂你的意思了,狠抓文化课就对了,是吧?”
“对,如果能在抓文化课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加强体育和社交能力的锻炼会更好一些,因为纯粹的书呆子也不好,人嘛,总是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的。”
老校长点点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说到这里哈哈一笑,“让我搞素质教育,我真不知道怎么搞,但抓文化课成绩,哈哈哈,我这么多年的校长可不是白当的。”
杨磊也很欣慰。
因为他说的是真真正正的大实话,两辈子总结出来的血泪一样的经验。
学习,真的是突破阶层最快最简单也最高效的办法。
其他行业,诸如当明星、当网红,那才是真正的幸存者偏差,能红火的就那么几个人,全国十四亿人就出了那么几百号,剩下的全是人家的垫脚石。
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的高端知识和技能才是社会必不可缺的。
网红明星?
是,赚钱不少。
但这玩意儿就看国家想不想收拾他们。
想收拾他们的时候,一个通告就能统统打趴下。
杨磊重生前可亲眼见识了娱乐圈的大洗牌,那些风光一时的大明星大网红们,说没就没了,在风暴之中毫无抵抗之力,而且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类两类的群体性覆灭。
只有一个原因,那些人对社会没啥贡献,还特么爱搞事情。
相反,对社会有益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受尊重。
而杨磊这一代人,就正处在这个关键节点上。
这也是他和老校长说这么多的主要原因,他是真的不想屯城一中走上重生前的那条老路。
重生前,屯城一中在老校长离开之后换了个新校长,大刀阔斧地改革,要走素质教育的路子,学校里一年内就搞了七八个艺术类兴趣班,学生和家长们都开心了。
三年后,学校里的好老师纷纷离职,要么开补习班,要么去其他学校。
五年后,一本升学率降到全市最低。
八年后,在全县人民的唾骂声中被二中合并,彻底成了历史,黯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重生前的屯城一中并没有出过他这样的状元,也没有一个班出七八个重点大学的辉煌战绩,但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一本率不低,本科率挺高,除了那些实在拉胯的学生,大部分都能有个不错的出路,哪怕去大专也能混个不错的专业。
但到了后期那真就是要啥没啥了,白白耽误了十届学生的青春和人生。
能力挽狂澜的,只有老校长。
本来他没想着说这么多的。
但老校长既然决定延迟退休并且拼搏一把,那他还有什么好遮掩的,有啥说啥,不然他捐的那么多钱岂不是要打水漂?
要是不小心也搞出来个衡中,那真就是功德无量了。
以后屯城县和潞州府一带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们将会多出一个突破阶层的好渠道,只要愿意学习就有机会一飞冲天,至少比重生前那样让大部分学生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要好太多。
也因此,他向老校长说了很多很多对教育的看法。
虽然大多是理论层面的东西,但有未来十多年的见识,至少可以帮助老校长避开一些坑,尤其是学校里常见的一些隐患,安全、心理健康、校园凌霸、防游戏和小说沉迷等等。
老校长怕记不住这些东西,还都认真的拿笔记下来,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写得清清楚楚。
这个画面,确实让人感动。
一个本来已经快退休的老人为了学校依然愿意承担这些责任,甚至不惜向他这个刚十九岁的小男生请教,真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仅仅是这份“不要脸”的觉悟,就已经秒杀了全国绝大部分高中校长。
嗯。
半个小时后,杨磊再次见识到了老校长不要脸的功夫,“嘿嘿,杨磊啊,我刚才算了算,真要做到你说的那些,得花老多钱。”
“花呗,学校每年收那么多学费留着干啥?再说了,还有上边的拨款呢,没钱了跟他们要去。”
“咳咳咳,那些钱都已经算上了,还有缺口,你看你是不是再表示一点。”
“我表示得已经足够多了。”
“我知道我知道,”老校长连连点头,“全县人民一定会念你的好,不过反正已经捐了不少了,干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不然你之前献的爱心岂不是要打水漂?”